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15:兰封战役-下,激战中的激战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一十五(新抗战系列之三十七)

国力差导致国军恢复能力也差,这些曾经的精锐部队,在巨大的伤亡以后,没有半年时间根本无法恢复。

日本军部给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的命令是务必占领河南东部的商丘,切断徐州方向国军60万大军的撤退路线。没想到因为多种原因,第14师团并没有进攻商丘,而是在从山东省西部进入河南东部以后,转向去进攻黄河附近的兰封。由此一来,日军围歼徐州国军主力的计划彻底失败,而14师团自己也陷入了极为危险的地步,险些被全部歼灭。这也就是著名的兰封战役,下面就听老萨来说一说。

先占领黄河渡口,再进攻商丘

14师团以近4万人的强大兵力进入河南东部以后,师团长土肥原贤二和他的顶头上司香月清司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完全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也就是徐州会战最高指挥官寺内寿一大将的命令相反。

香月清司命令土肥原贤二,将商丘作为战役第二位的目标,第一目标则是立即占领兰封附近的黄河渡口,尽一切力量打通和黄河以北日本控制区的联系。

既然只有占领商丘才能完成封锁徐州国军的计划,为什么香月清司敢于命令部队先占领兰封呢?

这主要是寺内寿一站在战略角度考虑,而香月清司则站在战术角度考虑。

从原则上,寺内寿一的命令没有任何问题,日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商丘。

但香月清司他们作为一线指挥官,认为寺内寿一的目标虽然没有问题,但目前14师团并没有这个能力完成这个目标。

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补给上。

14师团从山东济宁出发,一路转战数百公里才进入河南省东部。这一路,14师团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油料和补给。

从济宁到商丘的地图直线距离也有200多公里,而实际公路距离更远。

这一路上由于存在大量国军的正规军和游击部队,孤军深入的14师团补给线早已被切断。

14师团是重装备师团,他的火力和机动力都极为强大,但这一切也都是建立在足够补给基础上的。

在补给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如果是一个日军轻装步兵师团,说不定还能够支持较长时间。

因为轻步兵师团补给相对单一,对后勤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有弹药就可以勉强作战,粮食还可以在当地抢劫中国农民。

而机械化师团则不同,一旦没有燃料,坦克和装甲车就成为废铁。而没有足够的炮弹,日军最强有力的大量的重炮也就成为摆设。

有些人很奇怪日军步兵还算强大,为什么坦克装甲部队无法和苏德美相比,其实这也跟日军的后勤短板有关系。

日本本国石油资源贫乏,而装甲部队又需要大量燃料,这是日本无力负担的。况且就算有了燃料,恐怕一向忽视后勤的日军辎重系统,也无法及时送到前线。

香月清司认为,目前商丘附近已经有国军至少2个军的兵力,14师团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只能坚持作战4,5天时间。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无法占领商丘,那么孤军深入的14师团很有可能像台儿庄战役的第5和第10师团一样反而被国军包围。

那么日军不但完成不了占领商丘,从而切断国军徐州大撤退路线的战略目的,更有可能导致14师团全军覆没。

这种打法在香月清司看来是极为荒唐的。

香月清司认为,14师团必须立即北上占领黄河边的重镇兰封,控制兰封附近的黄河渡口。

当时黄河北岸已经完全被日军控制,只要14师团占领兰封附近的黄河渡口,那么立即可以打通同北岸的补给线。

这样一来,不但补给完全没有问题,日军援军也可以源源不断输送到14师团这里。

这样14师团背靠这条补给生命线,就算不能占领商丘,至少立于不败之地,不会被国军歼灭。

况且香月清司根据情报估算,兰封附近仅有国军仓促调到前线的1到2个师,都是新兵占多数的部队。

以14师团强大的战斗力,恐怕1,2天就可以占领兰封。在打通补给线以后,14师团立即南下占领商丘,也是来得及的。

香月清司命令14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立即北上,对这个命令,土肥原也表示支持。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国军方面又抢在了他们前面。

就在此时,5月16日,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下达了总撤退令,60万国军随即分各路从徐州地区突围。

日军很快发现国军的动向,也非常着急。

在5月18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向第1军军长香月清司中将下达命令,让他们尽快南下占领商丘,特别注明要不惜任何代价。命令中还要求虽然第1军为主攻,但第2军也需要大力配合。

让寺内寿一没想到的是,就在18日当天,土肥原贤二已经遵从香月清司的命令,率领部队北上进攻兰封去了。

这一南一北,完全相反。

那么随后就必然出现两个结果:

1.在日军北上的时候,国军60万大军中的一大半部队(约40万人)迅速从商丘一线突围成功,其中就包括台儿庄战役中的功勋部队孙连仲第2集团军。而所谓攻占商丘合围徐州60万国军的计划,也就完全不存在了。国军很好的完成了兰封战役最重要的战略意图,也就是保证徐州地区国军顺利突围。

2.香月清司过于轻视国军实力,他预料中的1,2天就可以占领兰封根本不可能实现。他们北上兰封,最终差点成为全军覆没的场所。

由此,兰封战役开始了。

奇怪的作战

兰封战役是一场奇怪的战役,他是开始时的一场追逐战,最后演变为强攻作战。

追逐战?谁追谁?并不是强大的日军追击国军,而是国军追逐日军。

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呢?主要是两军高层对战场的预计有着很大的差别。

当时的国军部署为:

在日军第14师团的南边商丘方向和东边方向都是国军主力部队。

而西面是国军少量部队,沿着兰封南部平原修建的一些野战防御工事。

北面则是相对坚固的兰封城。

为什么这样部署呢?

