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03:平型关战役和平型关战斗(3/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零三(新抗战系列之二十五)

山西这种地形严重影响进攻一方辎重运输。

全面开战

当时板垣征四郎也急于攻入山西腹地,他经过再三思考,决定选择平型关作为突破点,用自己的第5师团作为主攻力量。他并没有听从东条英机提出的,以察哈尔派遣军3个旅团从北向南主攻雁门关,由板垣从侧翼助攻的主张。

板垣在占领灵丘以后,虽然收到寺内寿一大将将整个师团调回河北的命令,却并没有停止进攻。他决定尽快出兵,乘着晋绥军立足未稳迅速将其击溃,占领平型关。

由此看来阎锡山分析的是正确的,他的军事头脑还是挺了不起的。

晋绥军并没有闲着,他们也紧急部署。日本空军侦察机告诉板垣征四郎,平型关和雁门关一线晋绥军正在大量集结,恐怕很快就会做好防御准备。

由此板垣征四郎决定立即全面进攻,从9月22日第5师团的21旅团下属2个联队中的第21联队从灵丘出发,杀入平型关一线,主攻团城口,东西跑池等地区。

日军来的很快,晋绥军准备却不足。

高桂滋17军刚刚经过广灵激战,遭受了一定的伤亡,接着又急行军赶往平型关阵地。该军赶到阵地不久,尚且还在破坏晋绥军没有来得及破坏的公路,就与紧追而来的日军遭遇。

日军先头部队和高桂滋军破路部队狭路相逢,两军混战,由此平型关战役开打。

日军21联队战斗力很强,加上刚刚在南口,大同获胜,锐气十足,不易抵挡。防御此处的高桂滋17军奋力抵抗,战至24日,不过短短一天多时间,高桂滋守军伤亡超过千人。

高桂滋要求就在后面几公里处的晋绥军孙楚33军给予支援,但孙楚借口兵力不足,按兵不动。

高桂滋又苦撑几日,仅仅该军下辖2个师的其中1个伤亡了2600多人。除了兵员损失很大以外,由于日军火炮封锁,连饭都送不上来,前线官兵3天没有吃饭。

这几天又是大雨,高军官兵站在积水齐腰深的战壕中作战,非常艰苦。

加上从南口战役开始,高桂滋17军一路连续作战,一路都是急行军,前后战斗了2个多月时间,并没有一时一刻的修整。此时17军的全体官兵都非常疲惫,实在不能支持。

而孙楚33军并没有和日军交过手,是一个整编满员的军。这样一支部队,居然就在高桂滋部后方按兵不动,这不得不让人有所想法。

高桂滋军长是个直肠子,他认为晋绥军显然是准备用自己部队挡在前面,由自己造成日军较大消耗以后,晋绥才上来作战,捡现成的便宜。

对此,高桂滋自然感觉忍无可忍,他立即跳过33军军长孙楚和集团军司令杨爱源,直接给阎锡山发报求援。没想到阎锡山的意思跟孙楚没什么不同,最终只得到阎锡山的口头承诺。

此时的高桂滋不觉恼羞成怒,开始准备蛮干了。

高本来就是西北军冯玉祥麾下的一个师长,后自立门户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军阀,手下有一个师,也就是84师几千人的兵力。此次和李仙洲主要是山东人的21师合并为17军,主干官兵基本都是军阀出身,全军从上到下对军阀这套都是很熟悉的。

高认定晋绥军山西佬明显是用他们西北军顶在前面挡日本人。

其实让17军挡鬼子不是说就不能挡,但晋绥军至少也要一起挡啊,这才是两军合作的样子。就算是当时江湖上打群架,也是要讲规矩的,不能你不上在旁边看着,像孙楚这样做就是不讲规矩。

现在晋绥33军一个满员的军按兵不动,让高桂滋1个残破不全的军自己去挡,完全就是不是自己生的儿子不疼,就是让他们做替死鬼嘛。

所以高桂滋最后坚决要求撤退,并且由马上就要赶到战场的郭宗汾的晋绥军预备2军接防,不然自己部队就放弃阵地后撤。当时高桂滋电报全文为:再无援军,只有出于冒犯军令进行撤退之一途。

晋绥军没有办法,决定派出小股部队应付一下高。

高桂滋一个旅的阵地,晋绥军仅仅派遣2个连来接防。

但有两个连,总比一毛不拔要好。在这两个连到了以后,高桂滋军的军官让他们进入阵地协助防守。没想到这2个连的晋绥军却说:我们是奉命来给你们壮声势,帮你们提高士气,不是来打仗的。

