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20:抗战中规模最大的武汉会战(3/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二十(新抗战系列之四十二)

国军虽然顽强,但毕竟日军火力优势太大了。

日本方面的准备丝毫不比中国要差。

首先,日本方面为了在武汉会战中彻底歼灭国军,动用了所有可以使用的部队。武汉会战,日军全部34个师团中有高达32个师团在中国大陆,而日本仅有一个第19师团防御偌大的朝鲜,另外只留下1个近卫师团防御整个日本本土。

3万军人保卫近1亿日本老百姓,也算创造世界奇迹了。

日本本土和朝鲜完全是在唱空城计,当时其他国家的军事专家估计,如果此时苏联突袭朝鲜或者美国立即登陆日本本土,那么日本铁定完蛋。

而在中国的32个师团中,有26个师团在除了东北以外的关内,仅有6个师团20万人在关外的关东军麾下。

可以说连关东军也被抽空了。

这6个师团意味着什么?苏联红军在远东兵力虽然时多时少,但基本保持近百万的规模,后来进攻东北苏军兵力高达160万人。

而关东军鼎盛时期有31个师团,11个特种旅团(包括坦克旅团)在内的85万大军,即使在最后时期也有70万的规模,这样尚且不足以对付苏军。

而现在只有区区20万人,面对红军百万大军根本是无能为力的,日本控制的东北在当时是很危险的。

当时关东军高层认为一定要尽快结束武汉会战,不然一旦苏联强攻东北,关东军根本无力获胜,必遭歼灭。

所以在整个武汉会战期间,关东军一反常态,根本不敢再挑衅苏联红军,反而做了很多退让。

武汉会战期间日军和苏军在张鼓峰,哈桑湖发生激烈冲突,日军虽然以仅仅损失1500人的代价歼灭苏军4000人。但面对苏军增兵到47,000人,237门火炮,285辆战车,250架飞机,日军根本无法增兵,仅有15,676人,37门火炮。最终日军在张鼓峰主动退让,没有继续扩大战争,张鼓峰也被苏军攻占。

在张鼓峰战役后,日军咬牙将新编组的10个师团中的2个师团派到东北增援,这样日本关东军增加到8个师团。关内的日军为24个师团,其中参加武汉会战的日军总数高达35万之众,这已经是日军所能使用的全部兵力了,因为在敌后和其他战场仍然存在百万规模的国军部队。

其次,日军为了武汉会战调集了500架飞机到湖北战场,数量是中国空军的2.5倍,而飞机质量上,和飞行员的训练上更是强于国军。

最后,日军调动海军的120艘战舰参加武汉会战,数量是国军军舰的4倍,质量上也有极大的优势,甚至可以说国军海军不存在威胁到日军舰队的可能。

可以说,武汉会战中,国军除了数量是日军不到3倍以外,空军是日军的三分之一,海军是日军的四分之一,而陆军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更是极大。

所以总体战斗力上,仍然是日军占优。

而且用陈诚的话来说,日军是进攻一方,他可以任意选择一点突进。而国军由于素养较差,只能采用大面积铺开防御的方法,所以兵力是需要分散开的。武汉会战很多时候,国军和日军兵力基本是1:1,并没有绝对的优势。

但国军毕竟在本土作战,有地形的优势和老百姓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国军和日军战斗力大体是均衡的,日军略占优势而已。

当时日军高层对武汉会战不敢报太大希望,他们制定的战略为:

第一位为歼灭武汉地区国军主力。

第二位为占领湖北,安徽,江西,广东,湖南五省。

第一位歼灭国军主力很容易理解,国军主力如果还存在,持久战肯定就会继续。

但日军高层知道歼灭国军主力并不容易,所以还制定了第二位的战略,也就是占领这几个省。

一旦这几个省被日军控制,国军虽然保有大量主力,也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地步。

日军也就完全占领了抗战最外层的沿海防御圈几个省,同时彻底占领了第二层防御圈的几乎所有省份,国军只能依靠四川这一个省死撑了,一般认为就算国军继续作战,但也不会给日军造成太大的威胁了。

至于国军这边,自然是针锋相对的部署。

蒋介石制定的战略为:

