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41:冬季反攻,绥远三大战役-上(1/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四十一(新抗战系列之六十二)

根据中苏的协定,苏联除了提供20个师的苏式装备,数百架飞机组成的空军,更提供一个精干高效的苏联军事顾问团。其中第一届的顾问团团长是著名的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切列潘诺夫,他从1938年来到中国以后,对蒋介石和国军非常不满意。切列潘诺夫和蒋介石是老熟人,早在1924年他就来到中国,担任黄埔军校首席顾问,也参与了蒋介石领导的北伐战争。切列潘诺夫传承苏军的军事理念,认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在武汉会战开始期间,切列潘诺夫对国军制定的防御计划极为不满,认为应该以攻为守,主攻进攻日军。在武汉会战的九江失守以后,切列潘诺夫强烈抨击指挥官张发奎,并且要求张立即组织部队反击。结果是,两人大吵一场,张发奎被蒋介石解职,但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全面反击。

切列潘诺夫对这一仗,气愤之极。会战结束后,他冲到蒋介石的指挥室,当时陈诚也在,三人有了如下的对话。

切列潘诺夫:总司令(沿用北伐时期的称呼),贵军这样打是不对的。你们怎么能一味的防守,不去进攻呢?防守的结果再辉煌,也不可能获得胜利。你们应该学习我们苏联红军,出动一切力量进攻,像雪崩一样压垮敌人,这样才是打仗。

蒋介石说:团长,您的意见很高明,我们一定考虑。

切列潘诺夫:要主动出击,就像这样(他做了一个斩首的动作)。一下子把敌人重创,这样敌人才会怕你们,不能老是被动防御。

陈诚接口说:团长,您的说法我们很钦佩,我们会慎重考虑的。

切列潘诺夫只得告辞回去了。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

1939年南昌会战爆发时,切列潘诺夫又要求薛岳主动进攻,先发制人,但薛岳对其不理不睬,此战结果是南昌在防御战中丢失。

切列潘诺夫再次找到蒋介石:总司令,我再次说一遍,你们这样的打法不对。这样一味防守,只能拖延作战的时间,就长远来说一定会失败的。

蒋介石还是微微笑的说:团长的意见很好,我们会考虑反攻。

这次效果比上次好,南昌会战后国军果然反攻,但并没有收复南昌,还殉国了一个军长陈安保。

切列潘诺夫又找到蒋介石,不满的说:总司令,你们这次是反击了,但反击的还不够。要出动所有兵力,要以泰山压顶的势头,压垮敌人。

没想到,这次蒋介石还是淡淡的说了几句,应付了他。

切列潘诺夫因为这三次冷遇,非常灰心,后面也不怎么管了。

没想到1939年10月底,切列潘诺夫正要奉命回国,突然接到蒋介石的邀请,参加一个重要会议,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

切列潘诺夫无精打采的参加了这个会议,没想到刚听了几句,就被震撼了。

蒋介石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于3日对德宣战。既然德军已经和英法作战,日本作为德国的盟友,和英法美成为敌人只是时间问题。以日德的力量,远不如英法美盟国,失败是肯定的。

蒋介石顿了一顿又说:9月19日,美国在东京公开表示坚决反对“东亚新秩序”,其实也就是明确反对日本。国际形势对我愈趋有利,日本财政已濒绝境,经济将告崩溃,兵员伤亡,征补为难。日军在长江、珠江两岸均改取守势,抽调兵力,注重华北方面,实行所谓扫荡我游击队之计划,妄图巩固占领区域,造成华北军事根据地,以为应付对苏联战争之准备。

听到这里,作为旁观者的切列潘诺夫不觉激动的站起来说:总司令,您的意思是不是?