听到这句话,高桂滋的军官们差点气吐了血。

后来在高桂滋军官威逼利诱下,这2个连最终勉强同意进入阵地协助防守。

结果又出了大笑话。

这2个晋绥军连刚靠近阵地,就发现日军重炮雨点一样打来,他们赶忙停止行军,原地卧倒不动。

稍后他们又看见日军密集冲锋上来,高桂滋部奋勇和日军肉搏,大刀对刺刀,杀得四处血肉横飞,尸横遍野,人头在地上乱滚。

这2个连上上下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自发的立即转身后撤,飞一般的跑了。他们仓皇的钻入一个山沟埋伏起来,连头也不敢抬,至于接防阵地也就再也不用想了。

当时双军已经激战整整6天,日军21旅团21联队攻破了高桂滋17军主阵地,17军伤亡惨重,粮弹耗尽,无力继续作战了。

旅长高建白问军长高桂滋怎么办,要不要组织反攻。

高桂滋愤愤的说:管他娘呢,我们撤我们的。难道山西是我们的地盘?这是他们晋绥军的地盘。我们就因为保家卫国来山西跟日本鬼子拼命,晋绥军几万人却躲在我们后面,用我们去挡鬼子。我们守了这几天,伤亡这么大,也算对得起他们了……

团城口由此失守,平型关全局震动,但防线仍然顽强。

对此晋绥军的军长陈长捷居然愤愤不平,在回忆录中大骂高桂滋放弃阵地,还说高桂滋比放弃张家口的刘汝明更该杀。

高桂滋后来差点为此掉了脑袋。

在高桂滋军后撤的时候,郭宗汾的预备2军已经赶到一线战场。

郭宗汾奉命反攻,夺回高桂滋军失去的阵地。

郭宗汾军的3个旅全线进攻的同时,阎锡山也命令林彪的115师配合切断日军补给线。

结果郭军出击的时候,却意外遭遇日军的反冲击,两军发生混战。同时平型关正面的孙楚33军也和日军激战不止,国军第一轮反攻开始。

从9月23日到26日,双方反复争夺东跑池等地,来来回回形成拉锯战,到处都是血战,遍地都是尸体。

27日,孙楚33军独立8旅孟宪吉旅长亲到阵地督战,看到一个营战士血战整整5昼夜,原有500多人的一营,只剩148人。

虽然国军损失很大,但毕竟兵力远多于日军,日军21联队在平型关一线被国军包围,伤亡惨重,处境非常艰难,大有被全歼的态势。

也就在正面激烈火拼的时候,八路军利用21联队的自顾不暇,乘虚在平型关后方伏击了第5师团21旅团的一支后勤辎重部队,歼灭了8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都不是野战部队。

由此,日军21联队的后勤也在之后几天内基本断绝。

此时在后方的板垣征四郎得知21联队被包围,辎重部队也遭受袭击的情报以后大惊失色,他紧急调动手上仅有的21旅团第42联队从蔚县迅速开往平型关一线。

日军一个联队近有4000多人,不可能有效对付数万国军。

由于自知兵力不足,却实在无兵可用,板垣征四郎被迫向北路察哈尔派遣军司令东条英机求援。

东条英机还算仗义,他命令正在从大同南下的察哈尔派遣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以十川次郎第1联队为骨干,组成十川支队赶赴平型关增援第5师团。

于是两支部队约1万大军赶来增援,都沿着公路急速前进。本来阎锡山给八路军的命令是彻底切断平型关公路,但当时负责切断后勤补给线的八路军115师因为畏惧日军大部队回来报复,此时早已经放弃伏击阵地撤退了。

日军沿着公路前进并没有遭到什么抵抗,迅速赶到平型关前线。只是在路上,他们看到了辎重队被八路军115师伏击后,几乎全军覆没的所谓惨状。

在这支生力军的支援下,日军在平型关又扭转了局面。日军用轻重火炮猛烈轰击晋绥军,一度将郭宗汾军长也包围起来,情况转为对国军不利。

见郭军并没有获得决定性胜利,反而陷入苦战,焦急的阎锡山紧急命令作为平型关战役预备队的陈长捷61军立即支援(当时在代县待命),并且命令晋绥军能力最强的大将傅作义统一指挥平型关战役。

