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14:兰封战役-上,真相中的真相(1/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一十四(新抗战系列之三十六)

无数不愿做亡国奴的青年挺身而出,用简陋的武器打击日军。

日军在台儿庄战役大败,伤亡了1万多精锐部队,还被迫狼狈不堪的逃回后方。日本军方和民众根本都无法接受这样的惨败,在他们的心里大日本帝国皇军是从来不会失败的。自明治维新建军以来,日军还从没有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败。而台儿庄战役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显然都是一场失败。就算是日本的盟国德国的将军们,也向希特勒报告,日军台儿庄战役中战败了。台儿庄战役后,日军一方面将负有领导责任的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和第2军军长西尾寿造解职,另一方面更由于面子上挂不住,试图倾全力挽回颜面。

由此日军几乎砸锅卖铁,出动在华所有机动兵力近30万大军,试图合围全歼徐州附近的国军50,60万主力。

国军对此也自然立即应对,随后就出现了上一篇所说的徐州大撤退,以及今天要说到的兰封战役。

豫东和商丘的重要性

为了合围徐州的国军,日军可谓用尽一切力量,对于这场战役极为看重。

此次日军合围徐州主要从三个方向,徐州北边,徐州南边和徐州的西边,徐州的东部是大海,自然无需关注。

对于东部,日军仅仅在战役最后阶段,以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在连云港登陆而已。登陆目的主要是海军一派强攻,并不是为了防止国军沿海路撤退。其实当时山东江苏沿海都被日军第三舰队严密封锁,国军想从海路撤退根本是不可能的。

对于西北南三个方面,日军认为国军从徐州北边突围可能性不大。因为徐州北边是日军已经控制的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属于日军后方。国军从这个方向突围等于自投罗网,是绝不可能的。

日本军部分析,国军最有可能的突围方向为南部和西部。

徐州的南部为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苏北和皖北这些地区目前还在国军控制下,这些地区地形比较复杂,皖北到处都是河流,植被茂密,适合隐蔽行军,是理想的突围路线。

不过南部突围也有明显的缺陷,也就是因为河流多,植被茂盛,道路复杂,并不适合大兵团突围,而适合中小规模的部队分头行动。

从皖北突围,因为地形原因,一部分部队会不可避免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也必然会出现一部散乱,无法聚拢的局面。

这样突围的部队就算没有战斗损失,也必须有一段时间集结,收拢,恢复编制,也就无法立即作战,必须放到后方去。

当时蒋介石很清楚的知道,日军占领徐州以后,必将转兵进攻河南和湖北,随后发动武汉会战,占领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几省,直逼四川。所以国军的部队需要能够立即作战,不能有大量部队到后方休整,那么从皖北突围的国军数量不能太多。

所以,日本人认为国军主要的突围路线,应该是徐州的西边,也就是沿着陇海铁路,从江苏徐州到达河南省东部地区。

注:陇海铁路从甘肃兰州到江苏连云港,长达1800公里,这是一条从东到西,横穿中国的运输大动脉,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一条铁路。国民政府在1936年基本完成陇海铁路的修建,到1945年全部完成。

相比地形复杂的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地形良好,基本都是平原。这一线公路土路众多,周边地形又极为开阔,非常适合大兵团行军(白天躲避日军轰炸,晚上行军即可,当时日军飞机没有昼夜轰炸能力,只能白天作战),也非常适合大量物资的运输。

日军估计国军如果从徐州西边,也就是沿着陇海铁路从河南省东部突围,少则3,4天多则一周,就可以完全撤离出徐州地区。

所以,日军对于徐州西边的合围作战自然是极为重视的。

当时徐州会战最高指挥官,时任华北方面军司令的寺内寿一大将命令第1军军长香月清司中将,务必出动主力部队,完全切断国军向西的撤退路线。

于是第14师团在著名的中国通土肥原贤二的率领下,准备首先进攻山东西部大平原,目的是全部渡过黄河,然后立即转兵进入河南东部,最终占领重镇商丘,切断国军向西的退路。

为什么挑选商丘呢(当年叫做归德)?因为商丘是陇海铁路最重要的站点之一,也是徐州向西最近的一个交通枢纽。日军一旦占领商丘,就可以有效切断国军突围路线,完成西部的包围圈。

