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11:血战台儿庄-上(2/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一十一(新抗战系列之三十三)

孙连仲(中)是河北雄县人,自小长得身材高大,膀阔腰圆,颇为强壮,是一个英武的军人形象。

徐州——兵家必争之地

那么为什么日军要首先攻占徐州呢?

这在于徐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徐州古称彭城,建都有超过2600年的历史,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交界处,地跨华北,华东,华中三个地区,

徐州自古以来,直到今天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个交通枢纽,它是从中国东边的江苏连云港到西边的甘肃兰州的陇海铁路以及从北边的天津到南边南京浦口的津浦铁路的交汇点,同时也是地跨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更有多条公路经过徐州(今天徐州境内有5条国道、20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在全国各市中首屈一指)。

简单一句话,徐州是联系华北(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华东(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和华中(河南,湖北,湖南)地区的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自古以来,中国核心区域基本就是华北,华东和华中,一旦控制这三个地方,也就等于控制了整个中国。

和平年代,徐州是交通中心,战争时代,徐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毛泽东胡乱搞了文革后,中国的铁路公路交通几乎陷入崩溃的地步,邓小平上台以后第一个整顿的就是徐州铁路局,将徐州的所谓铁路造反派组织消灭,这也是徐州对于全国交通重要意义的一个最好的表现。

和平时候如此,战时就更夸张了。控制中国南北的任意一个军事力量,往往会在徐州这个枢纽进行战略决战,因为一旦徐州被敌人占领,敌人就会控制华北,华中,华东三个地区的整个交通枢纽,自然处于军事上的最大优势地位。

胜利一方则可以控制华北华中华东,进而控制中国,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失败一方一旦退出华北华中华东,那么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所以,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中,仅仅有历史记载的徐州附近大规模战役就有200多次,其中有至少20多次是倾全国之力的战略决战,也就是谁失败,这个国家甚至民族便彻底灭亡了。

徐州这个地方决定了20多个王朝的兴衰覆灭,日本武士最为钦佩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在徐州战败自杀的。后来徐蚌会战也就是淮海大战也是在徐州爆发,最终国军战败,几十万大军如风一样被吹散,国民政府丢掉了整个大陆,败退到了台湾这个小岛上。

话虽如此,对于国军这边来说,却首先有个根本态度,就是在徐州绝对不可死守。

这是因为对日抗战是持久战,消耗战,最终的目的是拖垮日本,并不是德国攻打波兰法国那种闪电战。中国切忌不能将大部分主力放在不适合防御的战场同日军做战略决战,因为一旦遭遇苏德战争初期,苏联遭受的那种成建制的被合围歼灭,以中国可怜的工业和军工力量,短时间内绝对无法重建这些部队。这种情况下在半年到一年内就会处于元气大伤的地步,那么日军乘机进攻,胜利的天平自然就倒向他们了。

而徐州正好是不适合防御的地方。徐州属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境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陵以外,大部皆为平原。而丘陵海拨一般仅仅100到200米左右,基本就是小山岗,而且丘陵山地面积约占整个徐州地区的9.4%。

这种地形非常不适合防守,却正适合战斗力占绝对优势的日军发挥其火力和机动性。

如果国军不管不顾,随意在此处和日军决战,很有可能让自己的主力遭到很大的损失,所以若非很有把握,不应该在徐州与其决战。

不过徐州也不可以随便放弃,因为一旦失守,就让华北华中日军联系起来,更会直接威胁湖北湖南。所以应该在徐州尽量拖延时间,并且寻机歼灭日军主力,击破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在日本军部明确命令不允许继续进攻徐州的情况下,第10师团和第5师团借着有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的支持,这两个师团分别从东北和西北方向杀向徐州。

当时日军在山东的兵力很少,仅仅只有两个师团和几千人的海军陆战队,总兵力不过超过10万人。

以这样的兵力不但要对付高达20多万的国军正规军,还有数量惊人的山东敌后游击部队,显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没想到中国人中的垃圾帮助了他们。由于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率第3集团军高达9万多人的部队不战而逃,导致第5和第10师团迅速占领了山东大部分地域,两个师团也没有遭受什么大的损失。

