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19:北极熊的帮助(1/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一十九(新抗战系列之四十一)

孙科虽然从政多年,身居高位,却没有任何积蓄,最终退休的时候仅剩两袖清风。

北极熊苏联——祸水东引,援助中国完全是为了自己

和以上几个国家都不同,苏联在抗战初期是绝对“热心”的援华派。

可笑的是,这不是因为苏联对中国有好感,而是出于政治,或者说出于地缘战略考虑。

在苏联看来,同它国土接壤的中国和日本都是敌人,区别仅仅是日本实力比较强,也比较有可能主动进攻它。而中国实力较弱,一般来说在10年内不可能主动攻击苏联。

所以说,日本是苏联在远东第一位的敌人,中国是第二位的敌人,但中日两国又是敌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斯大林心中非常清楚,日本对苏联的威胁远比中国要大数倍。

日本陆军将北上进攻苏联定为唯一的目标,为此准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日本陆军所有的教材都是把苏联作为假想敌,日本国内兵器的设计都首先考虑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使用。

日本虽然凶狠,不过斯大林却更清楚一点:日本目前的国力军力不足以同时对付两个敌人。

只要中日战争还在继续,被中国战场牵制100多万兵力的日军,就绝对不可能北上进攻苏联。

就算日军强行进攻苏联,日军剩下几十万部队也绝对不是苏联远东军区重兵的对手。

所以,中国同日本的激战,对苏联是最为有利的局面。

只要中日战争一停止,日本立即可以腾出100万到200万大军北上进攻苏联,这才是对苏联的生死存亡起决定性的一击。

斯大林知道和在西线同德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苏德战争爆发仅仅是时间问题。

一战中沙俄军队曾经和德军交战过,实战中证明沙俄军队不是德军的对手。在1915年的8个月激战中,德军歼灭俄军高达170万人。1916年俄军大规模反击,结果在德军的打击下伤亡100万人,短短一年之内俄军伤亡近300万人。如此惨重的损失,导致沙俄诺曼罗夫王朝垮台。而新上台的列宁同德国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布列斯特条约》,才实现和德军的停火。

为什么有这样的战果,除了军事上的原因,更有俄罗斯民族和德意志民族民族性的差别。斯拉夫民族虽然和德国人一样勇敢好战,但斯拉夫民族比较散漫,也相对比较懒惰,爱好享受生活。相比纪律严明,做事严谨,善于合作的德国人,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德军是二战中纪律最严明的部队,从普通士兵到帝国元帅都有严格的纪律,所以说直到柏林战役,德军始终没有被打垮。只要还要少量部队,他们就能坚持作战,能够对敌人造成威胁。

苏军则不行,他们在很多战役要通过督战队来维持军纪,单单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枪毙了数万名逃兵。

当时德国组织特种部队混入盟军西线战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士兵对上级说话的方式。因为所有德国士兵跟上级说话时,会不自觉的将两腿并拢,站得笔直。

由于历史上的惨败,斯大林对德军心有余悸,他认为苏联想独立战胜德军是极为困难的,德军的战斗力也明显强于苏军一筹。

苏军全力阻挡德军尚且占了劣势,如果此时日本集中100万大军从远东进攻苏联。

那么苏军就被迫在东西相聚1万公里的两条战线上同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作战,还是标准的两线作战。

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是苏联,就是天兵天将下凡,恐怕也是必遭灭亡,万劫不复。

那么,苏联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会尽一切力量援助中国。道理很简单,援助中国顶多损失一些物资,死的毕竟是中国人,毁坏的也是中国领土,总比苏联人亲自上阵要合算的多。

援助中国最惨的下场也不过是中国最终亡国,那么苏联不过损失一些物资而已。如果万一中国能够长期拖住日本,那么苏联自己就大赚特赚了。

所以援助中国对于苏联来说,根本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苏联就是圣人。苏联认为援助中国虽然必要,但在斯大林看起来,全力援助中国还不如和日本达成合作的协定。

一旦苏日双方达成互不进攻的协议,那么就无需出钱出物援助中国了,毕竟这也是要花一大笔钱的。

所以,苏联在全力支援中国的同时,也尽一切力量和日本达成所谓的中立协定。

只要日本能够彻底放弃进攻苏联的念头,转向其他方向进攻,比如南下进攻东南亚或者东进太平洋,那么苏联也没有必要再去援助中国,毕竟中国和苏联也是敌人。

对于这点,斯大林本人说的倒是非常明白。

1938年时任立法院院长的孙科访问苏联,斯大林异乎寻常地与他作了长达6小时的谈话。

期间斯大林坦率地对孙科说:中国既是在打自己的仗,也是在打俄国的仗。日本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所以中国将继续得到俄国一切可能的援助,包括弹药、飞机和其他军事装备。