至于商丘以西的兰封,开封虽然也是陇海铁路的重要站点,但他们地理位置并没有商丘那么重要。商丘可以看做是豫东的一扇房屋的大门,开封,兰封甚至郑州只是房屋内厨房,卫生间的小门。一旦大门被打开,国军进出房间就没有问题,那么关闭厨房,卫生间的门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鉴于这种情况,蒋介石下令河南省所属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立即集中主力阻挡第14师团,以确保商丘为最主要的目标,其余皆为次要目标。由此一场激战就要在中原大地爆发了。

陷入抗战泥潭的香月清司第1军

因为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军都在用于北面的强攻,面对国军汤恩伯,孙连仲,卢汉等部不下20多万大军,根本无法抽调什么兵力。

负责切断国军西边退路的重任,最终落到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军的头上。

第1军虽然名称上是一个军,其实完全不是国军那种下辖2个师共1万多人的军。第1军其实是一个集团军的编制,也就是日本第1集团军。该集团军一般拥有10万以上的兵力(作战期间可能兵力较少,因为需要留一部在后方占领区驻守),下辖数个师团之多,兵力非常雄厚。

一般来说,日军这样一个集团军,完全可以独立对付国军一二个战区,是日军的一种战略作战单位。

日本军部和华北方面军对徐州西边作战,不可谓不重视。日本军部为了此次作战,特别安排桥本群少将率领几十名军官去督战,并且让徐州会战总指挥寺内寿一(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以及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畑俊六都立下了军令状。

可惜具体负责作战的人,却并不太热心。

华北方面军寺内寿一大将在徐州大包围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命令第1军军长香月清司中将,立即派主力协同参战。

遗憾的是,当时军部设置在保定的香月清司的第1军对此丝毫不热心,原因也很简单,他手上已经没有什么兵力来完成这个任务。

当时第1军的处境非常尴尬,也是最早陷入抗战泥潭中的日军部队。

第1军下辖的几个师团已经完全被山西,河北,绥远的国军正规军和游击队打的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实在无力再抽调什么兵力帮助别人作战。

仅仅1个多月前的3,4月份,在寺内寿一大将的严令下,香月清司的第1军被迫主动出兵进攻山西,试图占领山西全省,尤其是国军控制的山区。

结果该部因为兵力不足,不适应山区作战等原因,被几十万山西国军四面围攻遭受惨败。国军不但没有丢掉一块地方,反而主动发动反攻,连续收复山西东部,西部,南部的武乡,晋城,辽县,吉县,永和,石楼等地。日军参战的几个师团狼狈的四散逃窜,侥幸逃出国军的围追堵截,有的师团甚至还被赶回了河南省北部,退出了山西省。

为此,香月清司被寺内寿一一顿臭骂。其实香月清司非常委屈,因为战前他坚决不赞成出兵山西,最终迫于激进分子寺内寿一的压力才勉强出兵。现在果然被国军打败了以后,寺内寿一来个金禅脱壳,却让香月清司去背黑锅,这自然让香月气的咬牙切齿。

到了台儿庄会战中的5月份,山西的国军再次奉命发动反攻牵制日军。日军在山西的部队再次遭受重创,国军接连攻陷山西南部的平陆,芮城,风陵渡,永济,禹门,河津,万泉等地,其中风陵渡等地是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日军必须控制的战略要地,但也一样没有保住。日军由于兵力不足,无力应付,完全是焦头烂额的状态。

除了山西以外,其他省份也好不了多少。

山西北面的绥远方面,原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在半年前的1937年11月杀入绥远察哈尔境内。这个东北挺进军钻入日军后方腹地连续转战,将日军家里的坛坛罐罐砸的稀烂,打的日军和伪内蒙古军鸡飞狗跳。

山西,绥远,察哈尔如此,剩下的河北省情况也很糟。

1937年12月22日,寺内寿一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名义颁布了《日军占领地区治安维持实施要领》,其实主要就是对付河北省日益强大的抗日武装力量。

当时,河北全省到处都是国军留下抵抗的正规军和自发的抗日民军,总数不下20,30万人。

日军在河北省仅仅控制城市和部分县城,一部分县城和几乎所有的农村地区都在国军控制中。在当时,日军的辎重卡车从河北一个县城开往另一个县城都是极为危险的,需要配备随车的大量护卫队才可以。日军在河北省的处境可想而知。

