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05:中国不会不战而降(3/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零五(新抗战系列之二十七)

蒋介石自然也很快看到日本的要求,显然他是不能同意的。

蒋介石当时只是把外交作为军事上扭转的一个手段,用他在11月29日日记中的话就是:为缓兵之计,不得不如此耳。

他随即向陶德曼表示中国的要求是,日本必须恢复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前的态势,也就是日本军队必须立即退出占领的河北,察哈尔,山西,上海地区。

如果日本政府不同意这个要求,中国方面无法停止作战。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看,其实这个要求并不算过分,因为中国很可能在持久战中获胜,并不是败军之将,其实日本这样并不吃亏,毕竟日本还占领着中国的东北,台湾,要求恢复战前态势,已经算是退让了。

陶德曼博士表示个人理解蒋介石,但在现在情况下,让凶恶的日本恢复战前态势,确实不太可能。

陶德曼告诫蒋介石,是否考虑做出局部的让步,以实现停战。

陶德曼说:如果贵国政府和军队继续和日军长久作战,即使最后获胜,也会让由苏俄支持的中国共产分子借机发展起来,最终推翻您的政府,建立一个亲苏的布尔什维克国家。

蒋介石叹了一口气表示,他自然是知道这个情况,但目前中国不可能同意做出任何危害华北领土主权的让步。

蒋介石借口民意给予拒绝,他说:中国如果同意这些要求,国民政府将会被舆论的浪潮冲倒,中国会发生革命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法再继续说下去。

陶德曼无可奈何的将蒋介石的条件发给外交部张牛赖特,德国政府立即转交日本外交部。

此时日本政府和军方仍然极为骄狂,他们一是轻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抵抗意志和战斗力,二是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在他们眼中,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到嘴的肥肉。

在这3个月的激战中,日军已经付出20万的巨大伤亡,已经基本相当于日俄战争日本伤亡病疫总数的26万人,但在日军看来这个代价远远超过预计。

日本付出了如此之大的代价,却连一点便宜也没有占到,这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

对于蒋介石要求恢复战前态势的要求,日本近卫文麿内阁根本不屑一顾,认为如果谁出兵占领别人这么多土地却什么都不要的撤退,无疑于最大的傻瓜。

他们甚至认为:蒋介石的要求,不过是战败者无礼之言辞,意在通过挑衅鼓舞中国国内士气。

所以日本政府断然拒绝任何让步,德国第一次调停就这样结束了。

自然,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国高层对中日的态度都非常不满。

第三阶段,日本形同最后通牒的要求

德国方面并不死心,再次命令陶德曼和狄克逊协调中日两国关系。

于是在12月初,两国政府再次进行停战谈判。

短短1个月内,中国在军事上受到一定的挫折,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上海和太原,日军以20多万大军向南京进攻,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其实这对于中日战争来说,并不能说是日本占了上风。因为日军第一没有消灭国军主力,第二没有迅速消灭国民政府的任何办法,战争必将进入持久战,从长远来说其实是日本占了下风。

虽然如此,但国民政府这方面短时间内遭遇很大损失,由于战前准备时间太短,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如果此时能够争取到一段时间恢复一下,紧急补充损失,对中国是极有好处的。

鉴于此,蒋介石认为应该跟日本继续谈判,就算不成功,也可以争取时间。他表示可以考虑日本条件为议和基础,但必须坚持三点立场:

﹙一﹚不接受日本以战胜者的姿态处理谈判;

﹙二﹚不接受日本议和条件为最后通牒;

﹙三﹚日本不讲信用,随时可能撕约,希望德国自始至终担任调停者,不得涉及中国与第三国之间的协约。

﹙四﹚中国政府不承认同日本有过外交接触,除非正式达成协定。

不过此时日本政府已经被一系列所谓辉煌的胜利冲昏了头,尤其是攻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让他们认为战争已经获胜,中国政府必将投降。

其实这又是日本人最大的误判,民族战争往往是打到最后一刻。二战德国也是直到柏林被攻破,希特勒自杀才停止抵抗。

此时中国政府已经迁都重庆,南京是否丢失,其实并没有任何意义。

不过日本政府则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既然已经获胜,就必须加大停战的价码。

不但保持原有的七项要求,更强制要求中国承认东北为日本控制,并且扩大了对中国华北华东领土的要求。

日本要求如下:

1.中国正式承认伪满洲国(中国承认日本对东北的占领)

2.在日本认为必要的地区建立非军事区和特殊政权(日军在华北和长江三角洲,以及内蒙古建立自己的控制区)

3.日本享受在中国的经济特权(中日达成有利于日本的贸易协定)

4.中国必须赔偿日本战争的巨额损失(肯定是个巨额数字)

同时广田弘毅嚣张的宣布,限定中国政府派代表在1938年1月15日之前赶往日本签订停战协定,如果逾期不来,日本则视为中国政府拒绝,就会继续进攻,打到中国屈膝投降为止。

狄克逊接到这个要求以后,再次吃了一惊,他向希特勒汇报:日本方面要求形同当年英法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的一样,估计中国方面接受的可能性极小。

