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14:兰封战役-上,真相中的真相(2/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一十四(新抗战系列之三十六)

日军14师团的机械化程度很高,火炮众多而且口径大,非常适合在平原地区作战。

1918年,俄国内战爆发,白军和红军在广阔的俄罗斯土地上厮杀。短短6年时间内,俄国全境都陷入崩溃中。俄罗斯战后的工业仅为战前的七分之一,农业更是仅有三分之一,其中农业的崩溃直接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饥荒,饿死了数以百万计的老百姓。

内战期间俄罗斯死亡1500万人口(当时俄国人口只有1.2亿),其中包括100万红军和50万白军,其余多是死于饥荒和战乱的普通平民。

注:其中还有4万多中国人参加红军,他们本来是北洋政府派到俄罗斯做劳工的,主要负责最为艰苦的挖战壕和最危险的前线运输工作,还有一部分人则从事俄国苦役犯才愿意干的采矿,伐木等工作。

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劳工像滞留在俄罗斯的德奥战俘和几万捷克人一样无法回国,只得参加了红军。

由于中国人特别能吃苦,又非常忠心,作战勇敢却不喝酒不跟女人胡闹,他们深受红军高层的信任。70多名华工曾在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列宁格勒勒斯莫尔尼宫,担任保卫列宁的警卫工作。

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保尔在回忆他所居住的小城被红军解放的时候,冲在红军队伍最前面的就是一个中国人。保尔对这个中国人手持手榴弹冲锋的勇敢精神非常赞赏,可见当时中国人在红军中是非常普遍的。根据历史记载,这4万中国人中最后回到国内的不到2万人,超过一半人牺牲在俄罗斯广阔的土地上。

除了白军和红军的战斗以外,当时协约国组成所谓的干涉军进入俄国干预俄罗斯革命。

干涉军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捷克等共14个国家国参与,连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出动了2000多人。干涉军中日本出兵很多,有2万8000多人,主力就是第14师团。

没想到,此次第14师团却遭遇了一个倒霉的庙街事件,大大的丢了颜面。

注:庙街事件为少量日军和日本侨民在俄罗斯远东城市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为中国领土,被沙俄强占)。庙街在1918年遭日军第14师团一部占领,1920年2月初,庙街约有450人的日本裔平民社区,和350个日本陆军第14师团驻守。除了日本人外,俄国白军也有约300个士兵驻守,镇内平民约有一万五千。

当时俄罗斯战局动荡,表面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多为高尔察克白军控制,但到处都是红军的游击队,以及其他各种势力的武装,包括在俄罗斯一支很有市场的无政府主义的武装力量。

1920年1月,庙街突然被无政府主义特里皮岑率领的4000多人的游击队包围。该游击队与布尔什维克红军经常并肩作战,很多人也把他们看为红军。

防守庙街的14师团只有250人,由于兵力太少,他们没有敢于同这股俄军对抗,挂起白旗允许其进城(此举后来被引以为极大耻辱)。

这个红军游击队随后命令日军立即缴械,14师团自然就不同意了,两军随即发动激战。激战中人数不到对方十分之一的日军大败,最终被迫投降。

俄军战胜以后,立即将日军战俘和大量日本平民屠杀殆尽,短时间内杀死了700多人,仅有100多日本军民幸存。

于此同时,这股红军也屠杀了一批当地的俄国老百姓,数量多达几千人

日本本来迫于国际压力,准备从俄国撤军,这样一来有了借口,随即出兵救援庙街。俄军得知日军就要赶到庙街,随即将剩余的日军战俘和日本平民全部处死,顺便也杀死了庙街里面没有的来及逃走的俄国居民,又一把火将庙街全部烧毁以毁灭证据。

日本政府对此勃然大怒,立即出兵占领了北库页岛(当时南库页岛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占领),并且威胁要要出兵占领远东地区。

苏联政府当时还非常虚弱,不敢和强大的日军决战,只得委曲求全。

他们不但处死了特里皮岑等20多名指挥屠杀的军官,还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建立远东共和国(包括外蒙古),作为苏俄与日本之间的缓冲国。