同时为了打消国民政府的顾虑,斯大林特地强调,他不会把一颗子弹交给中共武装。

中苏两国,各怀心事

对于斯大林心里的种种念头,蒋介石自然一清二楚。

实际上蒋介石对苏联是非常顾忌的,因为他知道苏联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抢夺在中国的利益。

为此,苏联人在100多年侵华时间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努力。

在九一八期间,日军大规模进攻东北,而苏联军队居然放弃在北满的大量利益撤退。

当时国民政府高层对此极为不解,因为沙俄为了获得东北的特权花费几十年时间,死了几十万人。而苏联为了北满的中东铁路,也曾经和张学良的东北军激战一场,伤亡也近万。

现在为什么不做抵抗,将北满的地盘送给日本人呢?

如果说是怕和日本冲突,其实日军进攻东北的部队也不多,一开始仅有几万人。苏联在远东至少20,30万大军,击溃日军还是有一定把握的,为什么不打呢?

蒋介石当时对部下开门见山的说:苏联这么做并不是怕日本,而是他希望中日彻底成为死敌。日本在九一八之前虽然占领了台湾,还获得南满的特权,但尚且没有对中国内陆构成太大的威胁。因为日本并没有控制中国核心地区的任何土地。相反,苏联则占领了外蒙古,他的重兵集团距离北京只有300多公里,这一路上又都是平原和沙漠地形,无险可守,机械化部队仅需要几天时间就可以杀到。苏联让中国的北方时刻处于苏军的阴影下,所以九一八之前,中国最大的敌人是苏联,第二位才是日本。

此次,日本利用九一八占领东北,苏军不但不日本决战反而突然放弃东北北部的所有利益,甚至中东铁路自顾自的撤退,只是希望让日本控制东北全境。一旦日本控制东北,那么中日就成为第一号死敌,只要东北一天没有被收复,中国民众就绝对不会答应,中日之间就无法有任何形式的和解。

同时,日本一旦占领东北,它的军国主义侵略机器就开动,再想要停下来就是不可能的。日军必然会一步步继续侵华,那么中日必然会陷入全面的战争中,这是苏联最乐于看到的。

苏联会利用中日混战的这段时间,先对付西线的威胁。一旦西线的敌人被击败,苏联立即会回头对付中国和日本,夺回他之前在九一八中放弃的权力。斯大林是一头豺狼,绝对不会放弃之前嘴里的肥肉。

所以,蒋介石虽然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外援,却对始终苏联始终比较冷淡,因为他不愿中苏联借刀杀人的计策。

在西安事变之前,苏联一再表示可以提供数亿卢布的军事援助给蒋介石,条件是保证中共不被消灭。

弱国无外交,蒋介石认为此时的中国外交基本处于四面楚歌的地步,国力军力又非常虚弱。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外援支持,光靠自己作战虽然最终也会胜利,但过程必然非常艰难。

但蒋介石不甘心被苏联利用,就算将来必须被苏联利用,至少要消灭中共武装,消除苏联祸乱中国的隐患。

因为如果中共武装还存在,他必然会利用抗战中国军和日军决战的时机发展自己,建立自己的割据政权和百万大军。

这还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苏联军队一旦击败德国,必将出兵中国东北甚至中国关内。

而国军的力量自然不可能和苏联军队正面对抗,那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苏联把占领的中国地盘和大量的武器弹药交给自己的小兄弟中共。

这样一来,中共就会成为一支拥有100万到200万人的军队,装备大量不亚于国军武器装备的正规军。

这样一支部队,恐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也不敢小视,更不要说和日军决战8年,估计伤亡超过百分之百的残破国军部队了。

本来蒋介石认为最迟1937年就会全部消灭中共,然后可以再跟苏联合作。但西安事变意想不到的爆发破坏了这一切。

张学良杨虎城这两个军阀为了保住自己的军阀割据地位,试图和中共联手合作,利用苏联援助建立所谓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联军的割据政权。

不过在蒋介石的步步紧逼下,中共被数倍国军包围在陕北。之前的长征中央红军8万6000人作战部队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到达陕北后仅剩7000多人。之后短短一年内陕北的中共武装奋力突围,北上,南下,东征,西进四次进攻全部失败,伤亡超过6万人,看起来他们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而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内部复杂,战斗力低下,根本无法正面对抗中央军。