第一位避免主力在武汉地区被日军歼灭,同时要大量消耗日军主力,让其失去继续进攻的能力。

第二位尽量保卫湖北,安徽,江西,广东,湖南五省,利用武汉外围复杂的地形和江防要塞,通过一系列的战役重创日军,让其没有能力全部占领几个省。

现在看起来,蒋介石的战略是非常高明的,也是武汉会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日军具体的进攻方向是两个:

一是从安徽出发,从武汉的东面往西进攻,大体沿着长江仰攻武汉。

二是从河南或者安徽出发,从武汉北面向南进攻,占领武汉北面的天然屏障大别山,从侧翼包抄武汉。

其中第一路是日军主攻方向,第二路是日军次要攻击方向。

日军在第一路集中了重兵,早在徐州会战结束的1个月后,也就是6月初就出兵了。

这一路又兵分两路,一路沿着长江水路西进,一路则沿着长江以北的公路西进。

为什么要分为两路呢?因为无论是长江水路还是长江以北的公路,地形都非常复杂,国军也在此处集中重兵。

日军集中太多兵力,在劣势地形阻拦下很难发挥威力,还不如分多路进攻,这样还可以有效分散国军防御的兵力。

*武汉会战的序幕*

6月,日军两路大军分别从合肥和芜湖出发。

其中水路进攻的主力为台湾混成旅团(并非台湾守备旅团),也就是著名的波田支队。它是一个加强旅团编制,兵力不到1万人,同时还配属给他海军第11战队、两支海军陆战队等其他作战部队,这样总兵力超过1万人。

台湾混成旅团并不是台湾人组成的作战部队,实际上除了少量辎重兵是从台湾征集来的以外,所有军官士兵清一色的都是日本人,只是因为长期驻守台湾才得到这个名称。

台湾混成旅团本来是台湾地区卫戍部队,并非野战部队。在淞沪会战吃紧的时候,因为日本没有兵力可以抽调,也将台湾旅团送到战场。谁知道这支部队装备平平,战斗力不强,进入淞沪战场不到半个月就伤亡过半,狼狈退到后方休整。

占领南京上海以后,台湾旅团奉命在镇江驻守,同时针对战争时候出现的战斗力过弱的问题,进行野战化改造,增添了大量野战重武器,并且进行针对性训练。

所以可以说,台湾旅团是整个武汉会战中,准备最完善的部队,也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此次台湾旅团作为急先锋使用,兵力为1万多人,但重武器众多,战斗力相当可观。

同时台湾旅团还有海军和空军的强力支持。

日军第2联合航空队近百架飞机负责空中掩护,海军第11战队的舰只负责水面掩护。

海军第11战队有9艘炮舰,大量鱼雷艇,炮艇和其他辅助舰只,战斗力很强。

第11战队的旗舰为安宅号,它是日军最强悍的河川炮舰,非常适合在长江水域作战。有人问?为什么不使用联合舰队的战列舰,巡洋舰呢?这主要是因为长江水域情况复杂,江中很多暗礁和江湾,很多地方还有浅滩,就算不是枯水期水位也不高。

日军联合舰队的大型舰只根本不可能有效行驶,所以日军使用这些河川炮舰是非常实用的。

安宅号排水量只有725吨,但火力很强大,主炮为2门120毫米炮,副炮为2门76毫米炮。这些火炮威力很大,可以有效压制江岸的国军目标,可以击毁坚固的国军水泥混凝土防御工事。

显然,日军进攻部队战斗力强大,在各方面都大大优于国军防守部队。

6月10日夜间,台湾旅团搭乘第11战队军舰从芜湖出发,沿着长江向西攻击第一个目标,也就是安徽安庆。

而在一周前,6月2日,在合肥的日军最有战斗力的甲种第6师团也出发,沿着江北的陆路进攻安徽舒城。

由此,日军开始了武汉会战的序幕战。

防御舒城和安庆的,都是国军外围的三流部队,分别为杨森的川军和徐源泉的山东军。

为什么不使用第一流部队呢?