蒋旁边的陈诚代蒋说:是的,我们马上要做的,就是团长之前说的,全面进攻,在全中国四面攻击日寇。

蒋介石说:之前我们之所以无法全面进攻,一是日军始终处于攻势,战斗力有很大优势,我方防御尚且勉强,如何有余力全面进攻?二是我军初期伤亡超过百万,伤了元气,又没有足够补充和整训,战斗力尚且远远不能主动进攻。强行出击,无异于驱羊入虎口,南昌反击失败就是一个好例子。三是国外国内形势不明确,我军擅自出击并无意义,反而白白损失实力,这对持久抗战是不利的。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大体具备,日军又主动处于守势,我们就要主动出击,打破他们的军事企图,消耗他们的实力,让他们越来越深的陷入持久战的泥潭。

蒋介石口中的全面进攻,就是1939年冬季的著名攻势——冬季攻势。

全国范围的大反攻

冬季攻势大体的情况就如蒋介石说的那样。当时日军由于占领地方太多,又经过长达3年战争的持续消耗,兵力不足,后勤空虚,被迫转为战略防御。

除了华中的11军和南方的21军尚且有余力发动局部进攻以外,其他地区日军被迫都处于守势。

而在这段期间,国军在敌后建立了多个战区。1938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召开时,国民政府滞留在敌后的兵力已有近三十个师;主要活动在华北的豫北、冀南、冀中,山西的太行山和冀察等地;华东的鲁西北、鲁南的泰沂山区,苏北和苏浙赣交界靠近交通线的山区。

南岳会议后,敌后游击战在抗战整体战略中的地位空前提升,国民政府又先后向敌后战场陆续增派了三十个师。

这样一来,光是敌后国军正规军就有高达60个师,至于非正规军的数量就更多了。

这些战区中,包括苏鲁战区,冀察战区,第二战区山西部分,以及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九战区,也都设置了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正式的国民政府政权。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主要游击区包括:豫东游击区、山西游击区、浙西游击区、鲁中游击区和海南游击区;主要抗日根据地则包括:太行山东南部根据地、中条山根据地、吕梁山根据地、五台山根据地、恒山根据地、鲁东南与沂蒙山、日照山根据地、大别山根据地、浙西根据地以及皖东、皖北和鄂东之根据地,以及以五指山为中心的海南根据地……等等。

保守估计,敌后国军和准国军武装已经高达百万之众。

日军在后方不断遭受打击,更重要的是尚没有力量控制占领区,无法实现所谓的以华制华,只得将视线再转到占领区去。

既然已经被迫陷入持久战,那么就必须实现以华制华,至少也要利用占领区的资源。

此时,日军开始做战略上的调整,开始编组大量的新的治安师团,逐步进入自己占领区和半占领区,取代目前的野战师团。

日本人的计划是以这些战斗力较弱,但消耗物资较少,更适合在自己控制区作战的师团,用于稳定地方治安。

而将抽调出来的野战师团继续用在一线,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继续发动全面进攻,击溃重庆国民政府。

换句话说,此时正是日军试图停止正面进攻,稳住局势,然后继续侵华。

孙子兵法有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永远不要让你的敌人做他希望做的事情。

换句话说,敌人想要这段时间安安静静的,双方保持均势,你就要打破这个均势。

现在国军要做的就是这个。

我们要主动出击,击破日军的战略。而且此时我军也具备了反攻的实力。

经过二期的整训,目前国军已经训练出数十万新军,加上目前的部队,国军总兵力已经高达200多万人。虽然仍然是装备低劣,训练水平有限,但毕竟多了几十万新生力量,已经可以在防御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和日军一战了。

由此,规模庞大的冬季攻势就开始了。

冬季攻势包括全中国各个区域,如果每个都讲,可以写一本书,这篇就说说远在绥远的傅作义部的表现。

当时全国各战区都有一定斩获,国军方面统计的歼灭日军人数为7万多人,俘虏400多人。日军自己虽然并不承认伤亡如此之大,但也承认有不轻的伤亡,仅仅武汉地区的第11军伤亡近万(日军自己数据)。