陶德曼博士接到日本加码的要求以后,也一脸苦笑,他心里很明白,这种要求中国政府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答应。

而实际日本的要求,几乎相当于要求中国投降。

对于这样形同最后通牒的要求,中国政府自然不可能同意。

蒋介石甚至在日记中写道:倭寇所提条件,等于征服与灭亡我国,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

虽然如此,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要求并没有断然拒绝,原因主要两点:

第一不得罪调停的德国(当时中国还在向德国大量购买武器),第二尽量争取时间修整部队,所以中国政府含糊其辞的要求日本政府明确说明要求。

自然日本政府也不会由中国拖延时间,在1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中止停战谈判,并且在第二天召开大会,商讨如何武力解决中国。

当日,知道停战已经彻底破裂的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固无论其(日本)出如何举动,皆不能动摇我抗战之决心及胜利之信念。

11月26日,蒋介石又在日记中写道:成败利钝,非所逆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中国拒绝日本外交要求以后,近卫内阁认为大大丢了面子,而且本来向国内民众和军人宣布占领南京就可以获胜,现在显然没有获胜。

日本民众和军人虽然大多支持战争,但并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长期打下去。尤其日本军人对攻占南京以后还不能停战极为不满,因为当时他们从国内出发的时候,所有人都告诉他们,战争2,3个月就会结束,中国军队不堪一击。

地球上怕是没有一个民族是期望战争的,就连日本人也不例外。

战争除了给日本军人带来大量死伤以外,也动摇日本普通民众生活,日本战争以后很快对食物和民用产品进行管制,日本民众生活顿时出现困难,到了1941年以后更是逐渐吃不饱肚子,也缺乏燃料,连藏书都用来烧火,整个城市也被炸成一片废墟。

扯了一个大淡,却无法收场,这让近卫内阁实在无法下台,也是他们所有人政治生涯最大的一个失败。

这时,年轻的近卫文麿恼羞成怒,做出了一个最大的误判,也就是他认为继续进攻就会打垮国民政府,然后干脆扶持一个傀儡政府控制中国就行了,根本不再需要外交手段解决。

所以1月16日,近卫内阁发表声明:日本帝国政府今后不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日本均不与国民政府交涉,日本绝对不容许第三者出面调停。

全文节选为:

帝国政府在攻陷南京后,仍然为了给予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反省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理解帝国政府的诚意,狂妄策动抗战,对内,不察人民涂炭之苦,对外,不顾东亚整个和平。

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期待能与帝国真诚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进而与这个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新兴的中国。

帝国一贯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以及各国在中国的权益的方针,决不丝毫加以改变。

当今,帝国对维护东亚和平的责任日益繁重,政府希望国民为了完成这一重大任务,要更加不懈地发奋努力。

对于这个声明,日本国内有识之士极感震惊,当时在关东军担任师团长的冈村宁次回忆:偌大日本居然无人了解中国。政府高层如此短视,将国内陷入和中国的持久作战,必将和中国两败俱伤,我军前景黯淡。

对此,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家大多持讥笑态度,认为日本政府自不量力,非常弱智。

1月17日,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向广田外相表示遗憾说:日本的答复断绝了此后一切商谈,在全世界人的心中,日本要担负断绝商谈的责任。

同冈村宁次和狄克逊说的一样,这个声明这就等于彻底关上了和国民政府谈判的大门,也就等于让日本陷入持久战。

之后虽然近卫内阁和后续内阁接连扶持了王克敏的华北临时政权,梁鸿志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但因为这两个伪政权毫无实力,包括王梁两人在内的这两个政府核心人物都是一群流氓无赖野心军人之流(连日本人也认为他们是流氓集团,对他们非常轻视),对日本没起到什么帮助,顶多就是帮日军搜刮当地老百姓而已。

后来又扶持了汪精卫的汪伪政府,却又因为汪政府实力太弱,最终成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大包袱。

冈村宁次当时也感叹:此举极为愚蠢,中国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实力的政府,比如孙中山政府,不会对日本有任何帮助,反而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对此,日本军方也有很大意见,如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即有这样的看法,他认为:这些伪组织的傀儡们腐败无能,政治上缺乏号召力,这样做有违于日军的作战宗旨,影响日本的军威和武德的发挥。

所以在寺内寿一后来率领侵略军——南方军,于1941年底攻入东南亚地区后,即未按照日本政府在这些国家建立独立政权之主张,而组成由占领军直接指定、委派和监督下的缅甸军政府和由日本人大达茂雄担任市长的新加坡(昭南)伪政权。

简单就是一句话,从任何角度都可以证明,近卫内阁是完全失败的。

而面对日本的这个态度,国民政府显然也无法通过外交手段停战,也只能继续持久作战下去。

国民政府1月19日在国民党《中央日报》上迅速刊出蒋介石对日本近卫文麿声明的反应,措辞强烈地表明了中国将继续抗日的立场:中国政府于任何情形之下,必用全力以维护中国主权与行政之完整。任何恢复和平办法,如不以此原则为基础,绝非中国所能接受,同时,在日本占领区域内,如有任何非法组织篡窃政权者,不论对内对外,当然绝对无效。