当时的日军在山东作战非常顺利,几乎是兵不血刃,所以全军骄狂到了极点,一致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

此时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和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都想迅速占领徐州,立个头功。可惜他们控制的山东地域高达10万平方公里以及2000万人口,不可能全力抽调部队南下。

于是两个师团勉强抽调了大部分兵力,组成了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分别南下。

由于之前韩复榘逃的太快,日军胜利的太轻松,他们认为此战必胜。连华中方面军协同攻击徐州的第13师团在淮河被国军围攻导致大败,也丝毫没有动摇他们必然会迅速占领徐州的野心。

在第5师团坂本支队在临沂血战的时候,第10师团的濑谷支队大军开始攻击徐州北面的藤县。

藤县的川军22集团军奋力死守,遗憾的是战斗力较弱。两军激战四天,川军战败,藤县沦陷,守城的王铭章师长以下2000多人基本全部殉国。

由此,台儿庄战役正式开始。

徐州的北门户——台儿庄

有些朋友可能有些疑惑,打徐州就打徐州,为什么日军要先进攻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台儿庄呢?

这主要还是台儿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台儿庄并不是城市,而是一个很大的村寨,它自古以来都是山东的南大门、江苏的北屏障。

台儿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既是陇海、津浦两条铁路的一个战略据点,又是沟通南北大运河的一个咽喉要道,是徐州的北面重要门户。

想要占领徐州,必须首先占领台儿庄,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和平时期台儿庄是江苏山东商业往来的枢纽,战争时期就为兵家必争之地。

台儿庄一旦丢失,距离台儿庄仅仅50公里的徐州也就危在旦夕,所以台儿庄一定不能失守,也是中日两军决战的主战场。

日军进攻台儿庄的兵力非常强大,而且装备极为精良。

除去在临沂被张自忠庞炳勋阻挡的第5师团坂本支队1万5000大军以外,单单直接从北面攻击台儿庄的第10师团濑谷支队也有近2万人的规模。

濑谷支队以矶谷廉介第10师团的濑谷启少将第33旅团为基干,配属大量附加部队构成,总兵力高达1万7000人。

不谈濑谷支队的第33旅团自身装备多么精良,单单额外配属的部队就让人瞠目结舌。它包括:

独立机关枪第10大队(重机枪);
独立轻装甲车第10、第12中队(装甲车);
野炮兵第10联队6个中队(75毫米野炮);
野战重炮兵第1旅团之第2联队两个大队(155毫米重炮);
中国驻屯野炮兵第3大队(150毫米榴弹炮兵两个中队);
临时野炮兵中队;
工兵1个中队;
兵站汽车1个中队。

可以说,这种武器配备,在日军中也是少有的,就算在之后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也很少有这样的重武器配备。

之前已经说过第10师团,这里再多说两句。第10师团是日军战前最精锐的17个甲种常设师团之一,他的兵员全部来自姬路。第10师团创建于1898年,到抗战时期已经超过40年历史。第10师团是日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他的装备非常精良,堪称日军中最好的。第10师团训练也非常严格,在抗战之前该师团一直被日军作为现代化师团的样板,由此也可见一斑。

第10师团的师团长为矶谷廉介中将,此人也是日军中的风云人物,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他在抗战爆发前曾担任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日本驻中国公使馆副武官等职务,说一口很好的汉语,是一个著名的中国通。有意思的是,矶谷廉介的岳父青木宣纯,居然就是日本第一代中国通,也是日本最早对华的谍报大师。

由于对中国比较了解,矶谷廉介同一般的狂热侵华派有所不同,他曾经一再鼓吹不要武力进攻中国,而是转而和中国合作,不然中国国内的国民党就会同日本两败俱伤,让苏俄的力量控制中国,这样对日本更为不利。

但矶谷廉介的观点在日本军部并不被接受。

矶谷廉介虽然相对比较沉稳,但个人性格有个致命缺点,就是为人比较傲慢。一向要同曾经的同学,后来的风云人物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争个高低,所以很多时候往往意气用事。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矶谷廉介被任命为第10师团中将师团长。虽然对武力侵华极为不满,但作为一个军人,还是要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