蒋介石和第一战区司令官程潜都认为,日军必将首先南下进攻商丘。

国军情报机构,也从侧面证实了这点。

当时河南省主席兼任20集团军司令商震的一支骑兵部队在河南敌后伏击,击毁了日军一辆小汽车。汽车上的一名日军司机和一个少佐都被击毙。

国军骑兵从少佐的身上缴获了一份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攻击命令。这份命令中包括日军此次进攻部队的番号,兵力,指挥官的姓名,以及日军攻击商丘的具体计划。

这些都和蒋介石的预计完全相同。

所以蒋介石将包括黄杰的第8军(原中央税警总团),俞济时的74军等部全部调到商丘,在此处驻扎重兵。

而在日军的北面,西面则没有部署太多的部队。部署到这一线的部队,只是为了防止日军从这些方向突围逃窜而已。

所以他们兵力不多,战斗力也较弱,作战方式也主要以阵地防御为主。防御这一线的部队主要是宋希濂71军的87师,88师各一部,也就是原来的德械师,现在则是没有德械的普通师了。

其实蒋介石和程潜的估计并没有错,日军徐州会战最高指挥官寺内寿一下命令猛攻商丘,仅仅因为香月清司和土肥原贤二的抗命,临时改变了14师团前进的方向。

这个是蒋介石无法预计到的,但这样一来,商丘也就没有危险,兰封会战的最主要目标相对轻松的就实现了。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日军北上虽然让国军顺利从徐州突围,但也给国军围歼14师团造成很大麻烦。

在南面和东面的国军主力,并没有和14师团日军主力对碰上。

而日军也意外的占了一个便宜,他们被动的避实击虚,主攻方向都是国军战斗力较弱的部队。

19日,14师团主力开始北上进攻民权县的内黄集和内黄车站,开始了兰封战役的进攻作战。

由于没有预想到日军会北上进攻,国军防守部队都是二三流,无力抵抗14师团的进攻。

国军守卫内黄集的是195师,守卫内黄车站的是106师631团。上一章已经说过,195师是刚刚从河南省保安团改编过来的部队,基本全是新兵,战斗力很差。

战斗力弱还只是一个方面,该师居然还是仓促赶到战场的部队。

在日军进攻前一天的18日,195师刚刚从郑州巩县赶到内黄集,到日军进攻的时候,甚至连阵地也没有筑好。

195师师长梁恺(黄埔一期)目睹部队现状,非常担忧。他多次直接向蒋介石表示195师是新编部队,不能和日军野战部队正面作战,更不能第一战就和如此强大的对手交手,不然很可能被一击即溃。

可是此时蒋也无计可施,因为他手上根本没有其他部队可用,只剩这些还在休整中或者刚刚编组的新部队。

195师战斗力很弱,106师也好不到哪儿去。106师为西北军小军阀石友三部将沈克的部队。沈克在石友三完蛋以后,投靠张学良麾下。

当时东北军在国军中属于战斗力最弱的部队之一,而沈克这个106师由于不是东北军嫡系更不受重视,战斗力在东北军中还属于最末流。

这两支部队能否和日军对抗,大家想一想就可以知道。

上一章已经说明了,14师团火力和机动性都极为强大,远非国军可以相比。

14师团本身的各种重武器尚且不谈,单单配属给他的一个重炮旅团就有150毫米以上口径大炮近50门,就这一个旅团就超过了国军200万大军的重炮数量(国军开战时仅为44门150毫米大炮,全部从德国购买)。

当时150毫米榴弹炮的炮弹,可以击毁国军任何野战土木工事和半永久工事,甚至简易的钢筋混凝土要塞也抵挡不住。

看过兄弟连的朋友们可能对美国在巴斯托涅被德军炮击的场面记忆犹新,这种炮击造成美军很大伤亡。但其实德军的火炮不过是88毫米火炮和105毫米火炮,威力远远无法和150毫米火炮相比。88毫米火炮尚且把精锐的美军空降兵打成这样,150毫米火炮的威力可想而知。

当时日本150毫米火炮中较为老式的三八式重榴弹炮,它的炮弹就有36公斤重,威力巨大。

双方火力,尤其是重武器火力如此悬殊,国军几乎无法应付。

国军首战不利

日军首先攻击内黄集的195师,他们用重炮猛烈轰击,同时使用大量轰炸机配合轰炸。

195师作为河南保安团,本来属于民兵性质,全师绝大部分官兵从没参加过正式作战。此次遭受这种程度的猛烈攻击,怕是美军101空降师也支持不住,根本不要说这些河南保安团了。梁恺的195师伤亡极为惨重,一部陷入混乱。

