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93:德械师血洒虹口杨树浦(4/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九十三(新抗战系列之十五)

在虹桥的中国军队

激烈到什么地步,主攻的德械88师2个旅长中,当天就殉国了一个。

黄梅兴是128战役中的悍将,他当时是一个264旅528团团长,曾经亲自带领部队冲锋,由此得到一个黄老虎的称号。

战斗一开始他立即赶赴一线指挥,由于城市战的特点,各种建筑物遮挡很多,后方很难观察到一线的情况,指挥官想要有效指挥,最大程度减少部队伤亡,就必须将指挥部尽量向前。

但由于城市战的特点,双方往往只相距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在一线指挥是非常危险的。

但黄梅兴为了有效指挥,居然将指挥部推到刚刚占领的爱国女校第一线。

在这样高效的指挥下264旅的战果很大,连续攻占数个日军固守的阵地。

不过激战中日军几发大口径迫击炮弹轰过来,正中264旅旅部,黄梅兴旅长腹部被炸开,当场殉国。一同在指挥部的参谋主任邓洗中校以及通信排共30多人也全部殉国。

他是国军在淞沪会战中殉国的第一个将军,殉国以后国府追赠中将军衔。

在激战中,88师伤亡不轻,仅仅264旅伤亡1000多人,527团的10个连长中就有7个连长殉国,这还仅仅是1天的战斗伤亡。

日军这边也有重大伤亡,外围阵地基本都被占领,核心阵地也开始动摇。国军奋勇进攻的势头让日军海军陆战队正规军也心惊胆寒,驻守丰田纱厂的一个中队,以及浦东地区的500多日军仓皇放弃现有阵地,全部退回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这在以往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正规军如此,非正规军日侨义勇队等都吓破了胆,纷纷要求赶快派遣援军来。

双方由于伤亡不轻,都无力继续作战,15日白天和晚间进行大规模调整。张治中开始意识到虹口由于防御阵地坚固,暂时无法打下,转兵猛攻杨树浦一线。

16日开始,87师88师全线出击,猛攻杨树浦一带的日军。两军激战整整10个小时,期间无比激烈。冲锋上去的国军战士被日军轻重机枪拦阻在街道上,无法前进,就冲入街边房屋,在房屋和房屋之间炸出缺口,从一栋房屋走到另一栋房屋,或者在房屋之间窗口架桥来前进。

步兵和工兵以及少量平射炮部队配合前进,这样连续摧毁了17个日军据点。

但再次遭遇了日军海军俱乐部这样的坚固要塞型据点。它四面都是空地,周围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掩护,日军炮火又特别猛烈,冲上去的很多国军战士阵亡了,剩下没死的不愿意后撤,就用战友的遗体垒起来,推着一寸寸前进。

这不是什么金陵十三钗里面胡扯的肉盾,而是真真实实的历史。

这个场景震撼了当时的很多日军士兵和国军战士。甚至几十年后的今天,他们还能毫不费力的回忆起这个场面。

要知道日军堪称二战中作战最死硬的部队,太平洋战争中搞了很多玉碎战(也就是全军覆没),每到最后时刻甚至剖腹自尽。

但见到国军如此惨烈的进攻,日军官兵无不为之震动,这是他们也做不出来的壮举。

该日,国军以相当惨重伤亡攻占大片日军阵地,87师一部甚至攻击到日军海军俱乐部。日军此处指挥官眼见守不住,赶忙向特别陆战队司令大川内穿要求增援。大川将其剩下的全部机动部队,包括坦克部队,陆战队第8大队,甚至第1水雷战队陆战队(水雷艇上的水兵编组成)。当时国军缺少强有力的反坦克武器,平射炮在日军重炮轰击下行动困难,只好暂时停止进攻。

但这一天进攻让第3舰队司令长谷川清感到再也无力支持。

他在16日两军激战的当天中午,就赶忙向日军军部要求增援,电报中称:我陆战队数日来全体坚守战线,虽士气极为旺盛,但以寡敌众,连续奋战,持续一周实感极为困难。因此,一日也不能等待动员(要求立即增援比较委婉的说法)。

日本军部接到这份电报以后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他们刚刚已经发过电报,让长谷川清防御6天即可,援军就会到达。

以日军军部的观点,总不可能连6天也守不了吧,毕竟长谷川清还有1万多士兵和海军,空军掩护呢。

按照计划增援的2个师团在23日就可以赶到上海,所以日本军部并没有做回复。

但长谷川清头脑还是清醒的,见8月16日中午发去求援的电报没有反应,他在晚上19点又发了一份急电,不再用日本人惯用的客套语气,干脆开门见山的说:今日激战,我陆战队蒙受惨重损失。虽士气仍极旺盛,誓死维持战线,由于疲惫及兵力损耗,很难再维持6日,如果急派国内兵力有困难,请考虑先将旅顺待机的特别陆战队迅速派来。

