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06:华北两军阀的消亡(1/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零六(新抗战系列之二十八)

冯玉祥对西北军有很大贡献,至少他的训练出来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这支部队在抗战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日外交破裂以后,两军都开始准备持久作战,显然军事上的劣势仍然在中国一方。话虽如此,当时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所烦心的,还并不仅仅是敌我力量悬殊这个问题。蒋介石最烦心的,可谓国军内部实力派不听从号令。这些所谓实力派,如华北三大军阀宋哲元,韩复榘,阎锡山之流在抗战中给国民政府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这些草头王在很多时候不但不能抵抗日军,还起到一个反作用,他们擅自调动部队,擅自进行军事部署,甚至擅自派出特使同日军议和。

如果现在是我强敌弱,那没什么,内部乱一点,一样可以获胜。可惜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日军无论国力军力都强过我们好几倍,我们团结一切力量尚且只能通过持久战勉强惨胜,内部如果还有严重问题,无疑于釜底抽薪,大大损害抗日热情。蒋介石明白,如果不能对内部整肃,消灭这些异己力量,将来抗战中国军内部仍然会有极大内斗跟消耗,根本无力继续作战了。

整肃军纪并不是第一次了,山西大同战役时,61军中将军长李服膺一看前线受不住,擅自率部撤离,最终被押送太原,以临阵脱逃的罪名枪决。

李服膺死后,山西作战国军都非常震撼,再没有出现大规模溃逃现象,他们在平型关,忻口,娘子关跟日军缠斗到12月份,付出巨大伤亡。

显然这手杀鸡给猴看,还是管用的。

但李服膺之死并不是震撼了所有人,还有一些人仍然是不买账的。

当时国内最大的军阀都在华北,分别为河北察哈尔的宋哲元,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绥远的阎锡山。

这三个人里面,阎锡山抗战最为积极,山西境内全是激战,打到最后阎锡山的晋绥军损失了接近一半人,从十几万规模锐减到6,7万规模。因为晋绥军激烈抵抗,国军也保住了山西的一部分地盘,山西作为华北的战略碉堡,一致保持到1945年抗战结束。

而宋哲元和韩复榘就不怎么样了。

宋哲元和29军的解体

早在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还在激烈进行的时候,军统负责人戴笠就送给蒋介石一份紧急情报。蒋介石看了以后,当场将手中的水杯砸在地上。

情报中说明宋哲元害怕冯玉祥争夺29军的指挥权,以养病为名赶赴泰山,实则对冯避而不见,第1集团军司令官让77军军长冯治安代理。

而冯治安则暗中听从宋哲元的吩咐,根本不听从冯玉祥的命令,他一不向平津地区反攻,二不坚决抵抗日军,以保存实力为第一位,这导致河北中部以极快的速度沦陷。

当时考虑宋哲元部可能不会和日军硬拼,没有让他们的部队防守日军主攻方向的平汉铁路(河北省北平到湖北省武汉的汉口的铁路,是中国从北到南的运输大动脉),而是防御津浦铁路(河北省天津到江苏省南京浦口的铁路,也是中国从北到南的运输大动脉,但都是沿海的省份)。

相比平汉线日军5,6个师团猛烈攻击,津浦线仅有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为主力,中岛今朝吾的第16师团负责策应,之后又临时抽调下元熊弥的第108师团给予支援(后来由第109师团接手),其实作战主力也就是第10师团全部和第16师团一部,兵力不过4,5万人。

而当时河北省已经进入夏季,老天也帮助国军,这段时间暴雨连连,全省成为一片水乡泽国,日军机械化部队前进非常困难,甚至被迫使用汽艇调动部队。

当时宋哲元部还有7,8万的兵力,配合其他援军不下10多万人,加上日军被暴雨所困,守住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不过宋哲元部对作战并不热情,反而倒是协同作战的庞炳勋西北军,刘多荃和吴克仁的东北军比较卖力,可无奈这三支部队兵力稀少,不可能长期抵抗日军进攻。以庞炳勋为例,他仅有一个师1万多人。

9月中旬,日军攻陷津浦线的青县,守军为宋哲元29军的石友三181师,两军碰了碰石友三就撤退了,21日日军占领姚官屯。24日日军进攻津浦线重镇沧县。沧县守军就不是29军了,所以坚持的较长。沧县守军西北军庞炳勋的马法五39师和东北军刘多荃49军的1个主力师,两个师坚守沧县整整四天四夜,伤亡很重,最终败走。

期间本应提供援军的宋哲元29军,早已放弃阵地撤退,完全不顾友军死活。对此其他派系的庞炳勋,刘多荃,吴克仁极有意见。

吴克仁的67军在9月1日死守津浦线北段的大城,双方对峙战斗10日之久,就在关键时候侧翼协同作战的29军突然撤退,日军随即占领这些阵地,包抄了67军后路。67军为此伤亡很大,险些被日军包围歼灭,大城也丢了。