1月20日,中国召回驻日大使许世英,正式断绝同日本的外交关系。

日本政府措手不及,赶忙在1月21日下令驻中国大使川樾茂回国。

由此,两国官方的外交关系,彻底断绝。

而日本内阁蔑视国民政府的宣言,也大大刺激了民族感情极为强烈的蒋介石。他随后宣布辞去行政院长兼职(国民政府行政最高长官),专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接任院长,张群担任副院长,换句话说,蒋介石亲自挂帅,准备和日军彻底拼了。

后来日本历史学家认为,这个声明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危害程度甚至超过决定偷袭美国珍珠港。

近卫的结局

之后1月22日,广田在日本议会发表近卫对华四原则:

﹙一﹚中国政府须放弃亲共政策与抗日抗满之方针,而与日满采取共同之政策;

﹙二﹚规定解除军备之区域;

﹙三﹚议定中日满经济合作的协约;

﹙四﹚中国向日本赔款。

不过这些条件并不是期望再和中国继续谈判,只不过是日本试图诱降中国傀儡势力的一个声明。他期望中国国内的叛徒能够接受这个要求,从而投入日本的麾下。

在这个错误的外交政策影响下,日军继续在中国作战。虽然包括天皇在内的军方高层还算了解形势,做出了1938年不继续进攻中国,保证现有控制区稳定的决定。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旦进入了战争,就不是人力所能改变。

很快日军在台儿庄会战中遭受第一次失败,矶谷廉介师团和板垣征四郎师团都遭重创,其中矶谷廉介师团被国军击败并且合围,侥幸突围成功,但伤亡过半。

由此日本政府和军方为了挽回颜面,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进行了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仅在1938年一年就遭受惨重损失,光是武汉会战日军损失20多万人(包括感染霍乱等疾病),一线作战部队进攻能力削弱殆尽。当时日军在华兵力100多万人,这已经是日本所能承受的补给极限。此时除了需要对付高达200万的国军正规军以外,日军的控制区敌后还有大量国军正规军和地方部队,实际上日本根本无法控制在中国的局面,也不可能获得侵华战争的胜利。由此日本完全被拖入持久战,一直打到1945年宣布投降。

1939年,日本政客经过检讨,认为近卫文麿在一年前发表了一个愚蠢的声明,是在头脑不冷静情况下做出的错误决定,对国家有着极坏的影响。

他们还猛烈抨击近卫文麿本人:日本国民对近卫曾寄予信赖和期望,但这个声明则将其打破了。

近卫文麿自己其实也很沮丧,辩解称:声明是外务省制定的草案,由广田弘毅在内阁会议上提出的并非自己一个人的决定。

但近卫文麿也承认,该声明是失败的。

1938年底,由于武汉会战以后侵华战争情况恶化,日本军方和国内其他政治力量都对近卫文麿内阁极为不满,要求其引咎辞职。

甚至一向支持近卫文麿的裕仁天皇也说:朕不愿再见到帝国雄狮百万受制于中国。

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近卫文麿内阁轰然垮台,由平沼骐一郎内阁接任。

近卫文麿本人的下场也很凄惨,之后他虽然在1940年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但很快下台。1941年出任总理大臣,并且提出南下击溃英美法的主张,但短短3个月后又被东条英机取代。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麦克阿瑟虽然承诺不惩罚日本皇族,但近卫文麿不过是一个公爵,显然不在特赦的范围。

1945年11月19日,美国调查团传讯近卫,期间美国人声色俱厉的表示一定会追究他对于卢沟桥事变和谋划对美战争的责任。

近卫文麿回家以后极为惶恐,对亲友说:我恐怕也要作为战犯抓起来。

果然,几天之后,近卫文麿被远东国际审判法庭列为甲级战犯名单之列。

而以这种罪名被逮捕的甲级战犯的结局不是被处死,就是长期监禁,而且处死一般都是侮辱性的绞刑(英美处理海盗和强盗使用绞刑,有羞辱的意思)。

近卫家族几百年历史上,还从无一个人被羞辱性的绞死。

近卫文麿自知难逃一死,又恐惧被绞死受辱。

在被逮捕以前的1945年12月16日留下遗书说道:我对华战争之后,所犯政治错误甚多,对此深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无法忍受在美国人的法庭上受审……

随后近卫赶在美军来逮捕他之前的几小时,在自家住宅中服毒自尽(服用氰化钾),因此未被受审,当时54岁。

而中国抗战初期对日外交,也就这么结束了。其实中日的战争属于民族战争,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有一方做出很大让步,但这些让步,尤其是对于中国一方来说,无疑于自我毁灭。

可笑的是,汪精卫对日本的提议却觉得尚且可以商量,后来他叛变投敌之前,也同日本签订了密约,基本就是近卫提出的这些要求。自然,日本后来很快随意加码,完全把汪伪政权当做殖民地政府,汪精卫后来极为后悔,但已经无法回头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