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微教育”语录

所谓微者,人微言轻就不说了。再者教育个系统工程,任何关于它的变革,都可视作‌‌“微‌‌”。同时,教育于孩子来说是件全方位的慢艺术,就像‌‌“微生物‌‌”对土壤的革命一样,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揠苗助长。‌‌“微教育‌‌”而贯以‌‌“中国‌‌”二字,非拉大旗,作虎皮也。因为教育虽然不乏一定的超越性,终究与制度、文化土壤等有很深的瓜葛,故以此名之。

1:很多父母相当纠结于孩子的教育,但我认为津巴多下面这段话能部分解决问题:‌‌“如果你希望控制、改变人的行为,你给予的强迫越多,效果越明显。可是如果你最终目标是让人真正接受或认同你想他做出的行为,采用诱惑或强迫越少,效果越好。对方越是无压力地做出选择,越会说服自己来认同你。‌‌”

2:经常有人抱怨我是爱孩子的,可是他为什么不领情呢?我觉得除了爱的不得体强加和愿望转嫁外,记住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怎么说,或许不无裨益:‌‌“最困难的一种爱,就是对我们自己孩子的爱,因为整个目的就是爱他们,以便他们可以离开我们,接管他们自己的生活,自由地选择他们的想法和行动。‌‌”

3:逻辑学家派顿说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思考,知道如何思考的人却往往不思考,更重要的是因思考而遭受羞辱迫害,比如苏格拉底、伽利略等,因而人们认为思考是危机险的。‌‌“是的,思考可能是危险的—对思考的人来说是如此,对被思考的人、组织、机构、观念来说也是如此。‌‌”最后一句是我们的力量

4:黄宗江老爷子牛逼,他回忆燕京读书:我的书读得不错,还得过奖学金。但是我并不是读书为主,我是演剧为主;说演剧为主也不确切,我实在是以恋爱为主,以失恋为主。当时我身边的同学,有地下党员,也有国民党抗日锄奸团分子。左的右的都有,但是像我这样的恋爱分子却不多,这让我感到惭愧

5:@陈远兄的《消逝的燕京》里采访学者周汝昌,他在敌伪管治的故乡天津教小学,‌‌“小学课本上的第一课就写着:‌‌‘太阳出来了,快来看太阳!(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亡国的滋味,屈辱啊!‌‌”七二年我小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诸位说一说我这个该叫什么辱,才能表达得比较准确呢?

6:中国教育有很多不堪的地方,但最直观的坏处是把不少人都弄得厌学,完全没有自我教育和学习能力,不读书不思考不进行知识更新。就是到了互联网上,也不是冲着优质资源去加以选择,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不少人被学校教育的谎言所捆绑,终身不能走出囚笼,并为歌颂囚笼的美好而竭尽全力。

7:我从未见过比罗素更推崇思想的人:‌‌“人类对思想的畏惧远超过世上其他事物—不仅超过毁灭,甚至超过死亡。…思想无情地对待特权、既有体制与安逸习惯;…思想往地狱深处窥视,面无惧色;思想看见人类这种微不足道的生物被深不可测的沉默重重包裹,但它仍傲视一切,宛如宇宙主宰般屹立不摇。‌‌”

8:只要所谓的成功,不管多么变态,成了不少人惟一的选项,与政客的‌‌“不惜一切手段,达到高最高目的‌‌”并无二致。我这篇批评唐骏式有毒成功的旧文《中国盛产有毒的‌‌“成功‌‌”》,亦可以拿来针砭虎妈和狼爸。没有爱没有人格没有独立精神,名校亦是浮云。

9:@老虎不吃飯飯兄说教材不少是教科所随便找几人编甚至发包给书老板,然后从中牟利,我的了解完全可以印证。四九年后的教材编写是精神和经济垄断,精神垄断盛产垃圾和狼奶,经济垄断则成为教育社的肥肉。四九年前是众多出版社和教材编辑名家竞争,现在是阿猫阿狗只有要有权就来胡编分肥

10:教育部紧急通报3起同日发生致16名学生溺亡事故留守儿童问题固是导致此次惨案的问题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漠视生命,缺乏安全教育(对比西方学校看看)和到位的措施。最重要的是变态的见义勇为和学英雄之类的灌输与号召,使他们不知迅速通知成人来乃救助之首务。

11:友人之子习数学,爱深似情种,然不幸步入‌‌“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犹如爬向一堵倒向自己的墙‌‌”之困境,对方则另有所属。无有改章,遂有轻身之念。向我求教,欲觅解药。不才岂是解人,遂赠数学名联一副‌‌“恋爱成三角,人生值几何‌‌”予之。竟存活一命,岂不快哉!

12:中国教育显而易见的恶果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从此厌学,终身丧失了好奇性、求知欲、探索精神。中国虽然只有半残废网络,但获得资讯的途径和可供学习的地方,已远非以前可比。但你问一问凡是被屏蔽的信息,有多少大学生是知道的?他们又为什么不知道?没有知识更新能力,其后果不难想见

13:历史学者李洪山谈留美经历:‌‌“因为大多生长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时代,尽管大家对以阶级划线、残酷打压异见的传统做法都深恶痛绝,但并不完全懂得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平等待人,或与意见相左的人和平相处。‌‌”三十年过去了,敌对意识浓厚,网络上和日常生活里依旧充满你死我活的火药味。

14:有些人为何做合格公民比较难?除愚民教育使得他的求知欲、好奇心、探索精神丧失殆尽外,就是对自己子女的责任也非常稀有,全盘托付给以愚民为己任的学校。一个对子女不愿尽责和付出爱心的人,往往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如此可掩盖自己的无能与懒堕,有多少人可以无愧父母之名?

15:梁启超先生的家庭教育在民国诸大家里卓越无匹:‌‌“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我认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16:最近被疯转的法国高考哲学题,以及民国时期的许多高考题,基本上没有变态的客观题,全是可以主观发挥的。民国教材多样,学校自行招考,用何种教材的人均能参考甚至能同时考上几所大学。注重唯一答案,是中国教育的毒瘤,是灌输和专制教育的必然结果,人世多少问题有唯一答案?

17:梁启超与胡适二先生有很多不同,但他们都乐观豁达,认识到人性的幽暗依旧乐于相信人性之美,且有宽容有趣的一面。梁说‌‌“天地一日没有息,我相信我们没有绝对成功的一日。我们能工作一部分,就有一部分的成绩,最怕是不做‌‌”。我在想乐观且深知人是有局限之动物的人,是否更喜欢做寸进努力呢?

18:中国教育之颠倒相当惊人,对孩子残酷要求,中小学教育皆如是;成人却当作孩子来对待,大学教育之颓堕无不如是。对十八岁以上的年轻人,不对其进行责任伦理、清明理性的教育,一些社会上的成人还喜欢以孩子来为其推卸责任,装大度的无辜体谅语泛滥,是很多成年人都是类人孩的原因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