61军因为原军长李服膺被杀,全军非常震惊,士气迅速恢复,战斗力也大为增强。

而军长陈长捷虽然傲慢自大,持才辱物,却也是晋绥军中最有名的战将之一,军事能力相当了得。

61军放弃雁门关附近的代县阵地,火速杀入平型关一线。

由于军情紧急,该军冒着倾盆大雨全力行军,路上来不及生火做饭,每个人吃几个冷饭团代替。

陈长捷61军进入战场后,一举扭转了平型关战役的局面,郭宗汾预备2军,孙楚33军,高桂滋17军各部也同时全线出击,开始了国军对日军3个联队的第二轮进攻。

日军防御能力比进攻能力还要强过一大截,期间战斗极为惨烈。

日军固守某一点就死守不撤,轻重机枪配合掷弹筒和九二步兵炮形成一个完整的火力圈,如果没有火炮和重机枪进行火力压制,是极难攻进去的。

而日军作战斗志也非常顽强,林彪115师在平型关战斗中歼灭日军800多人。按照全世界军事常规来说,一般俘虏率至少在百分之十以上。对于四面被全部包围的军队,被俘人数有时候占到参战总数的一半以上。

但115师在平型关战斗中居然没有捉到一个活的,可见日军防御之顽强。

平型关战役中国军也没有俘虏多少日军,其中有一次俘虏6个日军,也是1个军医带着5个卫生兵而已。

当然,国军作战也非常英勇。

晋绥军61军434团奉命向鹞子涧日军发动进攻,434 团与敌奋力拼杀一举占领鹞子涧,却因突入太深而陷入日军包围中。

团长程继贤与全团千名官兵誓死不退,和日军多达一个联队的兵力血战数小时,结果大部壮烈牺牲,仅有100多人侥幸突围,其中军官仅有团副郭唐贤、营长张景舜及一通讯排长三人,他们还是奉命率部突围的。

程继贤是山西太古人,殉国时年仅27岁。由于该团誓死抵抗,日军的伤亡也非常惨重。

经过国军数日猛攻,日军前后伤亡数千人,补给线也非常不稳定,完全陷入了颓势,开始转为完全的防御。

平型关重要军事据点被晋绥军反攻一个个占领,日军步步后撤,已经出现力不能支的溃败征兆。

双方就像两个筋疲力尽的拳击手,摇摇摆摆的勉强支撑,暂时谁也无法打倒对方。

力量上是国军占优,但由于缺乏有效攻坚武器,短时间内想吃掉日军不太可能。而日军更惨,从大的战略上来说日军已经被国军包围,处于绝对的劣势。

日军补给相当困难,且不谈一线补给运输艰难,就连后方蔚县等地的补给都需要千里迢迢从天津港运来,数量完全赶不上消耗。

最后日军仅靠空投勉强支持,一遇到阴雨天气,空投也就中断,日本兵就没有东西可吃。这样消耗下去自然是日军全军覆没,而国军后勤补给线畅通,又有当地老百姓的支持,是经得起消耗的。

当时日军盛传国军要求被包围的第5师团立即投降,还下达了最后通牒,这是日军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由此被日军内部引以为奇耻大辱,所以第5师团的名声在日军中也并不好。

阎锡山见第5师团已经力不能支,决定一鼓作气消灭这股日军。他下令调动最有战斗力的晋绥军傅作义35军参战,甚至亲自赶赴35军阵地鼓舞士气。

在阎锡山看来,如果平型关的第5师团被歼灭,那么单靠东条英机察哈尔派遣军的3个旅团根本不可能攻入忻口盆地,山西至少在这半年内就保住了。

35军军长兼任绥远省主席傅作义紧急调动还在雁门关的35军急行军开往平型关。35军下辖3个旅,装备是晋绥军中最好的,兵员素质也是第一流的,是晋绥军的王牌部队,是可以打硬仗的(平津战役时,35军被数倍解放军包围在新保安,该军坚守13天才全军覆没,军长郭景云开枪自杀成仁)。

如果35军杀入平型关,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就必败无疑了。

而日军侦察机发现35军的调动以后,立即告知板垣征四郎。

板垣当场惊出一身冷汗,一时间手足无措。

此时他的第21旅团和东条英机的十川支队共2万大军陷入国军四面包围中,正面打不破平型关,后退的唯一一条公路也被切断大半,真是退不了也进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打,就算国军将他困住不打,日军也绝对无法坚持10天以上。

