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12:徐州大突围-上(3/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一十二(新抗战系列之三十四)

刘斐是最早看破日本试图围歼徐州国军意图的人。

南面

除了这两路以外,从南面进攻北面的第三路日军也非常强大,畑俊六的华中方面军为主力,包括吉住良辅第9师团、荻洲立兵第13师团,稻叶四郎第6师团,伊东政喜第101师团。

之前第13师团在徐州会战初期也配合第10师团和第5师团作战,结果在淮河狙击战中被桂军,西北军,东北军联手打的大败,伤亡7000多人。

可是此次也不同了,第13师团在第9师团,第6师团,第101师团的协助下,兵力也增加了三,四倍,全力进攻淮河方向,试图占领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彻底封锁徐州南部和西部的突围路线。

国军高层看出了问题

这一阶段,日军进攻非常猛烈,但兵力并没有完全展开,以彻底占领徐州南面,西面,北面的所有封锁区域。

不展开兵力的目的不是日军不急于完成包围圈,只是为了以占领徐州的假象迷惑国军。

当时的李宗仁尚且没有意识到日军是想全歼徐州的60万大军。蒋介石之前给他的命令是,切不可在徐州附近不利的平原丘陵地形同日军决战,而是寻机集中主力歼灭日军一部,同时尽量争取时间,以为武汉会战做准备。

一旦局势对国军不利,李宗仁务必率领主力撤退,离开徐州地区。

这也是国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李宗仁对蒋介石的命令也是赞同的。

李宗仁却没有估计到日军有可能抽调全国所有机动兵力来徐州决战,因为这又是违背兵家大忌的行为。

李宗仁当时虽然看到日军开始全力反攻徐州,他却认为日军只是急于挽回台儿庄的颜面,尽快占领徐州而已。

此时日军出现在徐州一线的兵力尚且不算很多,查明的番号不过4个师团各一部。

而且日军进攻进展也不大。

台儿庄方向

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从4月18日开始,以濑谷支队23旅团,长濑武平第8旅团,坂本顺支队第21旅团全线反攻台儿庄,被国军第2集团军,汤恩伯52军,滇军60军坚决阻击。

激战到4月底,日军尚且没有占领任何一个重要据点,反而再次遭遇很大伤亡。

28日,日军调动16师团19旅团协同进攻台儿庄,但仍然被国军挡住,无法前进。

当时滇军60军在台儿庄北部的禹王山一线和日军缠斗,造成日军很大伤亡,被迫一再补充兵力。

临沂方向

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坂本支队已经退往枣庄,该师团只好依靠师团另外一个旅团第9旅团(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以及114师团和独立混成第5旅团联手进攻临沂。

日军4月15日开始进攻,临沂守军张自忠,庞炳勋都已经伤亡过半,其中庞炳勋伤亡超过9成。就是这样,日军激战4天才占领临沂。

随后又遭遇汤恩伯军团的猛烈反击,伤亡很大,补给线再次被国军游击队切断。前线日军向板垣征四郎汇报:各中队伤亡累计高达百分之六十到七十,联队实力还不到一个大队(日军一个联队下辖三个大队)。

显然,台儿庄战局在当时看来并没有明显恶化,甚至已经全面阻挡了日军的进攻,李宗仁认为还完全控制得住局面。

如果日军如果再次犯下孤军深入的错误,国军又可以有效歼灭日军一部。

那么这种情况下,国军自然无需立即撤退,不然不就是不战而逃吗?用当年红军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的话来说:不就等于我们站在一旁,眼睁睁的看着敌军占领我们的领土而毫无损失吗?

李宗仁仍然认为寻机歼灭日军一部,再做撤退不迟,因为徐州是交通枢纽,有铁路公路甚至水路运输,交通四通八达,撤退难度并不大。

所以李宗仁仍然向蒋介石要求援军,准备继续在徐州和日军作战,再次寻机歼灭日军一部。

蒋介石开始也没有想到,先后将中央军精锐的樊崧甫军,滇军卢汉60军等部约10多万兵力增援到徐州战场,将徐州地区国军总兵力增加到60个师。

但渐渐的,李宗仁觉得有些不对劲。虽然表面上日军进攻势头很猛烈,似乎并没有像台儿庄战役那样完全不顾次要据点,猛烈主攻国军防御核心阵地,试图一口吃掉台儿庄,吃掉徐州的势头。

