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02:大同战役溃败和李服膺掉脑袋(2/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零二(新抗战系列之二十四)

阎锡山是个实干家,单单这条长达800多公里的同蒲铁路就在抗战中发挥重大作用,晋绥军兵员物资都通过它运输。这条铁路也一直用到今天。

再回到民国来看。

中华民国的军阀的能力多从三个方面来看,就是军事,政治,经济。

四大军阀头子中的李宗仁白崇禧强于军事,他们的桂军战斗力强大,是一支劲旅,号称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实际上包括日军在内,没有一支部队敢于小看桂军。

李白的政治手段也还算不错,尤其以李宗仁最为出色,对付其他大小军阀还是没有问题的。

可惜李白两人斗不过最厉害的蒋介石,接连被蒋介石用政治手段玩于股掌。期间还被蒋介石收买了桂军大将李明瑞,俞作柏等人,导致桂军全线崩溃,李白两人也仓皇出逃国外去了,险些完蛋。

至于经济能力上,李白就不擅长了,甚至可以说不怎么懂。他们控制的广西省经过长期发展也是一个穷省,经济总量连邻省的六分之一都不到。

李白由于政治上的短腿导致遭受过毁灭性的失败,虽然最终死而复生,但毕竟元气大伤,长时间无法和国民中央政府对抗。

而经济上的短腿则让广西省经济很差,也就导致只能维持3万多桂军正规军的存在,成不了气候。这点军队顶多自保,无力进攻,桂军虽然最终保持到了1949年,但其实如果不是解放军的胜利,桂军怕是早就被蒋介石消灭了,李宗仁和白崇禧也绝对不可能一个是代理总统,一个是国防部长。

而冯玉祥呢。老冯军事能力很强,他的西北军很有战斗力,能打硬仗,在抗战中也是比较有名的。冯玉祥练兵的方法和军事作战上也有一套,手下颇多战将。西北军几乎跟全国各派系军阀都交手过,抗战期间多次和日军血拼,台儿庄战役中防守台儿庄的孙连仲部就是西北军。

冯玉祥此人政治能力平平,比起李宗仁还差了很多。虽然他自己左摇右摆,唯利是图,但手法低劣,缺乏远见,曾经多次被人用政治手段欺骗,导致最终玩完。

在中原大战被所谓的盟友阎锡山玩了一下,自己率部猛攻,阎锡山却乘机率部后退。结果阎锡山保护了自己的部队,西北军却几乎全军覆没,曾经40万的规模最后仅剩下3,4万人,冯玉祥由此退出军界,后来在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和抗战中鲤鱼打挺了几次,无奈真的只是俯卧撑而已,最终被烧死在黑海的苏联船上。

至于经济手段上来说,冯玉祥就更差了,控制地区一片混乱。青海回族的娃娃将军马步青还组织了什么黑虎吸冯军,反抗西北军,搞得到处乌烟瘴气。而治理地方上,西北军将领也是两眼一抹黑,通过铁血手段维持一方治安,也就是镇压,暗杀,勉强保持地方稳定而已。

由于只有军事能力很强,所以冯玉祥也是较早完蛋的一个军阀,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那么唯一称得上比阎锡山厉害的,就是东北王张作霖了。

马匪出身的张作霖军事能力不用说了,就像以前在这片土地上的满清酋长努尔哈赤一样,是马背上打来的东三省。当时东北三省到处都是大量的蒙匪,满匪,多如牛毛的土匪,各种野心军事集团和地方军事力量,人人都想染指这块富裕的土地。张作霖用了短短10多年时间就完全控制了东三省,相当的了不起。

他政治能力也相当了得。当时东北的北半部盘踞着依靠中东铁路侵略中国的苏联,南半部又盘踞着日本鬼子。张作霖其实两个都惹不起,他却巧妙的周旋两者之间,得到日本的倾力帮助,甚至让日军帮忙出兵击溃了叛军,最终张作霖入主关内,打垮了直系军阀吴佩孚,成为被世界承认的中国合法政府。

经济能力上,张作霖占据富饶的东三省,经济上可谓全国第一,建立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军工体系,还建立了一支多达40多万的东北军部队。

可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作霖和阎锡山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日本人支持他,所以才发展的这么迅速。

但是张作霖不过是利用日本人,其实并不甘心作儿皇帝。与狼共舞,养虎遗患,最终张作霖玩火自焚,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注:一说是苏联特工所为)。随后在张学良的领导下,张作霖苦心经营几十年才得来的东北地盘和东北军,不到10年就被败光了。