随后日军步兵猛烈冲锋,195师士气已经丧失大半,经过短时间的抵抗,最终全线败退。

日军接着两面夹击内黄车站的106师631团。106师虽然战斗力也弱,总归是经过战争考验的部队,相当一部分老兵也打了几年仗。

他们一个团仍然坚持了几个小时,最终伤亡太大,被迫后撤。

在占领内黄集和内黄车站这两处的同时,日军也猛烈进攻仪封。

防守仪封的国军战斗力较强,是原来最精锐的德械88师262旅和中央军61师183旅。

仪封位置在兰封东面,也是很重要的军事要隘。

88师262旅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也是伤亡了八成的部队,正在后方紧急休整。此时休整尚且没有完毕,一部分新兵刚刚学会打枪,就被匆忙派到兰封来。

88师赶到仪封仅仅二天后,日军就杀到这里。

而和88师在淞沪并肩作战的61师原本是19路军的部队,师长为钟松,也是一支中央军劲旅。

他们在淞沪会战的伤亡不比88师要少,此次也是在休整期间紧急赶赴前线。该师也是在18日才在兰封车站下火车,之后通过急行军赶到仪封,到达仪封第二天就和日军14师团正面交火。

虽然战斗力相差极大,但88师和61师都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他们几乎就是凭借意志,在这样的小镇坚持了整整2天2夜之久,伤亡超过三分之一,但最终仪封也没有守住。

短短1天时间,日军迅速攻占内黄、马庄寨、人和集等地,虽然仪封尚且没有被攻占,但此处国军伤亡重大,估计坚持不了多久。

香月清司和土肥原贤二对这一天的作战非常满意,认为完全符合他们的预期。这两人认为在14师团猛烈攻击下,北线的国军果然不是日军对手,几乎是一触即溃。

内黄集离兰封不过10公里距离,到黄河渡口也不到20公里。这点距离对于日军机械化部队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杀到。

按照这种势头,日军继续进攻1,2日绝对可以占领兰封和黄河渡口,然后就可以立即转头南下进攻商丘了。

20日,日军以装甲部队作为前锋,长途奔袭进攻兰封以西的重要据点罗王车站。罗王车站本来只有少量兵力驻守,在蒋介石的严令下,27军的原德械师36师和第六大主力的胡宗南第一军先头部队,连夜乘坐火车在20日上午紧急赶到车站。

还没等国军全部下车完毕,日军坦克已经杀到车站。日军坦克部队见国军还没有展开,立即猛烈冲击车站,并且朝着火车开炮开枪。国军措手不及,火车车厢连接被日军击中,伤亡了数百人之多。在日军攻击下,国军一度陷入混乱中。

好在胡宗南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他很快稳定住部队,并且组织敢死队将日军坦克赶走。

此战极为惊险,如果罗王车站没有守住,这两支援军就不能赶到战场。日军继续北上攻击,恐怕兰封在这一天也就失守了。

经过这一系列的失败以后,蒋介石和前敌总指挥薛岳已经明确知道,日军是在试图北上。

根据蒋介石的命令,立即对14师团做围歼部署,将其堵在河南东部。

蒋介石命令在河南境内的8、27、64、71、74等5个军和61、106师等战区直辖部队都赶赴河南东部战场,这些部队兵力约有10万之众。

另外胡宗南第1军正在从陕西紧急赶来,预计将来兵力有10多万人,这样足可以和14师团正面对抗了。

蒋介石在19日亲自赶赴郑州前线,并且在21日正式下达总攻击令,主要部署如下:

1.商丘附近的国军除了留一部防止日军从徐州方向攻击过来以外,其他部队立即北上进攻14师团。具体包括第64军155师、第74军51、58师和71军,共3个军,全部由粤军大将64军军长李汉魂指挥,由商丘方向沿铁道两侧向西攻击。

2.目前在兰封附近的国军,尽一切力量固守这一线,阻挡日军西进和北上。具体为兰封的46、36、61、106、88师(欠一旅)和200师装甲搜索营,固守兰封和兰封至杞县的国防工事,由27军军长桂永清统一指挥。

3.商丘附近由黄杰的第8军和64 军的187师一个团防御(64 军的187师是新兵组成,在汉口才领到武器),同时作为豫东战场的总预备队。

由大将薛岳为豫东战场前敌总指挥,协调各部作战。

显然,蒋介石命令日军西面和北面的部队是阻击,要拦住日军的前进步伐。而国军则由东面和南面向日军猛攻。

为什么这样部署,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国军主力基本全部在日军东面和南面,短时间内不可能赶到西面和北面。况且就算立即往西面和北面方向急行军,也不可能超过日军机械化部队的速度。

由此,出现了所谓的追逐战。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