这主要是因为安庆和舒城都属于武汉会战的大外围,距离武汉太远,距离日军太近。

在这个区域擅自和日军决战对国军并不有利,还不如等到诱敌深入以后,再给予他们打击为好。

所以国军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都放在湖北省和江西省。

安徽省的国军部队战斗力较弱,因为他们本来只是用来消耗日军战斗力的,并没有指望他们可能获胜。

所以此战中,川军和山东军表现的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表现的非常不好。

但这并不仅仅是战斗力原因,又有军阀军队的一些固有恶疾导致的。

但就算这样,日军也开始体味到了武汉会战的艰难。

先说水路。由于国军海军在1937年就基本覆灭,所以日军此次沿着水路进攻武汉基本没有遭遇到国军海军的威胁。阻挡他们的是沿江要塞,机动的沿江火炮,大量的水雷,国军飞机,还有长江复杂的水情。

从芜湖到安庆,按照日军估计会是很轻松的,因为国军在这一线没有修筑强大的江防工事,几乎等于江上没有防御。所以日军第11战队的十几艘军舰,搭载着台湾旅团1万人,趁着夜色飞速前进,准备突袭安庆。

此次突袭没有成功,虽然有夜色掩护,他们的进展仍然相当不顺利。

从芜湖到安庆的一路上,需要经过铜陵县。虽然这一路没有国军沿江要塞,但国军并没有放弃江防。

在日军舰队偷袭的时候,军舰虽然静默航行,但怎么可能骗过世世代代沿江生活的老百姓。他们迅速向当地的国军汇报,国军立即进行全面戒备。果然,国军部署在铜陵县大通附近的国军江防机动炮兵,很快发现了第11战队军舰,立即向他们猛烈轰击。

所谓江防机动炮兵不是德国那种用装甲车装载的自行重炮,只是可怜的用几匹马拉着沿江小路行走的炮兵部队。他们发现敌人的手段也不是雷达或者空中侦察,只是通过望远镜用肉眼去看。

江防炮其实没什么了不起,他们火炮口径都在100毫米以下,不可能击沉日军的主力军舰,只是对日军炮艇,鱼雷艇,补给船有一些威胁。

就算这样,日军也不能置之不理。

日军舰队无奈,只能一面猛烈还击,一面躲避着国军炮击前进,这样大大的影响了前进的速度。

本来2,3小时就可以到达的路程,日军舰队整整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期间还有舰艇被国军火炮击中,伤亡数十人。

到了11日夜间,日军舰队已经到达安庆外围。台湾旅团的司令官波田重一少将和第11战队的近藤英次郎少将商量以后,认为如果在安庆水域强行登陆太危险,还是先在安庆外围先登陆一批,然后再在安庆水域强行登陆比较稳妥。

于是他们将台湾旅团的大部登陆在安庆外围,另外一部则乘坐舰船准备在安庆附近直接登陆。

日军于是一路从陆路,一路从水路进攻,同时军舰和空军猛烈向安庆进攻,进行火力的掩护。

可以说,日军对安庆的攻击还是极为猛烈的,天上几十架飞机疯狂轰炸,江中十几艘军舰用重炮压制陆地上的国军火力点,上万日军从两个方向猛攻安庆。

这种猛烈的打法,防守安庆的国军就不是对手了。

安庆的守军为杨森的川军第27集团军的第133、第134师,这两个师也是从上海退下来的残破部队。

川军本来战斗力就很弱,一般认为他们战斗力和日军麾下的伪满洲国军队类似(伪满洲国军受过日式严格训练,全部日式装备,所以战斗力并不弱)。

这两个师在淞沪会战中又伤亡巨大,此时元气尚且没有完全恢复,如何是日军对手。

况且川军这两个师总兵力也不过1万人左右,日军兵力也有1万多人,也就是说日军战力是川军的3到5倍,这怎么也守不住的。

杨森认为依靠两个师1万人,想防御住安庆是不可能的,只能拖延日军的进攻速度而已。

他在6月8日感觉到日军试图要进攻时候,曾经向蒋介石求援。

杨森急切的说:惟敌人如以大部分兵力由合肥南下,与由长江西上之敌会合攻占安庆,则江南我军之正面太大,愈难防守,马当封锁线亦容易被敌突破,再沿北岸西进九江,武汉将受最大威胁。职意欲求江南防线巩固,欲确保马当封锁线,必须确保安庆及巢湖西南地区,且以舒城、大关附近山地及庐江、盛家桥、白湖南侧山地至江岸间地区之地形尚属良好,若以相当兵力布守,再以一部配合地方武力,在巢湖东南地区游击,必能阻敌西进。惟正面甚大,职部现有兵力不敷分配,拟请钧座抽派两师兵力以用之……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