不过,这个日本陆军中最有能力将领之一的板垣征四郎,并不像一些日本将领一样动不动蛮干,此时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他自知这样打下去难免全军覆没。日本军人最注重脸面,非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求援。

之前板垣已经被迫向东条英机求援,丢了一次脸,却得到了一个多联队的援军。

而此时局势比之前还要严重,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了。

板垣征四郎被迫厚着脸皮再次向东条英机求援。

难题就扔给了东条英机。这个后来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兴趣其实根本不在山西,而是在绥远。

因为他本来就是关东军参谋长,下属4个旅团也全部是从关东军抽调的部队,关东军唯一的敌人就是苏联。当时关东军所控制的伪满洲国除了南面以外,其他三面都在苏联军队的战略包围下,这样关东军寝食难安。

而中国的绥远,察哈尔同苏联控制的傀儡国外蒙古接壤,一旦占领这两个地方,也就稳固了伪满洲国的西部,从战略上将苏联红军和日军拉到了一条线。日军不再畏惧四面受敌,而苏军则需要防御察哈尔绥远(近内蒙古一部)长达上千公里的国境线,防止日军突袭外蒙古,切断西伯利亚铁路,从而切断苏联远东部分和欧洲部分的联系。

所以绥远是关东军志在必得的(当时察哈尔省大部已经沦陷)。

而此时由于晋绥军基本都进入山西作战,绥远仅有少量骑兵部队和地方民兵武装,非常空虚,正是日军千载难逢的良机。

所以东条英机在攻陷大同以后,本来是准备立即进入绥远作战的。

此时接到板垣征四郎的请求,他权衡轻重,总不能看着板垣第5师团在平型关被国军歼灭。东条也没有其他办法,被迫出动3个旅团放弃西进绥远转而南下,连续占领平鲁,朔州(攻占朔州时日军屠城,杀了3000多老百姓)等地,随后全军突袭平型关侧后的茹越口要地。

茹越口,位于山西省内长城的雁门关与平型关之间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整条阵地的薄弱点。由晋绥军杨澄源第34军第203旅梁鉴堂一部驻守。

本来雁门关一线有高达3个军的晋绥军和刘茂恩1个军拒险固守,日军别说是3个旅团,就算3个师团,短时间内也无法攻破。

而茹越口又是自古以来攻破雁门关平型关的重要通道,远的不说,仅仅10年前北伐期间,张学良的东北军就曾经强攻茹越口被击退。

这种兵家必争之地,一定要使用重兵配合坚固阵地死守。

让人没想到的是,晋绥军杨澄源军长,王靖国军长居然忽视如此重要地方的防御。由于东条英机3个旅团在长达20天时间内没有进攻雁门关防线,这几个军长错误判断他们可能向绥远进攻,所以也放松了防御。

就在这时,日军以第15混成旅团1个联队3000多人兵力在40门大炮的掩护下突袭茹越口,驻守此处的晋绥军梁鉴堂旅仓促应战,遭遇悲剧性失败。

由于准备不足,该旅没有占据茹越口后方极为适合防御的铁角岭,而是只是将部队放在地形并不险要的茹越口,准备守不住阵地再转移到铁角岭。

日军为了攻占茹越口,使用了40门重炮,其中包括一批超大口径迫击炮。这种迫击炮虽然射程不远,但威力非常大,对于晋绥军这种并没有永久性防御工事的部队有着极大的杀伤力。

结果该旅在日军猛烈进攻下,仅仅几小时内就遭遇极为惨重的伤亡,一线部队被日军炮火大量杀伤全线溃败,自发向后撤退,已经不可能转移到二线阵地铁角岭继续作战。

当时梁鉴堂旅长还是很英勇的,他见情况紧急,该旅大部溃散,却无力阻挡,于是率领仅剩的一个预备队第3营奋力迎堵。

在明知守不住的情况下,该营以自杀性的方式挡在日军进攻路线上,以300多人阻挡10倍数量的日军,最终全军覆没。

旅长梁鉴堂英勇的在阵地上坚持到最后一刻。

他的颈部先被日军重机枪射中一弹,血流不止,卫兵准备强行将他背下去治疗,却被他用力推开,在梁旅长拿着手枪,浑身浴血继续指挥部队防堵的时候,他的头部再次被日军重机枪击中,当场壮烈殉国。而该旅退到忻口时仅剩一个团兵力。

梁鉴堂旅长是河北蠡县人,殉国时年仅40岁。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