所以说,张作霖其实也是失败的。

那么在当时的中华民国,阎锡山可谓资格最老,能力最强的军阀了。

从1911年成为山西王以来,到1949年被解放军打走,阎锡山前后做了38年的山西王,是民国的吉尼斯纪录。

能够长达40年屹立不倒,这又谈何容易。

根据统计,民国历史上旅长以上的大小军阀多达1800多个,但最终留下还在位置上的有几个人?满打满算不超过10个。其他不是被杀,被放逐,自己隐退,就是归于别人麾下,不再是一方诸侯了。这10个人中间,阎锡山如果称第二,怕是也没有人敢称第一。

40年的政坛不倒翁,在于阎锡山的能力非常出色。

他的政治能力上面已经说了,在直奉战争之前足可以看到阎锡山的手段。

可以说阎锡山一辈子除了抗战中跟中共合作吃了亏以外,政治上没有犯过太大错误,中原大战反中央也是迫于形势,先下手为强而已。

阎锡山治军颇有能力,他的晋绥军是国军中一支不小的力量,一直雄踞北方。

他经济能力也很强,山西一度发展为华北最富裕的省份。

*山西和晋商文化*

山西省并不是一个适合建军和发展经济的好地方。

不错,山西在明清时期确实相当富裕,这主要是得益于所谓晋商的文化,来自于从外面流入山西的银子,而并不是说该省发展的有多好。

山西自古以来是农业不发达的省份,由于山地众多,良田很少,人口在清朝已经高达1000万,而适合耕种的土地其实也就是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等几个不算很大的盆地,其他都是不适合耕种的山地,很多老百姓没有土地。加上全省降雨不平均,气候又比较寒冷,农业产量较低。所以现实逼迫很多山西人必须外出通过经商谋生,晋商也就由此兴起了。

由于受自然条件以及民风的限制,山西全省直到今天并不怎么发达,虽然有大量的煤矿资源,却仍然是北方比较贫穷的省份,跟南方的差距也就更大了。

而晋商的富裕并没有像江浙粤的商人一样能够带动家乡富裕起来。

因为晋商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人,而是政商结合,或者说官商勾结的产物。

其实再直白一点说,晋商不过是官府的手下而已,他们同军事上为政府服务的士兵,秩序上为政府服务的文人师爷官吏,根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活动的领域是经济而已。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中的薛家其实就是晋商式样的商人,他和朝中权贵有很好的关系,获得皇宫的官方采购权,连皇室的棺材都交给他采购。他们甚至和大贵族联姻,从而成为所谓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超级富豪家族。

明朝清朝山西商人主要靠勾结官府获得最大的利益,而并不是说自己的经商能力有多强。他们引以为自豪的贩卖盐,茶等获利极大的生意,都是依靠买通官员得来的特许权,从而得到大量垄断利益。

中国几亿人口要吃盐,需求量惊人,盐价格又很贵,那么盐的销售就是暴利,盐商自古在中国都是极富的。

而中国也是茶叶消耗大国,国外洋人也需要数量惊人的茶叶,不谈国内销售,就是对国外销售量的利润也是极为巨大的。

自然,就跟今天垄断石油,通讯,煤矿的国企一样,这种垄断性的生意不管谁来做,哪怕是个低能儿做董事长,都会赚得盘满钵满,只是老萨不懂为什么中国垄断企业还好意思声称自己都是亏本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晋商就像现在中国的垄断企业一样。

但这种经营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违背自由经济规律的,不可能长久。而官商勾结受政治影响很大,由于为某些政权效力,一旦该政权消亡,晋商必遭很大打击。

明朝比较腐败,晋商通过收买各级官员获利很大,但明朝灭亡时候,晋商就遇到灭顶之灾,一度差点全部完蛋。

好在他们非常精明的及时转向,全部投靠当时还是异族敌人的满清,提供给满清大量的军费和物资支持,并且和他们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交易。

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得到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宁、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等八大晋商的资助,所以满清建国以后,晋商就再次找到了政治靠山。

可惜此举就是儒教所谓的见利忘义,当时的汉人百姓对晋商比较不满,骂其是忘了祖宗的奴才,满清鞑子的走狗。

清朝初期和中期晋商也是一帆风顺,当时山西富商极多,非有几十万银子的身价不敢说是有钱人。

可惜,就像上面说到的那样,晋商的富是短时间的,或者说政治投机的产物。晋商相比同时代的徽商,就算目光短浅了,而徽商跟后来的江浙沪商人相比,更是算是土财主一类。

晋商通过各种垄断生意大赚钱以后,并没有像后来江浙沪商人一样在老家兴办实业,作坊,工厂,进行技术上的改革,保证家乡的长期发展,而是仅仅把银两寄回老家,买房子买地做起了土地主而已。