反而日军很反常的集中很大兵力,去进攻一些相对次要的据点,逐步将兵力慢慢展开,似乎有合围国军的意图。

尤其日军在鲁西的作战很值得怀疑。为了占领鲁西,日军居然是用了14师团,16师团,第13师团共三个师团配合作战,全力进攻菏泽一线。

虽然当时日军进攻鲁西的作战才刚刚开始,进攻兵力很少,进展缓慢,似乎好像牵制性作战的样子,但这个意图却非常值得警惕。

相比起来,鲁西大平原虽然有一定战略意义,但离徐州距离还有200公里,占领鲁西对占领徐州并没有直接的意义。

如果单纯只为占领徐州,何必将兵力分散到如此广阔的区域,还不如集中三个师团直接进攻徐州好了。

那么占领鲁西显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切断徐州国军撤往后方最重要的一条交通线——连云港到兰州的陇海铁路。换句话说,日军占领鲁西是为了歼灭徐州的国军主力,而不是单纯为了占领徐州。

身在第一线的李宗仁都察觉到一些不对,而国军后方一些高层智囊人物更是直接意识到危险,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中共间谍,时任军令部第一厅(主管作战)厅长的刘斐。

刘斐是桂系军人出身,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此人头脑冷静,极有军事才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智囊人物,深受桂系老大白崇禧,李宗仁的器重。

抗战前期的红军长征期间,刘斐从日本回国帮助白崇禧出谋划策,应对中央红军进入广西的可怕情况。当时桂军处境尴尬,他仅有3万正规军,而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候正规军就有8万6000多人,加上非作战人员不下10万之众。红军的进攻只是其中一方面,红军的后面还跟着薛岳的中央军9万多追剿大军,期望等桂军和红军两败俱伤以后收复广西。

当时桂军如果不打红军,舆论上一定被全国大肆攻击,站不住脚。如果和红军硬拼,自己就算不被红军打垮,也会被中央军趁机消灭,所谓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

没想到这在刘斐眼前都不是问题。

红军长征一线中,只有两个省的地方军阀毫无损失。第一个是广东王陈济棠,他靠和红军达成秘密协议而让开防线放红军通过。虽然陈济棠没有损失,但也没有歼灭什么红军,让所有人都知道陈济棠和红军有勾结。稍后陈济棠的广东政府被全国舆论猛烈攻击,差点垮台。

第二个就是广西了,在刘斐的妙计下,广西桂军让开正面防线,放红军通过,然后和湘军配合乘红军渡河一半的时候对其猛烈攻击,结果桂军以仅仅损失几千人的代价,和湘军配合重创了红军。红军在湘江战役伤亡3万人,从6万多人减少到3万多人。这样一来,桂军不但保存了实力,还歼灭了大量红军,面子里子都保住了。白崇禧对这个老朋友刘斐更是极为欣赏。

稍后的两广事变中,刘斐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陈济棠的粤军在蒋介石威吓下,10多万人居然瞬间垮台。蒋介石中央军40万大军威逼广西,桂军正规军仅有3万多人,临时组建新军也仅仅7万人,总兵力不过10万人。

当时桂系很多文人政客要求广西和广东一样向国民政府投降,但刘斐强力制止。

刘斐认为蒋介石只是虚张声势,因为当时陕北红军尚且没有被完全消灭,同时和红军勾结的张学良杨虎城的30万大军也是很大威胁。蒋介石从来都认为共产党的威胁是最大的,一定会消灭红军后,再来对付广西,只要桂军摆出一个决战的架势来,就肯定没事。

当时桂系政客普遍对刘斐大加攻击,认为刘斐年少轻狂无知(当时30多岁),中央军调集40万大军南下,连远在西藏边境的部队也调过来了,难道就是虚张声势?

好在白崇禧李宗仁慧眼识人,他们赞同了刘斐的意见,顶住了压力,最终中央军果然没有同桂军决战。

由此广西居然仅仅凭借3万多正规军保住了全省,并且坚持到了13年之后。

经过这两个事件,刘斐的名声就传开了,以他的能力其实也算名副其实。

随着抗战的爆发,白崇禧,李宗仁先后进入国军最高层,刘斐自然也被大加提拔。

刘斐对于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判断,被事实证明是完全正确,刘斐也得到蒋介石本人的喜爱和信任。

