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跑步成为中国体坛最赚钱的运动

2013年,北京马拉松交出3000万营收,创中国体育史上‌‌“最贵一天‌‌”纪录。今年,先后举办的北马、上马都有望刷新这个纪录。华西都市报记者奔赴上海马拉松现场,探访如此昂贵一天背后的秘密。

早上4点30分,一位上海马拉松参赛者的闹钟响了,随后,他有条不紊地吞了N片吐司片、更换跑步装备、坐地铁去外滩起点。6点40分,3.5万参赛者全部聚集在了外滩,移动厕所门前排起了长队,此时天空飘起了雨,10℃左右的气温让参赛者们不得不原地活动保暖。7点枪响,3.5万人的队伍开始了慢慢蠕动。

一个小时后,距离上海仅仅180公里的杭州,也有一场马拉松鸣枪开赛。这场同一天仅相隔1个多小时动车车程的马拉松,被圈内人称为‌‌“上马安慰跑‌‌”——大部分没有抢中上马资格的人,不得不转战杭州。
11月2日,两个国际马拉松在中国珠三角的两座城市同一天开跑,这绝对属于首次。红遍中国的跑步、马拉松运动,根本没有半点停下来的意思,越来越红,越来越走俏。这项旋风般开始流行的运动背后,其实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小钱大钱挣的是快钱

黄牛倒号比卖iPhone赚得快

商业赞助动辄上千万

今年的北马的半程马拉松全靠摇号抽签,官方公布的中签率为14%,比十分之一的几率高那么一点。在跑步氛围同样浓厚的上海,上马的名额更加吃香。2013年刷下的纪录在今年又被秒杀,4小时3.5万名额一抢而空,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高峰时期报名网站每秒访问人数3.8万,最高时段显示230万人同时在线。不少跑友感叹,在上海抢车牌难,抢马拉松名额更难。

一号难求也催生了另一个产业——‌‌“黄牛倒号‌‌”,网上爆料,一名微博名为‌‌“marcusoops‌‌”的网友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听说中关村的上海马拉松名额今天已经到货了。半马的名额每个3000块起,全马的名额每个5000块起。‌‌”相比半马50元、全马60元的官方报名费,这些黄牛号贵了60至80倍。当媒体私信这位黄牛,他坦言:‌‌“现在卖马拉松名额比卖iPhone赚得快,也赚得多。现在土豪都兴跑马拉松了。‌‌”

跑马的未必都是土豪,但来参加一次马拉松,花费上千那都不是事儿。往返机票、住宿,如果再加上还想旅游一下或带个亲友团,跑一场马花几千块钱是稀松平常的。

事实上,这几千块的花费相比赞助商花的钱,又要相差几千倍。据记者了解,上海马拉松的招商金字塔分为5个规格——至尊赞助商、荣耀赞助商、官方赞助商、赛事支持、协作单位。至尊赞助商的数量在一到两家,费用至少上千万。

审批主办承办一手抓

中国田协手握赛事审批大权

从贫困户摇身变土豪

用‌‌“幸福来敲门‌‌”形容中国田协近几年来的变化,并不夸张。曾经,中国田协算是体坛各项目里条件不好的,许多老故事、老新闻里一讲到中国田径,那就是一段关于‌‌“吃苦耐劳‌‌”的奋斗史。几乎老一辈的冠军们都有过艰苦的记忆。

谁也没想到,随着国内掀起跑步热潮,中国田径转眼变成了香饽饽。中国田径协会不仅负责审批、制定标准,还是大多数赛事的主办方。在城市主要路段举办的国际性、全国性赛事,以及在非主要路段举办人数超过1万人的此类赛事,必须要经过中国田协的批准。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大部分新兴赛事举办前,都会请求中国田协的裁判员、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曾经的‌‌“冷衙门‌‌”一下变得很抢手。

当然,真正抢手的是赛事公司,但赛事公司背后,依然有田协的影子。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2009年,中奥路跑体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奥路跑)成立,负责承办北京马拉松,也去其他城市协助办赛,如宁夏、贵州等地。该公司由中国田径协会和中奥体育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中奥体育)各出资50%成立。而中奥体育隶属于中体产业集团,后者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控股的上市公司。

换句话说,中奥路跑的两位‌‌“老板‌‌”实际上是中国田协和国家体育总局,是一家‌‌“国‌‌”字头的赛事公司。中国田协既是审批者,也是主办方,还控制着实际的承办方。按照北马官方数字,2013年北马当天3000万的营收堆砌的‌‌“最昂贵一天‌‌”,瞬间让中国田协有点土豪的感觉。

大数据瓜分跑步蛋糕

商战从拼装备到拼线上人数

现实和虚拟界限淡化

跑步圈里流行着一句话——跑步是丰俭由人的运动,只需要一双跑鞋就可以上路。事实上,正是这句话给很多跑友挖了坑,进去后才发现,跑步是个无底洞。从40元的国产跑鞋到上千元的进口跑鞋,从几十元一件的T恤到上千元的压缩衣,难怪有跑步圈的人笑称,‌‌“有的跑友买装备是按人民币算,有的是欧元结算。‌‌”

而一些成熟运动品牌的攻坚战,早就从装备上转移到了虚拟产品上——手机软件。跑步需要记录里程数、速度,以此催生了大量的同质化软件——记录运动数据、卡路里等基本信息的软件,而如今,进阶版本的软件还兼具了社交软件的功能,除了记录里程、速度、卡路里等基本信息外,你还能在上面添加好友,你甚至还能利用软件约跑或者比赛,哪怕不是同城都不要紧,一个人在北京、一个人在成都,同样可以约跑,晒晒数据就好。

更高级的软件,已经配备了虚拟教练,利用你输入的数据、平时的跑步情况,为你制定训练计划。据说,上海的3.5万跑友里,超过九成的跑友使用了虚拟教练制定的计划。全球范围内,从零用户发展到两千万用户,只用了两年时间,这是堪比‌‌“脸书‌‌”的神话,更恐怖的是,创造这个神话的运动软件,还不止一家。

从简单的装备购买,到大数据时代的移动用户数据资料,这项看似只需要一双跑鞋的运动,却率先地在体育产业里进行了一场革命——从未有哪一项运动,能让配套的商业软件开发到如此完善、精准、细分。

2014年,中国田协批准的马拉松赛事超过50场,继续每周一赛的频率,更可怕的是,还有许多城市‌‌“在线等‌‌”——等待中国田协的批准,等待着踏入这块巨大甜美的蛋糕,去分享如今中国体坛最赚钱的一项体育产业。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