经过多年谈判,苏联最终向日本屈服,将库页岛东海岸和西海岸长达50年的煤矿和石油开采权送给日本,日军才从北库页岛撤军。

此次庙街事变中14师团先是挂白旗,后来又被迫投降,最后还被屠杀殆尽,这对于日本人的观念来说,都是耻辱。

虽然对俄国人作战不怎么顺利,但就侵华来说,14师团倒是一场也不落下。

14师团自组建以后多次来到中国作战,最早的自然是1905年来东北参加日俄战争。

20年后的1927年,14师团又被派遣到东北,成为在当地的日本驻屯军,随后参加了4年后的918事变,成为攻占东北的主力部队。

1932年,14师团又赶到上海救援陷入困境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参加了128事变中最激烈的城市战。

随后该师团加入关东军序列,又参加了1933年热河会战以及同当地抗日义勇军的长期战斗。

此战结束结以后,14师团在1934年被调回国内休整。

到这时为止,14师团可谓和中国军队交手最多的一个师团,参加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四大战役。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14师团也迅速被调入中国。

1937年8月28日,14师团从神户乘船出发,9月3日至11日塘沽登陆,随后沿平汉线向保定,石家庄进攻河南中部和南部,参加了保定和石家庄战役。

在这两次战役中,国军防御还是相当顽强的,保定战役日军伤亡总数高达1万人,第14师团也遭受了一定的伤亡。

经过战地紧急补充,14师团又进入山西,参加了北方战场最为激烈的太原会战。

到了1938年初,第1军几乎所有的部队都在山西,河北,绥远陷入激战,第14师团则和第7师团联手,顺利的攻占了河南省北部地区。

为什么顺利,这是因为河南省北部地区为东北军万福麟部和西北军宋哲元部,当时宋哲元的西北军已经接近崩溃,为了保存实力,宋哲元几乎不让部队和日军硬碰,一再溃逃,导致河南省北部迅速沦陷。而万福麟也是老军阀,想法和宋哲元类似,但他还是想打一打的。只是他的东北军战斗力本来就低,又在保定战役,石家庄战役中伤亡很大,更没有友军可以配合,他就算愿意打,实际上也打不了。

所以东北军和西北军在河南省北部没有顽强抵抗,日军两个师团顺利的将他们赶到了山西境内。

为此,宋哲元在战后被明升暗降作为处罚,实际被解除了军职。

谍报大师兼优秀军人——土肥原贤二

14师团当时的师团长为土肥原贤二中将,这个土肥原贤二后来也成为陆军大将,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支柱人物之一。

土肥原贤二这个家伙是日军中最著名的中国通。

他早在1913年就在中国从事谍报工作,前前后后在中国混了30多年,同直系军阀,晋系军阀,皖系军阀等各种势力都有很好的关系。

土肥原贤二在中国多年并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自己的工作。在中国期间,土肥原贤二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还会说另外几种中国方言,就这一点恐怕比绝大部分中国人都要强。

土肥原贤二本人非常喜欢中国,他对中国的政治、历史及风土人情很了解,对中国的文化非常崇拜,但这一切却并没有改变他要求占领奴役中国的野心。

土肥原贤二是个最为热心的侵华分子,也是918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是推动日本侵华的第一步的重要人物之一。

后来溥仪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也是他的杰作,这个伪满洲国是后来日本侵华最重要的前进基地。

除了是个优秀的谍报人员以外,土肥原贤二还是一个优秀的职业军人。

他出身于武士之家,军人之家,他的父亲土肥原良永曾任日本陆军少佐,他的哥哥土肥原鉴是日本陆军少将。

小学时期土肥原贤二就就读于仙台陆军幼年学校、陆军中央幼年学校等,1904年10月就读于著名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步兵科。

在校期间曾与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及中国军阀阎锡山等为同学,交往非常密切。

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土肥原贤二参加了日俄战争,颇有战功。战争结束后,土肥原贤二被送入日本的西点军校深造(也就是日本陆军大学),几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土肥原贤二在当时日本军界很有名气,是一个兼情报大师和职业军人为一身的著名人物,这种人在日本陆军中也是极少的。

他在1937年3月担任14师团师团长职务,到此次兰封战役开始时,已经当了整整1年多14师团的指挥官,对师团上上下下都非常熟悉,指挥起来也得心应手。

14师团是两旅团四联队编制的强大甲种师团。不算上其他配属部队,该师团就有2.7万兵力,装备极为精良,在当时日军17个甲种师团中,战斗力已经排行前几名。

此次由于要独立在河南东部作战,香月清司为了弥补兵力上的缺陷,更是给14师团配属了大量的额外重武器部队。

这些额外配属部队的重武器数量质量都极为惊人,包括独立重机枪第4、第5、第9大队,独立山炮兵第1、第3联队,野战重炮兵第2旅团(重炮兵第5、第6联队),独立野战重炮兵第8联队,迫击炮第3、第5大队。