向其军部发去两份急电,说国军在上海攻击猛烈,怕是守不到6天就会全军覆没。

由此,日本军方大惊失色,但手头部队一下子无法赶到上海。于是他们只好割肉补疮,日本军部在8月16日当晚下令,在旅顺口待命,原准备强行登陆青岛的横须贺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吴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共两个大队约1400人,以及佐世保海军陆战队两个大队约1000人全部暂停作战计划,船只改道增援上海。其中第一支部队在18日赶赴上海。

除此以外,他们命令在国内备战的甲种第3师团和第11师团立即乘船赶往上海增援,由此,淞沪会战的目的达到了。日军开始将重兵投入淞沪战场了。

16日晚,蒋介石也知道日本援军可能就要增援赶到,下令张治中必须短时间内强攻,尽量消灭这股日军。

当时98师夏楚中部已经增援上来,36师也快到上海了。

于是17日又猛攻一天。此时日军已经全部退守核心坚固工事,其他所有次要阵地和据点全部被国军攻占。国军重炮无力摧毁这些工事,又不能不上,只能利用人海战术冲锋,激战一天,虽然造成日军一定伤亡,但进展不大。

18日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双方又暂时停战一日。

此时蒋介石已经对张治中的能力有了怀疑,他在18日任命陈诚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实则准备取代张治中的位置。

19日陈诚带着德国顾问赶到上海一线,经过仔细观察,认为张治中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如果开始集中所有兵力攻击一点,现在已经将日军消灭了。

德国顾问认为现在87师,88师伤亡较大,尤其88师损失很重,战斗力锐减,加上日军增援部队已到,而且也逐步掌握了制海权和制空权,看来很难挽回败局了。

此时德国顾问向陈诚建议采用败中取胜的办法,就是所谓铁拳战术。

现在日军阵地是一字长蛇阵,那么铁拳就要砸在蛇的七寸上。

这个七寸就是汇山码头,要主攻汇山码头,将日军阵地从中切断,然后分别吃掉,当时主攻部队则为刚刚赶到上海的宋希濂36师和陈诚18军的夏楚中的98师,以及伤亡较少的87师。

陈诚对于此战比较重视,特地命令从南京赶来的装甲团坦克2个连以及平射炮2个连参战。

这些坦克都是从英国购买来的维克斯轻型坦克,这种坦克装甲厚度只有几毫米,勉强可以抵抗步枪子弹,防御力很弱,怕是几个手榴弹就可以炸毁,根本不能用作城市战。

但此时国军仅有这点家当,不用就没得用。

张治中战前曾经和坦克1连连长郑绍俞少校商讨过如何作战。当时郑绍俞少校说:我的坦克太差,日军的火力过猛,我们很难攻进去。

张治中也没有别的办法,他着急的说:那不行,你的坦克攻不进去,我的步兵怎么进去。如果攻不进去别来见我!

结果36师以一支500人的敢死队冲锋在前,在营长刘宏深少校指挥下,集中全师的火炮和坦克部队为其开辟道路。该部敢死队经过血战,一举冲入汇山码头,坦克1连冲锋在前,以仅仅几毫米的装甲面对日军203毫米口径舰炮。最终虽然击毁了不少日军火力点,却连接被日军火炮密集轰击,1连6辆坦克全部被击毁,2连6辆坦克被击毁5辆,连长郑绍俞少校和郭恒建少校(都是黄埔六期生)以下该连所有官兵基本都壮烈殉国。

其中1辆坦克被击中传动系统,导致无法移动,按照一般军事常识成员就应该弃车了。

但当时国军步兵正在冲锋,这辆坦克成员为了给步兵火力支援,咬牙不撤,猛烈开炮射击。

结果这辆坦克被日军重炮盯上,被猛烈轰击,最终全车发生大爆炸,该车的射击才停止。

中国最初的装甲兵没有丢中国人的脸!