在蒋介石最后一次赶赴西安摊牌,要求张杨选择去剿共,还是交出陕西的地盘以后,张杨破釜沉舟的打着抗日旗号捉蒋,搞了个西安事变。

但没想到苏联第一时间宣布张杨是叛军,强盗,不给予支持。而中共迅速来个金蝉脱壳,作为调停人出现。

张杨虽然抓住了蒋介石,但无论经济,军事,外交,国际舆论都处于绝对劣势,根本无法继续支持下去,最终几乎瞬间就轰然垮台了。

西安事变中,唯一的胜利者自然就是中共了,他们巧妙的借力打力,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保住了自己的生存,随后在抗战中发展壮大。

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知道处于各方面压力,已经无法消灭中共。既然中共存在已经是既成事实,那么下面则要考虑利用苏联的援助了。

但是,蒋介石还是很有顾虑的。当时苏联在国际社会臭名昭著,如蛇蝎一般,没人敢和他们合作。

中国当时跟轴心国和同盟国都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如果此时和苏联合作,怕是轴心国和同盟国都会大怒,立即中止合作。

而苏联包括沙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讲过信义,如果中国和苏联绑在一起,一旦反复无常的苏联翻脸不认人,中国也就失去所有的朋友,不就是自掘坟墓吗?

其实对于苏俄的狡诈无信义,蒋介石非常清楚。

他在日记中写道:苏俄之外交,诡诈无比。俄狡而倭暴,吾中华实处其中。

1938年1月1日,他又写道:尤以对俄问题处理为难,盖国之祸患有隐有患。倭患急而易防,俄患隐而叵测也。

所以,蒋介石在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始终没有同苏联公开合作。

但卢沟桥打响以后,全面抗战已经不可避免。当时英法美都不愿意公开援助中国,德国的立场是倾向和日本合作,那么德国和中国正在进行的大量军售也随时可能停止。

显然苏联的军事援助就极为重要了,不能再拖了。

一个马上就要渴死的人,就算面前放着一杯毒水,也只能喝了再说。因为喝了以后有问题也是将来的事情,总比现在就渴死要好。

蒋介石咬牙下令和苏联合作,斯大林顿时大喜过望。

中苏两国的第一批军售合作

中苏首先在1937年8月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标志着双方合作的开始。

当然中国签约第一位目的是希望苏联出兵进攻日本,但斯大林比猴子还狡猾,出兵是不可能的。

11月10日,苏联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要中国驻莫斯科使馆参事张冲转达:如中国抗战到达生死关头时,苏俄当出兵,决不坐视。飞机、重炮、汽油、坦克,当尽量接济。

11月30日,蒋中正致电斯大林:中国今为民族生存与国际义务已竭尽其最后、最大之力量矣,且已不得已退守南京,惟待友邦苏俄实力之应援,甚望先生当机立断,仗义兴师。

其实当时日本关东军已经被大量抽调到关内战场,东北地区仅有几个师团存在,而朝鲜居然仅有日军一个师团,力量极为空虚。

如果此时苏联出动几十万大军进攻,日本百分之一万会停止关内作战,将部队拉回关外去,侵华也就被迫停止了。

但斯大林绝对不可能这么做,他的目的就是让中日混战,双方激战的时间越长越好。

12月15日,狡猾的斯大林回电:需在九国公约国同意共同对付日本,且经两个月后的最高苏维埃会议批准,才可出兵。

对此蒋介石倒是并不意外,苏联根本不愿意出兵,也不可能出兵。

虽然不愿意出兵,但在物资上,苏联大量援助中国。

就这一点不但远远超过英法美在抗战初期对中国的支援,也大大超过德国在初期的对华军售。

由于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损失了60万大军,国军急需军火补充,在1937年底提出了要求20个师军火的要求。

由于对苏联援助的重视,蒋介石特地派军委会参谋次长杨杰、中央执行委员张冲(都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以“实业考察团”名义赴莫斯科谈判苏联对华军事援助问题。

但杨杰他们交涉并不很顺利,苏联开始只肯提供3000万美元的援助,这对于200多万国军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鉴于此,1938年2月,蒋介石又派孙中山的大公子,时任立法院长的孙科为特使赴苏,请求苏联援华。立法院院长就是中华民国的议会,立法院院长就是中华民国的议会议长,这是仅此于总统的中国最高官员。

孙科出马事情就好办得多,中苏经过几轮激烈谈判后,苏联终于表示愿意立即提供第一笔5000万美元的贷款,但需要中国以中国的农产品茶,羊毛,生皮,以及矿产锡锑等来偿还。

这批贷款从提供后第2年开始分5年偿还,全部贷款的3/4以矿产偿还,1/4以农产品偿还。

所以说,这所谓的苏联军事援助并不是真正的无偿援助,而是需要中国人付钱的,严格来说这属于苏联的对华军售,不属于援助。

美国人通过租借法案无偿提供给中国的10亿美元军事物资才叫做援助。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