在后方乱成一团的情况下,第1军现有兵力尚不足以有效控制占领区,让他抽调主力参加一线作战简直就是笑话。

为此第1军军长香月清司中将,一再向他的长官寺内寿一大将表示:自己根本无力抽调兵力参战。

但是专横的寺内寿一却根本不管这些,命令香月清司必须服从命令,违者军法严惩。。寺内是日本贵族家庭出身,为人傲慢为苛刻,最是接受不了下级的抗命。

香月清司明白,如果此次他不出兵支援,怕是立马就会被穿上小鞋狠狠整一通(寺内寿一后来恶整了包括山下奉文在内的一堆人,香月清司在兰封战役后也被整了)。

香月清司最终一咬牙,下令他麾下最有战斗力的第14师团和第16师团去一线支持作战。

为什么抽调14师团呢,这是因为这个师团目前在河南北部作战,比较靠近山东。

当时第14师团和第7师团配合,刚刚将豫北(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国军西北军宋哲元,东北军万福麟赶到了山西境内,完成了河南北部作战计划,表面上似乎可以用作其他用途了。

实际上豫北地区非常广阔,日军以两个师团兵力要控制这么大片区域已经相当艰难,也是无力抽调兵力。

但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也只能割肉补疮了。

寺内寿一命令豫北的防御由战斗力更差的后方卫戍部队负责(为下元熊弥的预备师团108师团一部以及战斗力更差的河村董少将独立混成第4旅团),第14师团立即开赴徐州。

至于第16师团刚刚参加了南京战役和南京大屠杀,由于该师团伤亡较大,战役结束后被调往东北的大连休整。

此时第16师团是唯一一支在后方休整的部队,也是唯一一支可以调用的部队。

香月清司命令16师团立即中止修整计划,前往徐州和14师团联手作战,香月清司认为如果2个师团加上配属部队共7万大军联手攻入河南东部,对付国军10万大军还是绰绰有余的,却没想到寺内寿一又玩了一个花样。

寺内以南线作战兵力不足为借口,将16师团划归第2军西尾寿造中将指挥,用在徐州南线的作战。

香月清司被这种釜底抽薪的行为惊得瞠目结舌。

这样一来,恐怕西线只有14师团一个师团作战了。谁都知道,以仅仅1个师团3,4万兵力进入国军重兵驻扎的河南作战有着相当大的危险,但此时已经没有办法,因为再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可以抽掉出来,协同14师团作战了。

香月清司命令第14师团的28旅团立即出发。该旅团立即在河南新乡上火车,经过天津最终到达山东济宁。

给这个旅团的命令是,立即配合16师团一部,迅速占领山东西部运河以西鄄城的黄河南岸地区,以保证14师团27旅团能够从顺利此处渡过黄河,这是14师团作战的第一阶段。

为什么让这个旅团绕一个大圈子先占领鄄城,然后再接应另外一个旅团渡过黄河呢?

这是因为当年黄河水量很大,水流比较湍急,日军一个师团这样的大兵团想渡河是相当困难的。

同时山东西部的国军已经建立了黄河南岸的防线,据险死守。

如果日军14师团不首先占领山东西部黄河南岸一线,就无法保证14师团顺利渡过黄河,下面的作战也就无从谈起。

通过黄河天险完成第一阶段以后,14师团需要立即集中整个师团兵力,从鄄城、菏泽、东明出发,全力攻向河南省东部地区,占领河南商丘,完全切断国军向西的退路,这也就是所谓第二个阶段。

对于这种部署,寺内寿一,香月清司倒是都完全同意的,在当时看来也只能这样去做。

精锐中的精锐——第14师团

这里就要说说14师团了。

第14师团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17个常设甲种师团之一,它的历史相当悠久,是日军的王牌部队。

第14师团成立于1905年的日俄战争末期。当年日军在和俄罗斯帝国军队的战斗中伤亡很大,前线深感兵力不足,所以后方日本国内紧急组建了4个师团用于增援,14师团就是4个师团中的一个。

该师团在福冈县小仓编组完成,随后立即派遣到东北作战。

14师团进入东北的时候,俄军已经濒于投降,14师团最终也没有参加大规模战役,不过是小规模扫荡,接受俄军投降而已,战争结束以后很快被调回国内。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