但国军伤亡也不轻,估计在15万到20万。

具体就如郭汝瑰说的那样,如下:

第一战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各部队按计划于12月上旬在豫东和豫北两个方向发起攻击。在豫东方面,第3集团军以豫皖边区游击部队切断开封至兰封(今兰考)间的铁路、公路。第81师一部向兰封、主力向开封袭击,12月17日一度突入开封,烧毁日军第35师团所属部队一个指挥部和仓库;21日,骑兵第2军一度袭击商丘,焚毁日军机场的汽油仓库,并给由砀山增援的日骑兵第4旅团以打击。在豫北方面,新编第5军、第47军、第9军等部于12月6日攻至安阳附近,破坏了平汉路和道清路交通设施,使交通中断数日。1940年1月1日,第9军第47师一度攻入泌阳,歼日军第35师团一部。

第二战区:晋南三角地区本是中国军队计划进攻的重点,由第二战区一部与第一战区第4、第5、第14集团军协同进攻,预定12月10日开始行动。但第一战区部队尚未开始行动,日军第37师团即首先向中国军队主要集结地中条山发起进攻,打乱了中国军队的部署,反使中国军队改取守势。尤其在这种关键时期,该死的晋西事件又爆发,阎锡山和中共互相争夺对晋军新军的控制权,最终窝里反,互相进攻,进攻日军的事情也就不用谈了。这也是山西境内,国共第一次大规模冲突。阎锡山试图利用中共的企图完全破灭,还被中共拉走了几十个县的地盘和十几万晋军新军。老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第三战区:第三战区预定于12月中旬开始,分长江沿岸、南昌和杭州3个方向行动。在长江沿岸,战区以主力第18、第25、第86、第21、第58等5个军14个师的兵力,编为长江方面攻击军,又分为左、中、右3个兵团,从荻港至贵池约100公里的正面展开进攻。中国军队于12月16日发起了进攻,并于17日在大通、荻港之间突破了第116师团左翼防线,到达江岸,炮击日舰,敷设水雷。但当日军第101、第106师团刚从九江乘船而来增援第116师团时,中国军队即停止了进攻,撤回青阳等地区。此后第三战区改变战法,以小部队分向江岸进行宽广的正面渗透,不断袭扰日军。据日本海军第1遣华舰队统计,从1940年2月到4月,在第116师团守备地区内还发现水雷38个,日军船舶被炮击23次,但中国军队并未能切断或迟滞日军在长江的航运。

在南昌方面,第32集团军部队向南昌进击,于12月12日、18日两次以游击小部队潜入市区进行袭扰,给日军第34师团以一定打击。

在杭州方面,第10集团军部队于12月13日分别袭扰杭州、富阳、余杭各城,给驻守日军以一定打击。1940年1月22日,杭州日军第22师团向钱塘江以东反击;第10集团军放弃萧山,部队退走。

第四战区:第四战区的冬季攻势,主要是对南宁、昆仑关方面日军的反攻作战。这次反攻不仅是第四战区,也是所有各战区冬季攻势中最积极、战果最大的行动。至于广东方面,中国军队尚未开始行动,日军第21军即指挥第104师团、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发起翁(源)英(德)作战,占领翁源、英德,并准备继续向北约50公里的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韶关突进,只因中国军队在广西方面反攻猛烈,南宁、昆仑关日军告急,第21军才不得不停止翁英作战,向广西增援。广东方面又恢复原态势。