南京保卫战以后,刘斐被提拔为第一厅厅长,主要制定抗战具体的作战计划。

由于刘斐长期在日本学习军事,对日军的方方面面都比较了解。他认为按照日本人的心理,绝对不会吃了一个大亏不报复,肯定会集中兵力进攻徐州。

所以当时在武汉的刘斐电话给老长官李宗仁,让他注意日军动向,防止被日军合围。

李宗仁却认为,完全看不出日军有合围徐州的意图,而且就算他有心合围,以日军当时在山东的那点兵力也绝对不可能办得到,所以李宗仁并没有在意。

19日临沂失陷以后,刘斐顿时感到情况不对。日军以这么大代价占领临沂以后,却并没有立即猛烈进攻台儿庄,这并不符合一般的军事常识。

这一举动很有可能是日军有彻底合围徐州国军的意图,所以不能立即进攻台儿庄,防止打草惊蛇,导致国军放弃徐州立即后撤。

鉴于此,刘斐再次电话李宗仁,希望李改变现有集中兵力歼灭日军的战略,而是以一部防守适合防御的运河一线,大部队则转为集结到徐州以西和以南。

如果日军单纯为进攻徐州,则可以调动预备队将其歼灭;如果情况不对,也完全可以从徐州以西的山东大平原和陇海铁路将主力撤走。

可惜,所谓当局者迷,李宗仁根据战场局势,实在无法做出日军将要合围徐州的判断。

其实当时确实看不出来,因为接替第2军军长西尾寿造的东久弥宫也是在半个月后的5月7日才正式下达合围徐州的命令,当时迹象并不明显。

他认为第5师团,第10师团,114师团等部约4,5万人已经被有效阻挡,如果他们其中一部再次孤军突进,国军以几十万大军的兵力,完全可以轻松将其歼灭,再创造一个台儿庄大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宗仁的决定并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李没有听从刘斐的建议,一旦将主力撤走,无疑放弃歼灭日军的大好机会。

蒋介石这点就比李宗仁强的多。刘斐在劝告李宗仁的同时,也向蒋介石做了汇报。在听了刘斐的汇报以后,认为刘的建议完全正确,让其立即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刘斐在4月21日制定了计划,要求国军主力离开徐州第一线,随时准备撤退。但负责执行的李宗仁认为战局还没有到这种地步,而且日军以几万人想歼灭徐州60万国军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所以并没有立即执行。

就在国军和台儿庄一线日军激战的时候,徐州情况突然急转直下。

此时日军已经在5月5日开始了第二期计划,也就是全面形成对徐州的包围圈。

5月初,西南两路日军共5个师团之众开始大规模向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山东西部发动猛攻。

同时正面进攻台儿庄的日军也突然从4个师团又1个旅团番号共4,5万人,猛增到7个师团番号不下10万之众。

第二期的合围作战

南路激战

日军南线华中派遣军几个师团,从5月4日开始全线进攻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

经过一周的激战,5月12日,徐州南面的战略要地蒙城失陷,守军173师副师长周元率领1033团2000桂军官兵死守,几乎全军覆没,周副师长在激战中殉国。

12日,徐州西面的日军14师团主力渡过黄河以后,立即转兵配合16师团攻陷鲁西的几个重镇,并且迅速进入河南东部,试图占领交通枢纽河南商丘,切断徐州国军向西的退路。

由此,日军试图合围徐州国军的意图已经比较明显。

而南路国军作战相当勇猛,一定程度阻挡了日军前进的速度。

当时桂军48军173师1033团团长凌云上中校回忆道:5月8日48军指挥部命令我团立即增援蒙城。我团一路急行军,白天冒着日本飞机轰炸,晚上冒着倾盆的大雨,在10日上午全部到达蒙城。

蒙城地形对于防御一方极为不利,县城非常狭小,没有巷战的条件,也容易被日军炮火杀伤。而城墙极为单薄,而且基本都是土墙,根本无法抵抗日军炮火的打击。

我们只好在县城内留一个营兵力防御,并且修建工事准备巷战,其余主要部队都在城外几个小村庄防御,并且通过城北护城河阻挡日军前进。

根据情报,日军进攻蒙城兵力很大,我团仅有2000多人,但我们桂军部队英勇善战,我团官兵大多经过淞沪会战20多天激战,虽然牺牲很大,但各个都是能打硬仗的。

此次战斗173师副师长周元负责指挥,周副师长在淞沪作战时候受过重伤,此时还没有复原。他本来应该在后方修养,但他不愿意在民族存亡关头留在后方,主动要求带伤到一线作战,真是很了不起。

当时周副师长经过2天冒雨急行军,伤情加重,一度不能站立。我们都劝他回后方修养,但周元师长不同意,要和全团官兵死守蒙城。

日军首先以骑兵一个连冲击蒙城,被我团70多人的侦查部队伏击。日军骑兵都来不及下马,140多人就被打倒40多人,我团侦查部队仅仅伤亡5,6人。

当日下午日军主力杀到,以大量炮兵轰击蒙城。小小的蒙城顿时成为火海。我军装备很差,仅有步兵炮4门,根本无力还击。

我军死守几个村庄和几个城门,在近距离用步枪,机枪手榴弹猛烈拦阻日军。日军整个下午冲锋多次没有成功,留下累累尸体。

第二日,日军集中主力疯狂冲锋,同时重炮猛烈轰击一整天,至少发射了3000发炮弹,还有飞机3,4架轰炸扫射,我军仍然坚守阵地。日军还出动10多辆坦克继续冲击,也没有成功。

当日我军由于伤亡较大,被迫放弃部分次要阵地,却仍然死死控制住核心阵地,由于日军火力强大,仅仅一天一夜激战后,我团第三营伤亡200多人,阵地一部也被摧毁,其中东门外阵地被日军打的粉碎,附近树木枝叶都被炸光。

我军被迫退守蒙城城内,准备进行巷战。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