矶谷廉介转而用尽力量带领第10师团获取作战上的胜利,当时他已经51岁了。

日军虽然强大,但此处国军也并不弱,包括孙连仲第2集团军2个军,汤恩伯第20军团2个军,光是这两个军总兵力就9万多人。单单汤恩伯20军团的总兵力就有7万多人。

日军濑谷支队以不到2万人战斗力相当约6万国军,就这样深入台儿庄10万国军集结地,还是相当危险的。

当然,如果临沂的坂本支队1万5000多人从东边杀到,日军总兵力就会达到3万多人,战斗力相当于国军10万人,这样危险就很小了,毕竟日军在实际作战中具有完全的火力优势。

可惜人生不如意之事占十之八九。此时东边日军从青岛杀过来的坂本支队1万多人在临沂被庞炳勋和张自忠两支劲旅死死缠住自身难保,根本无力转而进攻台儿庄。

濑谷支队此时就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去临沂解救坂本支队,就失去了台儿庄作战的战机,因为包括滇军60军4万大军等部正在开进台儿庄,此时台儿庄正面仅有孙连仲集团军不过2万多人。

但如果濑谷支队不顾坂本支队,擅自去进攻台儿庄,那么可能掌握了战机,但这就是孤军深入,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由此陷入两难地步,犹豫不决。

此时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用尽一切力量在临沂战役,淮河狙击战中阻挡另外两路日军,就是为了能够歼灭这个濑谷支队。

李宗仁认为第10师团由于之前作战非常顺利,对国军相当轻视,加上矶谷廉介明显露出的抢功思想,肯定会孤军深入台儿庄地区。

那么歼灭濑谷支队的时机就已经到了。

但李宗仁认为要重创这个濑谷支队,不能用以往的作战方法,而要改变歼灭他的方式。

以往的阵地战,国军以弱击强,在重武器绝对劣势情况下死撑,当然这在当时是有很大的战略意义,但想要在战术上获胜几乎不可能。

在李宗仁看来,不应该进行单纯的阵地战,而是应该以一部固守某几个支点,同时利用一部切断日军部队的后勤补给线,另外大部队则埋伏在日军侧翼,一旦等日军深入包围圈,立即四面夹击,将日军消灭或者重创。

日军虽然凶恶,但也是爹妈养的,在没有重武器和足够后勤的情况下,战斗力和国军也就是伯仲之间,算不了什么。

李宗仁有着30多年军事生涯,是个身经百战的名将,对什么战术能获胜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他决定在徐州会战中使用这种作战方式,这一点也得到蒋介石的大力支持。

李宗仁安排第五战区最擅长防御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负责防御台儿庄,由攻击力最强的中央军汤恩伯第20军团负责在侧翼进攻,同时命令原属韩复榘部的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一半以上士兵为山东当地人)配合地方民团全力在后方破袭,切断日军补给线,牵制日军后方驻守的兵力。

西北军中的钢铁后卫

先说说防御台儿庄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这支军队是国军中最擅长防御的一支部队。

第2集团军下辖两个军,田镇南的第30军,冯安邦的第42军。

孙连仲为河北雄县人,是西北军著名悍将,冯玉祥麾下十三太保之一。

孙连仲是个出色的职业军人,冷静善战思维敏捷,性格强硬凶悍,深受西北军老大冯玉祥的赏识。孙连仲在1926年也就是从军15年后,担任师长职务,成为西北军的第一流人物。

后来孙连仲又先后担任青海省主席和甘肃省主席,只是并不太擅长做一方大员(毕竟是军人,不是政治家)。

西北军随后在中原大战中一败涂地,孙连仲走投无路,率领所部4万多人归顺中央,被封为26路军司令。

当时孙连仲害怕蒋介石吃掉他的部队,尽一切力量对付蒋,却没想到很快后院起火。

26路军的一个主力旅近2万人在剿共时候被旅长董振堂等人拉走投靠中共,同时还拉走了2万多件武器,这就是著名的宁都起义。这个旅后来被编为中央红军,著名的红五军团,也是红军中最擅长防守的部队。

