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40:桂南会战-下,昆仑关大捷(5/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四十(新抗战系列之六十一)

这一切,都建立在国军巨大的牺牲上,昆仑关上撒满了无数国军烈士的鲜血。

国军参战老兵回忆:我们接防200师的阵地时,被惊呆了。整个山头,全部是国军官兵的遗体,层层叠叠,尤其接近日军阵地的50米内,几乎看不到土地。我打了八年抗战,又参加了四年剿匪,大小战斗打过无数,也从来没有看过如此惨烈的战场。直到今天(70多岁),回忆起当年的战场,我还是觉得心有余悸。

而郑洞国师长回忆往事,沉痛的写道:战斗结束不久,我偕参谋长舒适存踏着尚未消尽的硝烟,亲往该高地视察。双目所及,但见主峰及附近各山头上弹坑累累,子弹壳,炮弹壳、手榴弹木柄、破损的枪械比比皆是,草地树木悉被焚烧,无一块完好之地,双方许多阵亡官兵的尸体散卧其间。高地北侧,是我军最后据守的阵地,也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棱线两侧敌我死伤枕籍,双方阵亡官兵交错倒卧在血泊中,几无涉足之隙。沿着高地北侧前行,仅几十公尺距离内我军阵亡将士的遗体就有近百具,据汪团长介绍,这些烈士是在向敌人反冲击时先后倒下的。有不少烈士虽早已停止了呼吸,但还怒目圆睁,身躯保持着向敌冲杀,投弹的姿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大个子士兵,他的左腿已经断了,身上几处弹伤刀痕,军衣浸满紫褐色的血迹,但一双粗壮的大手却死死钳住一个日军士兵的喉咙,将其压在身下。显然,这位烈士是负伤之后,又与敌人肉搏牺牲的。目睹此悲壮情景,连我这个久经战阵的军人,也不禁落下热泪。的确可以这样说,昆仑关战役的胜利,完全是靠抗日将士们的血肉和生命换取的。

先胜后败,昆仑关的丢失

在昆仑关被国军围攻期间,日军的第21军、中国派遣军、日军参谋本部都极为忧虑。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认为,目前战况极为严峻,第5师团的部队应从昆仑关后撤40公里,与南宁的部队会合,然后集中兵力进行防御。

对于这个观点,中国派遣军和日军参谋本部都表示认可。

为了督促第5师团的撤退工作,12月29日,日军参谋本部的作战班长荒尾兴功中佐、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铃木宗作少将及两名参谋、21军副参谋长佐藤贤了大佐与作战主任藤原武中佐一行飞抵南宁。

这三人要求第5师团长今村均立即安排撤退计划,因为增援部队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赶到。

没想到,今村均则认为目前不能撤退。今村均的理由很简单,昆仑关地区中日伤亡都很大,目前正在对峙。如果日军大规模的撤退,国军必将随之追击,日军能否在南宁城下站住脚就很难说。

所以,无论有多大难度,日军务必在八塘七塘等地继续坚持,不要撤退,等待援军到达。

这三个人见说服不了今村均,只得回广州复命。这样一来,虽然第21军根本不愿意再向广西投入新的兵力,也不得不这么做。

实际上,今村均的蛮干,是牵着他的长官们的鼻子在走。

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无奈,总不能看着第5师团和台湾旅团被消灭。

穷途末路之下,21军司令官咬牙将手中最后一支可以抽调的部队拿出来,送到广西前线。

这支部队就是目前在广东省进行翁英作战的近卫旅团和18师团。

当时近卫旅团,18师团和104师团约7,8万大军正在同余汉谋部国军激战,并且于12月29日和30日占领了广东省的翁德和英城。

对于日军来说,翁英战役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广州日军的安全。

本来日军计划是直接杀到第4战区指挥部所在地韶关。此时因为广西昆仑关地区吃紧,被迫停止进攻,转而投入广西方向。

为此,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气得咬牙切齿。

由此,21军将近卫旅团和18师团全部紧急调到广西。

18师团是日军传统的17个常规甲种师团之一,战斗力强大。

而近卫混成旅团则是近卫师团的一部分,是日军最强悍的部队。所谓近卫师团,是专门拱卫天皇的京都,也就是东京的御林军。

这两支部队也用到广东广西,可见日军兵力确实已经用到极限,连天皇的御林军都抽调到中国了。

它们总兵力高达5万人,是一支很强悍的攻击力量,它们在1月初分别在钦州湾登陆。

当时在昆仑关的日军为第5师团第9旅团2个联队和台湾旅团2个联队,而伤亡惨重的21旅团已经被迫回南宁休整。

这4个联队并不做进攻部署,而是修筑了复杂的防御工事,要求他们坚守1个月。

国军第5军因为伤亡较大,已经到后方休整,新到的部队战斗力都不如第5军,所以同日军做拉锯战。

两军在这一线打了近1个月,都没有什么进展,基本处于僵持状态。

日军虽然有小股反攻,但并不猛烈。

此时,白崇禧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认为目前日军已经无法从极为空虚的后方调动主力增援。他认为,日军在昆仑关遭受重创以后,已经放弃反攻,而是准备固守南宁,转为全面的防御。