光是这样一个野战重炮兵旅团,它的重炮数量就超过全中国重炮数量的总和。

当时中国最大口径的火炮为从德国购买的莱茵金属公司的150毫米重型野战榴弹炮。这批炮总数为44门。这44门重炮作为国军传家宝,所谓人在炮在,人不在炮也要在。这44门火炮从1937年淞沪会战一直用到1944年豫湘桂会战,直到1945年美式重炮开始通过印缅公路运输到中国,国军这才将所剩无几的德式重炮淘汰。

而第14师团配属的野战重炮兵第2旅团又是什么样呢?

该旅团在七七事变爆发后1个月调到华北,辖野炮兵第24联队(装备36门120mm榴弹炮与12门75mm野炮)、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装备36门75mm山炮与12门75mm野炮)、野战重炮兵第5联队(装备24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装备24门150mm重榴弹炮)。

也就是说,整个重炮旅团装备24门75mm野炮,36门75mm山炮,36门120mm榴弹炮,48门150mm重榴弹炮。其他口径的火炮尚且不谈,光是此次14师团配属野战重炮兵第5,第6联队的150mm重榴弹炮就有48门,已经超过整个中国重炮的数量。

这种鲜明的对比,足可以看到中日两军火力相差之悬殊程度,也可以得知为什么后来兰封战役想吃掉14师团这么费劲。

除了增强炮兵火力以外,由于主要在鲁西和豫东的大平原上作战,该师团特别注重了提高部队的机动性。

14师团除了本师团配属的几十辆坦克装甲车以外,还额外配属了独立轻装甲车第1、第5中队,战车第2大队,这使得该师团坦克装甲车总数高达300多辆。

另有师团配属的几百辆卡车,一次可以运送上万士兵和大量辎重,机动性很好,非常适合在平原和低矮丘陵作战。

不要小瞧四个轮子和两条履带,其实机动性对于一支部队来说,只要在合适的地形下,往往比火力还重要。

朝鲜战争中,美军在第一二三次战役中大败,但部队仍然能够凭借机动力的优势突出志愿军包围,逃回后方去。当时美军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在白天依靠空军的优势飞速撤退,到了天一黑就以坦克和重武器围成一圈进行防御。完全靠步兵行军的志愿军战士拼了全力急行军,也往往到深夜才能勉强追上美军。疲惫不堪的志愿军只能不休息,立即进攻美军。但进攻美军重武器组成的防御圈,又谈何容易。而且往往进攻2,3个小时天就亮了,志愿军为了避免被美军轰炸就只能停止进攻。这样一来,志愿军伤亡直线上升,美军伤亡却很少。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志愿军的战斗力就必然大为下降,最终在砥平里吃了个败仗。

最终前三次战役美军虽然大败,但大部分部队还是突围了出来,保存了有生力量。而第四,五次战役,美军开始利用机动性的优势挽回败局,到五次战役以后志愿军就已经完全不占优势了,这就是机动性的重要性。

强渡黄河

接到命令以后,14师团随即开拔离开豫北地区。豫北地区有两支部队驻守,一个是刚刚新成立担任治安守备任务的河村董少将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战斗力不强),另一个是刚刚被打出山西长治的108师团一部。

随后根据计划,14师团中的酒井隆的第28旅团被火车运送到济宁,准备杀入鲁西地区,同时将旅团配属的大量重武器也一同装车。

由于重武器数量太多,铁路又被国军游击队破坏得很厉害,某些铁路段更是一边修理一边运输。所以28旅团的大部分重武器一时不能运到济宁,28旅团也就暂时不能作战。

此时寺内寿一大将却认为目前军情紧急,徐州国军随时可能放弃徐州突围,已经来不及等14师团28旅团全部集结完毕才开始进攻。

他随即命令已经在济宁的16师团立即进攻鲁西。

于是这个16师团首先从济宁南下,经过激战,16师团将原韩复榘部的孙桐萱第3集团军74师击退(该部在之前一系列作战中伤亡较大,战斗力不强),占领了济宁40公里外的鱼台,金乡。

其中鱼台同江苏省的沛县丰县以及安徽省的砀山接壤。金乡紧靠鱼台,离河南省的商丘(当年叫做归德)也仅有50公里。

由此山东的西南部基本被日军攻占。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