孙连仲部由此元气大伤,兵力减少一半,同时也被愤怒的蒋介石借机缩编为27师。

好在第二年孙连仲率部在第五次围剿中大破红军主力,又击破红六方面军肖克部,被扩编为42军。

七七事变开始以后,孙连仲先是奉命参加保定战役。此次孙连仲面对的日军非常强大,总兵力高达3个甲种师团,配备约140辆坦克,约260门火炮。保定一战虽然歼灭了日军1万多人(日军统计为6000多人,当然并非孙连仲部单独歼灭),可惜保定很快失守。

此战孙连仲的42军损失很大,但打的还算不错。蒋介石将保定战役总指挥刘峙解职,由孙连仲代理,孙连仲所部被提升为第2集团军。

随后日军从河北杀入山西娘子关,太原危急,孙连仲残破的第2集团军被迫进入山西作战,结果再一次损失很重,太原也没有保住。

不过娘子关战役各部都认为,孙连仲部是整个战役中防御能力最强的部队。如果没有孙部,娘子关战役早就跨了,也不可能支持那么久,日军如果短时间突破娘子关,太原正面作战的几十万国军怕是就彻底被包了饺子了。

此次国军主力能够从太原战役中从容突围,孙连仲部立下了极大功劳。

代价是孙连仲部在娘子关战役中损失又很大,其中冯安邦第42军几乎拼光。

稍后孙连仲部奉命前往河南休整,恢复兵力。

可惜国军恢复能力远远低于日军,三个月后孙连仲部仅仅只有3个师又1个旅还能继续作战,他们分别是张金照第30师,池峰城第31师,黄樵松第27师,还有吴鹏举独立第44旅,总兵力不过2万4000多人,其中还有一半以上是新兵,刚刚接受过新兵训练。

即使这样,他们仍然是战区内最擅长防御的部队。

西北军本来就很擅长防守,而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就是西北军中最擅长防御的。

以在宁都脱离孙连仲部的那个旅也就是中央红军红5军团为例。红5军团为红军中著名的钢铁后卫。在整个长征期间,红5军团始终处于殿后的位置。长征作为后卫是什么概念,也就是最艰苦的工作之一。

其他部队只要往前走,红5军团则时刻需要和尾追的各路国军作战。

红5军团在长征的整整1年内,非常完美的完成了任务。无论是湘江血战,四渡赤水,千里抢渡金沙江,杀出可怕的彝族区,还是飞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红5军团都阻挡了敌人。他们的对手包括中央军,湘军,桂军,滇军,黔军,川军,西康军,藏军,青海甘肃马家穆斯林骑兵,东北军,西北军,可以说,几乎同所有国军都交手过了。

当然,红5军团的伤亡很大,从长征出发时期的1万人,到了甘肃时候全军仅剩3000多人了。

红5军团最后的绝唱是在河西走廊的高台县城,他们2000多人被1万多青海马家穆斯林骑兵团团包围。

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苦苦支持了7天之久,最终全军覆没。军团长也就是孙连仲的老部下董振堂中弹受重伤后,开枪自杀身亡。

从红5军团可以看到孙连仲部强悍的防御能力。

第2集团军将下属比较有战斗力的3个师部署在台儿庄一线,大体完成了台儿庄的防御部署。

由于台儿庄不大,东西长度只有1200米,南北最宽地方不过1000米,最短的地方不到500米。

这么小的一个庄子,放不下很多部队。

孙连仲只在台儿庄里面放了王震一个加强团,也就是184团。

这主要是因为这么小的城内反而没地方藏身,日军炮火又异常强大。如果城内放兵太多,往往日军一顿重炮下去就伤亡惨重了,甚至连日军长什么样子都没见到。不如在庄内只放一部分部队,庄外放大部队,一旦庄内吃紧,再紧急增援就是了。

而31师其他3个团(181团,182团,183团)都集结在台儿庄附近,第2集团军余下部队都在运河南岸集结,做预备队。

于此同时,17日晚日军击败川军22集团军和紧急赶来增援的汤恩伯军团2个团,占领了临城(山东枣庄市辖区,是现薛城旧称)。

川军22集团军伤亡很大,大部向后方撤退,只有小部还在继续抵抗,台儿庄外围已经被日军攻破。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