所以,白崇禧在部署上,仍然以国军几个军,沿着昆仑关到南宁的公路猛烈进攻,侧翼的部队则是战斗力低下的粤军叶肇66军等部队。

日军18师团和近卫旅团登陆以后,21军司令官立即命令他们增援。但此时第5师团长认为,与其将这5万人放到仅有一条公路的昆仑关到南宁一线,蹒跚的向北进攻,还不如包抄国军空虚的侧翼。

由此,这5万大军,刚刚从钦州湾登陆,就马不停蹄的从东面绕了一个大圈,绕过昆仑关到南宁的正面防线,攻击国军侧后的重镇宾阳。

当时白崇禧居然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他的副手陈诚又因为其他的事情,回到重庆,不在广西。

白其实也考虑到日军有可能迂回,但却低估了日军的能力。他认为就算日军敢于迂回侧击,这一线地形更复杂,到处都是山地,加上还有国军叶肇66军等部约2万人防守,问题不大。

白崇禧都这样,下面又如何能好的了。叶肇的66军虽然是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部队,但粤军战斗力从来不强,叶肇的指挥能力也是平平。

在得到白崇禧命令66军向永淳布防,防止日军渡过永淳河,迂回攻陷宾阳的命令后,叶肇居然迟迟不调动部队。叶认为这种地形下,日军大部队绝对不可能这样迂回,根本没有布防的必要。

没想到,1月31日,日军以18师团和近卫旅团5万大军突然杀入国军侧翼。而在步兵进攻之前,日军出动100多架飞机,猛烈轰炸国军指挥官,通讯中心,集结处,将国军通讯打乱。

这边5万日军全部轻装,高速迂回杀向宾阳。

此时陈诚刚好从重庆赶回柳州,在得知国军的部署以后,陈诚当场被惊呆,1个多小时没有说话。当时在陈诚旁边的军阀李济深看到陈诚眼球突出,表情惊恐,长时间不说话,以为陈诚突发了精神病,赶忙去找医生。

其实陈诚并没有病,他只是发现白崇禧犯了错误,此战必败无疑,昆仑关肯定要丢了。虽然会战是由白崇禧指挥,但陈诚作为副手没有及时发现问题,罪责是相同的。

陈诚惶恐的命令侧翼的叶肇,不惜一切代价,固守永淳一线,等待支援。陈诚以为永淳还在叶肇66军的手中,其实66军当时根本没有控制这个地方。

直到此时,叶肇才惊觉过来,赶忙调动全军的2个师开往永淳。但此时日军的速度要快得多,当66军赶到永淳的时候,日军先头部队早已渡过永淳河。战斗力虚弱的粤军66军在叶肇的命令下,向日军反攻。日军5万之众,66军区区1万人如何能够攻得动,双方激战,66军大败,仓皇后撤。

撤退途中,他们又遭遇日军飞机轰炸和部队追击,66军居然出现了大面积的溃散现象,叶肇已经无法控制部队。

日军主攻部队击溃66军以后,立即高速向宾阳前进。2月2日,日军近卫旅团占领了宾阳城。

这样一来,国军侧翼已经被日军突破,只要日军继续向西方杀入,就可以切断昆仑关一线国军的退路和补给线。

桂南会战结束后,66军被蒋介石取消番号。

鉴于战局已经无法收拾,白崇禧被迫下令昆仑关地区国军总退却。由此,昆仑关就这样丢了。

在撤退中,日军不断追击和侧击,国军第9师作为殿后部队,和日军屡次发生遭遇战。

结果在2月3日的一次近距离激战中,第9师一部被日军包围。师长郑作民见状,亲自率领一个团去援救。结果在激烈的战斗中,身先士卒的郑作民不幸身中数弹,光荣殉国。国民政府追授他为中将军衔。这也是此战役殉国军衔最高的国军军官。