第五战区:第五战区各部队各向当面日军发动了较为广泛的攻势。在平汉路南段,第2集团军所属第68、第92军的4个师及鄂豫边区游击总队向信阳及其南北地区日军第3师团频频发动进攻;第31集团军所属第13、第85军向广水、花园间进攻,威胁武汉,从1939年12月12日一直激战到1940年1月中旬,歼日军一部,击毁日军战车十余辆。在襄花路方面,第22集团军指挥第41、第45、第39军共6个师和第1游击纵队向随县、应山的日军第3师团攻击;在汉宜公路方面,第33集团军指挥第55、第59、第77军,第29集团军指挥第44、第67军,以及第75军、鄂中游击队等共15个师的兵力向钟祥、京山、皂市的日军第13师团进攻,切断了日军的交通联络线,包围了许多据点。战斗持续了约一个月。日军战史说,在第五战区约40天的攻势作战期间,日军第一线部队由于配置分散,几乎一个个都成了孤岛,在中国军队重兵包围下孤军作战,缺粮少弹,伤亡很大,官兵忍受着困苦,尽力防守,依靠空中补给,才保全守备。

第九战区:第九战区各部队自12月中旬开始各向当面日军展开攻势。其中第15集团军5个师于12月12日向粤汉路北段岳阳及以东地区攻击,第27集团军6个师对通山、崇阳、蒲圻攻击,包围了日军第6师团若干分散据点,日军第40师团一部于18日从崇阳向第6师团增援。双方激战,持续到24日。在赣北和南浔路方面,第30集团军4个师向武宁、奉新的日军第33师团进攻,第19集团军5个师向靖安、南昌的日军第34师团进攻,给日军一定打击,破坏了若干交通设施。

第十战区由于地处陕西,不和日军接壤,所有并没有反攻的机会。

敌后的冀察战区:以第69军、新编第6师及所属游击队,向石家庄、沧州之平汉路、津浦路段,破坏铁路交通,以期协助山西方面之作战。

敌后的鲁苏战区:以第51、57、89军向滕县、泰安等邻近地区攻击,并协助破坏津浦铁路南段。

绥远抗战

以上的各战区不再多说,这里特别说一说第八战区的绥远省。

此次第八战区大反攻的主角是傅作义的35军,地点是在绥远。

在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上并没有绥远省,但在民国,这个省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其实绥远省,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全省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及乌兰察布市大部(化德县、商都县除外)。

在清代,绥远是漠南蒙古的一部分,清朝统治者为了消除蒙古的威胁,除了联姻,笼络高层,宣扬藏传佛教以外,更将蒙古分而治之。

清朝统治者将蒙古分为几个区域,在绥远设立绥远将军,管辖此处的蒙古族各旗各盟。绥远当时叫做绥远道,隶属山西省管辖。

清末,由于大量汉人进入绥远,管理的民众也就更多了。

在这段时间,沙俄利用大清王朝的虚弱,将外蒙古抢到自己手中,所谓的内蒙古岌岌可危。

民国初年,袁世凯仍然执行将蒙古分而治之的办法,保持清朝的行政规划,将内蒙古分为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省,分而管理,另外还有一部分属于宁夏省管理。

民国3年(1914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设置绥远特别区,将原先由山西省管辖的归绥道12县,改由绥远城将军管辖,还有归化城土默特左、右二旗,伊克昭盟和乌兰察布盟也划归绥远特别区。1928年改称绥远省。

由于分而治之,绥远省在民国初年虽然经历多次蒙古族叛乱,但总体比较稳定。因为一个省的蒙古族力量有限,不足以和中央政府对抗。

而日本人自从占领东北以后,就继续执行所谓满蒙计划,想建立一个伪内蒙古国,再吃掉中国一部分。

所以,日本人将热河省的一部分拿出来,组织的一支伪内蒙古军队,准备这一计划。

随后通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行动,将察哈尔省一部控制,将热河和察哈尔省一部分合并,作为伪内蒙古国的基础。

随后日军扶持伪内蒙古军和汉人伪军全线入侵绥远时,却因为低估傅作义部晋绥军的力量,被该部全歼,这就是有名的百灵庙大捷。

所以,在抗战前,这个伪内蒙古国并没有建立,而绥远也只有少部分地区处于日伪控制下。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