在当时土地是传统投资,有了土地可以稳定的收地租,可以传很多代。但土地的收入是有限的,大地主其实对当地的发展没有什么帮助,甚至土地大规模兼并还起到阻碍的作用。

现在山西有很多著名的大宅,比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都是这样。

有钱不去继续投资发展,而是买这些无法升值的东西,顶多只是富了自己。一旦晋商失势,依靠这些东西只能坐吃山空,这最终也导致了晋商的彻底失败。

果然,恶果很快显现。

清末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清政府腐败,由此晋商逐步失去了垄断的经营权。

比如同治皇帝时期,俄国人靠武力打来了《中俄陆路通商章程》,从而享有一些晋商没有的特权,可节省大笔运输费用,所以俄商贩茶业务扶摇直上,使得晋商垄断两湖的茶叶贩运事业一落千丈。常驻俄罗斯商贸城市恰克图中,销售茶叶的晋商本来有120家,这个条约签订以后短短4年后减少到4家。

至于清末开放了对食盐销售的限制以后,徽商,江浙商人很快抢走了晋商的市场,盐的销售也不是晋商垄断了。

盐,茶这两项最值钱的生意失掉以后,晋商仅剩下钱庄和票号的生意勉强支持。

山西省三面是山,一面是大漠,自古都比较封闭。山西民风也比较保守,安于现状,甚至可以说不思进取(老萨没有攻击山西人的意思,客观评价)。

这时候晋商又体现了自己的目光短浅,面对国内银行业的兴起,传统金融业的衰落,晋商根本无视,依然墨守常规。

结果很快老式的钱庄票号在银行的冲击下逐步瓦解。辛亥革命以后政府开始支持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银行大量出现,晋商的票号无法与其竞争,随即纷纷倒闭破产。甚至著名的平遥古城的日升昌票号,在强盛100年以后也因为亏损300万两白银而破产,由此,晋商基本消亡,只剩下吃老本后代土地主了。

著名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说的就是晋商的故事。晋商后代依靠祖上的一些产业坐吃山空,骄奢淫逸,除了娶一个个的小老婆,抽大烟,赌博,留在家里玩女人以外,已经没有一点外出谋生的意志了。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山西已经不复明清时期的富裕,相比周边的河北,河南也好不了多少了,完全是一幅暮气沉沉,奄奄待毙的样子。

*超级实干家阎锡山*

阎锡山自己是山西人,又有过留学经历,深知山西和山西人的弱点。他入主山西以后,改变了晋商的缺点,开始建设比较现代的农业和工业。

阎锡山控制山西的38年间,除了不可避免的抗战和解放战争,他尽一切力量将战争挡在山西省外,从而保持省内的稳定。

有了稳定,才会有发展,自古以来也没有战乱地区发展起来的先例。

自从和护法军作战大败以后,阎锡山立足于发展山西经济。阎锡山和现在很多夸夸其谈的政客不同,实事求是的说,他是一个实干家,有军人的务实态度。他对于山西经济的发展非常务实,雷厉风行,说了就做,从不打马虎眼,从不提出过高的口号,也不胡乱想当然的做事。

据说以前中共高层会议上,一个高层就曾经说大跃进好大喜功,还不如阎锡山实在,少说话,多做实事。

从1917年开始到1927年10年时间,阎锡山主要采用让民间休养生息的方法,恢复山西省的元气。

农业上阎锡山宣扬六政三事,六政: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不缠足),剪发(剪掉满清时代男子留的辫子);三事:种棉、造林、牲畜),同时兴修公路、铁路,建工厂,埋头经济建没,扩充本省实力。

推行这些东西的时候,阎锡山采用无为而治的方法,并不是采取强制性措施,而是从侧面引导老百姓,让其自愿去做,并且尽力为其解决困难。

比如为了解决水利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阎锡山允许先贷款给农民以后分几年时间偿还,解决了农民资金不足的最大问题。山西省北部大同等地区降雨严重不足,对水利工程是极为需要的。

又比如在发展蚕桑业时,阎锡山不仅设置专门推广机构,还向农民免费提供养蚕技术和管理服务。

他虽然急需资金发展经济,建立军工企业,却不像其他他军阀一样横征暴敛。期间他也曾经收过一些税收,比如住房税什么的,结果被学生一顿游行闹事,把省政府都砸了。阎锡山虽然是军阀,多少还是留学过日本的。他没有强力镇压,最终同意学生的要求了事。之后开始用其他手段搞钱,比如通过用新技术铸造和发行铜元代替老的铜元的办法,五年赢利360万,获得了急需的资金。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