2月4日,国军全部脱离日军的包围。日军占领宾阳,昆仑关以后,由于兵力不足,也没有继续北进,反而放弃现有阵地,全部向南宁退却。而18师团更是火速又赶回广州,因为当时余汉谋12集团军已经开始反攻广州了。

对于昆仑关的先胜后败,蒋介石恼怒异常。

其实客观来说,日军增兵以后,广西境内日军总数已经高达近10万人,而该省国军总数也不过17,18万,日军战力已经远远高于国军,收复南宁和巩固昆仑关恐怕都是不可能的。

但此次日本人所谓的宾阳战役,国军之所以失败,完全是高层指挥的失误,包括白崇禧,陈诚,以及具体执行的叶肇等人。

其中叶肇的问题最为严重,在白崇禧明确命令他占领永淳后,他仍然按兵不动。随后部队又被日军一触即溃,根本没有起到防御的作用,所以叶肇此次被处分的最惨。

1940年2月22日,蒋在柳州召开100多名将领的军事会议,以检讨桂南作战和进行冬季攻势的总结。

会议的结果是处分了一大堆人:

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督率部队不力,予以降级;
政治部长陈诚指导无方,予以降级;
第37集团军总司令叶肇,予以扣押交军法处审判;
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廷瑶撤职查办;
第36军军长姚纯撤职查办;
第36军参谋长郭肃撤职查办;
第66军军长陈骥撤职查办;
第99军军长傅仲芳撤职查办;
第49师师长李精一撤职查办;
第160师师长宋士台撤职查办;
第35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记功一次;
第46军军长何宣记功一次;
第76师师长王凌云记功一次。

搞笑的是,日军占领南宁,昆仑关,付出了伤亡近万人的代价,事实证明这又是一个没什么意义的军事行为。

桂南会战结束仅仅4个多月后的6月,法国在法兰西战役中惨败,宣布投降,维希政府成立。

9月,日本人利用和德国的同盟关系,强迫维希政府同意日军进入越南红河以北地区,并将河内、海防、金兰湾让给日本。

这样一来,日军就合法的开进越南,完全切断了中国通过越南的物资运输路线,而且从越南空袭缅甸公路也更方便。

那么,仅仅半年前付出巨大代价占领的南宁也就毫无意义了,占领昆仑关也就更没有意义。

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日军根本没有必要将10万大军,长期丢在凶险又贫穷的广西。

日军在1940年末,放弃南宁地区,全部撤退。国军乘势追击,收复了南宁,昆仑关,钦县,龙州。由此,广西境内直到1944年的一号会战,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斗。

从1939年在钦州湾登陆,到1940年末上船离开广西境内的这1年时间,日军伤亡2万人,而因为水土不服的疾病也导致1万多人的减员,前后损失不下3万多人。而这么大的损失,看起来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这又是所谓战术胜利,战略无脑袋的最佳注解。

附录:昆仑关烈士墓地被毁

2005年5月17日中午,记者走访了昔日昆仑关战役的旧战场,从公路边的“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仑关战役遗址”碑,沿一条窄窄的乡间小路,走不多远就看到昆仑关。门洞并不高,宽不过两米,高不过三米,门洞内的题字碑只有一块清朝年间的字迹可辨,其余三块碑字迹几乎完全消失,成了平平的石板。其中一块上面还有当地村委会用油漆写的公告,说不准偷甘蔗。而关口之上,有人建起了一座三面透风的关帝庙,似乎香火挺旺。

昆仑关战役研究专家、广西画家容杰告诉记者,原来昆仑关古关口上是有两层建筑的,跟古时城楼相仿。后来上层建筑被日军炮火击毁。这个小庙是近几年附近村民自发建的。

古关口边上的小山,是放着杜聿明撰写的“陆军第五军昆仑关阵亡将士纪念塔碑文”碑的纪念亭,碑文仍清晰可辨,但背面被人用油画了个古怪的图形,整个碑的基础向一侧陷落,碑身明显倾斜,显然多年未有整修。

在南宁市郊邕江边上的杀牛坡,曾是国军175师驻守江防的阵地,在此牺牲的将士后来部分埋葬于此。记者走访时,发现这些将士的墓碑被一个人造石制品厂的工人堆放到他们工厂的木围栏外,上面长着野草,盖着枯枝败叶,旁边还丢着一些垃圾。容杰说,这些墓原来在坡上,后来有人承包了这块地,就把墓都推平种了果树。承包人把墓碑堆放在一起,但好歹还弄了个简陋的亭子挡雨,没想到几年没来,竟然成了这个样子。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大概有150块左右。抹去碑上的浮土,阵亡将士的姓名、所属部队番号、籍贯、死亡时间等还依稀可见。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