吴克仁军长对此非常气愤,骂道:现在是打鬼子,不是之前打内战那套。你不愿意跟日本鬼子碰,就滚到后方去,不要一碰就逃跑。

至于庞炳勋对29军也很不满,庞炳勋号称庞瘸子,本来也是西北军一支,跟宋哲元关系很好。庞炳勋在内战中以最会保存实力,闻风而逃出名。但此时连老庞也和日本鬼子硬拼了,并没有意图保存实力而避战。他的部队在沧县和日军激战四昼夜,损失很大。但29军不给予支援,最后还是靠仓促赶到战场的刘多荃东北军49军前来,才稳住阵脚。

此战两部损失惨重,刘多荃部队因为原本是张学良的警卫师105师,作战经验不足,短短2天内伤亡极大,伤了元气。

由于以上几件事,其他部队对29军都非常不满。

67军军长吴克仁觉得这样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互相拆台的方法来打仗,根本没法跟日本人硬碰。吴克仁愤而向蒋介石要求去上海作战,获得批准。后来该军几乎完全殉国在上海,吴克仁军长也光荣殉国。

29军不但跟友军配合作战有着极大问题,自己内部也不消停。

期间29军内部出现内乱,同属29军的张自忠59军(军长张自忠已经回南京领罪,不在部队)同冯治安77军还闹起来。

面对舆论指责29军不战就退,一直要求坚决开战的59军方面深感委屈,抱怨说是77军37师自己先胡乱撤退,他们没办法只好跟着撤退,责任不在自己。

59军几个旅长电话向代理集团军司令——77军军长冯治安汇报,他们说77军随意撤退,导致他们无法稳住阵脚。77军就是冯治安子弟兵,冯自然护短。他不但不责怪77军不战而逃,居然还怒斥59军:他们撤他们的,你们为什么要撤?

这几个59军旅长听了这句话以后勃然大怒,当场把电话一扔就走了。

从此59军几乎不听从冯治安的命令,29军实际几乎指挥不了59军,最后将在南京软禁反省的张自忠调回来才控制住59军。

鉴于作为津浦铁路一线防御主力部队的29军领导者宋哲元和冯治安指挥不力,内部有严重问题,蒋介石经过再三斟酌,在9月11日将津浦铁路北段划为第6战区,任命同宋哲元29军关系非常亲密的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鹿钟麟为副司令长官,由宋哲元担任第1集团军司令,完全统帅29军部队。

冯玉祥此时已经闲居数年,正在等待这么一个机会。新官上任三把火,老冯很想亮几手。

当时平汉线正在进行激烈的保定战役。河北中部人口密集,人民抗日情绪高涨,但都是平原,无险可守。平原地区想彻底防御住敌军就得修建规模很大的工事,动辄就要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

在河北省民众自发帮助下,包括交通壕,野战工事,防坦克壕在内不下上百公里的工事很快修好,为河北作战起到极大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国军在抗战初期号召民众修建工事,并不存在诸如《新英雄儿女》那种靠皮鞭子抽,拳头打,威逼老百姓的情况。

实际上是河北中部的青壮年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带着大量农具去帮忙。

保定战役国军集中了几十万大军,包括中央军卫立煌第14集团军,曾万钟第3军,关麟征第52军,东北军万福麟第53军,西北军孙连仲第26路军,河南军刘茂恩第15军等。

日军对此深感兵力不足,一再要求增兵。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将津浦线上的16师团,108师团,109师团全部调到平汉线,配合第6师团,第14师团,第20师团作战,津浦线上只剩一个第10师团。

保定战役中,日军以第6师团,第14师团,第20师团3个师团近10万大军发动主攻,双方战斗非常激烈,最终9月24日保定失陷。

这次向保定进攻,日军以3个师团在铁路及以西地区采用齐头并进向保定以北、以西地区迂回,地面由约140辆坦克,约260门火炮开路,空中则以约60架轻、重轰炸机轮番进行攻击。

国军在民众帮助下,依靠防御工事在沿途各要点均进行了有力地英勇抗击。从永定河西岸的固安至保定的距离约100公里,敌虽以机械化部队为先导,从9月14日发起进攻,至24日占领保定,但平均每日也仅能前进约10公里。

这次战役,就算根据日军自己公布,主攻的三个师团被国军击毙1047人,击伤4130人,伤亡超过5000人,国军估计日军伤亡至少8000人,但国军方面伤亡约为2万余人。

相比平汉路打的如此激烈,津浦路却偃旗息鼓,一热一冷根本不能相比。

而此时第10师团不过3万人左右,而且已经连续在雨中作战1个多月,战斗力大减,正在修整部队。

冯玉祥见正面日军稀少,随即命令宋哲元部全线反击,收复失地。

在冯玉祥看来,日军已经无法从平汉线抽调兵力增援,正式反击的大好时机。己方以3到5倍兵力在民众帮助下攻击日军1个师团,还是很有把握的。

加上冯玉祥认为宋哲元,冯治安等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又是他统帅20年的老部下,肯定会服从命令,没想到结局让冯玉祥丢尽了面子,此次战役成为大笑话。

此次战役后,冯玉祥立即赶到南京向蒋介石诉苦。

此时,刚好是蒋介石砸完杯子以后,冯玉祥不等卫兵通报就闯了进来。

蒋介石就是了火爆脾气,一辈子没变,此时蒋介石怒气未消,见到这个一向和自己对着干的冯玉祥,蒋介石的火一下又上来了。

没想到的是,冯玉祥此次不是来找麻烦的。他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灰心丧气的说:委员长,我申请解除我第六战区司令的职务,这个战区我没法指挥,宁可回来在军事委员会打打杂。

见到冯玉祥情绪这么低落,蒋介石的火瞬间消了不少,转而和和气气的问:冯大哥,有话慢慢说,不要着急嘛。到底怎么回事。

冯玉祥怒道:怎么回事?提起来真的羞死人了,29军是我一手带出来的部队,没想到现在我连一兵一卒都指挥不动。本来我以为宋哲元,冯治安都是我的老部下,大家此次又都是为了抗日,肯定会全力打日本鬼子。没想到我刚到战区,他们就对我处处提防。宋哲元还没等我上任,就撂下挑子先走了。他自称去泰山养病,其实还不是躲我。而代理集团军司令的冯治安更厉害,我几次找他,他借口前线军情紧急,就是不跟我见面。我急了,追到他在河北桑园的司令部,才见到他一面。他对我一番敷衍,发誓一定反攻,但我还没离开桑园,他就居然撤到山东德州后方去了,真是气死人啦。

说到怒的时候,冯玉祥用力捶沙发,然后继续说:24日沧县失陷以后,我看日军在津浦路上其实也没有多少兵力,仅仅一个第10师团,还分兵去打冯家口,泊头。我命令各部立即反击,结果你猜怎么样?真是把我老冯的脸都丢尽了。10月1日东北军刘多荃,西北军庞炳勋部奉命出击,一下打下了冯家口,全歼这里的日军,并且调动主力包围了泊头的日军先头部队,形势一片大好。但负责一同进攻的29军何基沣师,石友三师不但不前进,反而带着部队向后狂退了100多里,真跑的比兔子还快。日军知道一部被围困以后,立即出兵增援。本来两军旗鼓相当,但日军有援军,我军却没有了。他们很快将包围泊头的我军击退,刘多荃,庞炳勋此次主动进攻损失很大,一个劲的向我抱怨。我老冯扛了几十年枪杆子,还没这么丢人过。

蒋介石听了冯玉祥的叙述也恨得牙痒痒。

冯玉祥喘了一口气又说:我这次就是怕宋哲元以为我要动他的队伍,一去就特地跟他挑明了。我说此次我来这个战区就是为了抗日,绝对不会趁机搞什么花样,大家一起同生共死多年了,希望能够一起打鬼子。打完鬼子,我立即卸任,不会动他一兵一卒,就这样也没用。我名义上虽然是战区司令,实则指挥不了战区里面一多半兵力的29军,还算什么司令。这工作没法干,我这次是来辞职的。

蒋介石也知道冯玉祥说的是实话,决定免除冯玉祥战区司令职务,取消第六战区,宋哲元第一集团军划归第一战区程潜指挥(第一战区本来是河北省,后来是河北山东两省尚未被日军占领区域)。

冯玉祥带着一肚子怨气回到南京,后来担任一些闲职,包括组织抗战捐款什么的,没有再掌握军权。

取消第六战区,宋哲元就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第一集团军,也不用受人控制。

此时在泰山“养病”的宋哲元的病瞬间好了,他立即要求回到部队作战,蒋介石也同意了,但提出一个要求,也算是作为回报。

当时已经是10月,由于山西境内日军在忻口战役损失很大,寸步难行。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没有办法,命令河北境内的第20,108,109师团进入山西作战。

这3个师团一走,河北尤其是河北中部日军兵力非常空虚,正是反击的好机会。

如果反击成功,日军又只能将这几个师团拉回来,忻口战役日军就根本无法胜利。

出人意料的是,宋哲元同意了这个要求。

其实宋也不是傻瓜,他之所以同意,是因为目前他的3个军分散在河北省各地,没法集中。宋哲元怕蒋介石借机将这几个军分散使用,从而分裂29军。现在他同意进攻作战,就可以把3个军聚拢起来,不怕蒋介石拆分了。

同时,目前舆论对29军猛烈抨击,宋哲元也被骂的不轻,如果能打一个小胜仗,对29军和他本人极有帮助。

还有一个不能说的理由,宋哲元离开部队以后,命令最受信任的冯治安代理集团军司令。

没想到冯治安也非善类,自从做了大老板以后,他志得意满,居然开始设法挤走宋哲元,自立为王,并且跟蒋介石和冯玉祥联系,试图获得29军指挥大权。

此次宋哲元回来,也有借机从冯治安手中夺过指挥权的意思。

其实当时29军或者说第1集团军前景并不好,因为他们的地盘河北和察哈尔都丢了,部队剩下6,7万人,不过是中央军10分之一,不足以象以前那样同蒋介石正面对抗,分庭抗礼了。

宋哲元知道,如果操作不好,29军恐怕就要解体了,显赫20多年的西北军也就彻底完了。

于是宋哲元制定了反击石家庄的计划。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