国军500人敢死队拼死冲入汇山码头,2000人后续部队紧跟其后。日军力不能敌,在36师冲击下一部几百人的日军溃散。当时两面是江,一面是36师进攻部队,没处可逃,只好仓皇逃过外白渡桥,进入了英租界,被英军全部缴械,关押在外滩公园。

这件事后来还被英军拍成照片,刊登在报纸上,让日军大大丢了脸。

但残余日军固守汇山码头一座水泥建筑,架起几门速射机关炮顽强抵抗,而建筑物外面有一道坚固的铁门阻拦。

当时上海租界的铁门,一个就有好几吨重,子弹都打不穿,手榴弹也炸不动。

眼见没办法,500人国军敢死队在团长胡家骥带领下,居然冒着日军猛烈炮火攀爬铁门。要知道,在敌军猛烈射击的情况下爬上一个2米多高的铁门,是多么显著的一个目标。此举跟自杀没有区别,完全把自己当做靶子。但即使这样,也没能攻下这座建筑。团长胡家骥身中5弹,侥幸未死。

汇山码头旁边就是黄浦江,日军舰队用舰炮猛烈攻击,炮弹像撒豆子一样落下,打的周围成为一片火海,国军官兵根本无法站住脚。36师以很大代价苦等98师的增援。

但98师由于遭遇日军阻击,只能一间房子一间房子争夺,此时还远离汇山码头。最终36师实在无法坚持,撤退了下来。

但还有突在汇山码头最前方的一个排,就是不愿意撤退,最终全部殉国。

此战一共伤亡了2000多人,仅仅汇山码头就伤亡了500多人,日军伤亡也差不多。

36师旅长陈瑞河负重伤,指挥敢死队的刘宏深营长也壮烈殉国,年仅28岁,当时他刚刚结婚3个月。

此次攻坚的坦克两个连的英军维克斯坦克被击毁了11辆,仅有1辆幸存。

双方激战到22日夜,日军固守的据点已经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仅剩海军司令部,海军俱乐部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可是日军增援部队已经赶到,除一部增援被围困的日军外,稍后从23日起2个师团兵力在上海登陆,进攻作战已经算是结束了。

其实汇山码头攻坚战失败,也就意味着国军进攻作战基本停止,下面就是长期的防御作战了。

此次攻坚战失败,张治中有一定的责任。

日军以上万兵力防御坚固阵地,又掌握制空权制海权,重武器上有相当的优势,换成哪个来领导此次攻击也不太容易。

话虽如此,但毕竟张治中奉命准备了数年之久,为什么对战术的运用和重炮是否能够击毁日军核心阵地这种事情都不太了解。

最初将兵力分散使用,以两个师不到3万人分别攻击日军1万多人的阵地,就算单纯兵力上来说不过是2倍,如果算上战斗力的差距,顶多是略占上风而已。

二战无数次攻坚战,进攻一方至少集中数倍战力的优势。

以柏林战役为例,为了对付胡乱拼凑起来的100万纳粹德军,苏军使用了高达250万大军,4万门火炮,6000多辆坦克,7000多架飞机。

这样分散使用兵力,导致没有能够攻陷日军核心阵地。

等到调整战术集中主力攻击的时候,日军援军已经赶到,已经晚了。

最初进攻的时候,其实就算兵力分散也并非全无成功希望,如果集中重炮击破日军阵地,还是有可能获胜的。

但实际上150毫米重炮远距离轰击并不能有效击破日军核心阵地,如果想在远距离有效击毁这些阵地,就应该配备烧夷弹。烧夷弹并不是什么高级武器,如果中国方面想买,德国人还是愿意卖的。但根本就没人考虑到这点!

另外,如果将150毫米重炮抵近攻击,也还是有可能的。但一开始没有准备,后来想抵近射击的时候,发现日军重炮和空军已经封锁了前进道路,前进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在22日23日这两日突然从前线失踪了。从蒋介石到陈诚(新任的前线指挥官,和张治中各指挥浦西的一半兵力),顾祝同(新任第三战区司令,冯玉祥由于指挥不动非西北军的军队,已经奉命北上指挥抗战)都没有人能够找到他。

在这种十万火急的时候找不到一线指挥官,让人非常无语。

张治中自己解释是他有情况要向苏州的顾祝同报告,就从南翔返回苏州了。但就算是返回,哪怕是被撤职,手上的事情不交代清楚,怎么能随便走呢?

后来张治中投靠中共以后,一些国军老兵说他是因为看到战斗激烈,怕死了,所以逃到后方去了。这种说法不见得有道理。

而还有一些人说是因为张治中对蒋介石任命陈诚准备接任他不满,发脾气回苏州了。当然,这种说法也无从考证。

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蒋介石打电话痛骂了在苏州的张治中一顿,几天后解除了他的职务。之后蒋介石虽然还是很信任张治中,但再也不信任他的军事能力,后面再也没给他带过兵。

显然,淞沪这次攻坚战让蒋介石对张治中的军事能力给了个很低的分数,宁可后来重用老军阀张发奎,也不再用他。

而张治中后来担任湖南省主席的时候,又出了长沙大火事件,将长沙城基本烧毁。

解放战争时期,张治中在1949年的几次和谈以后,宣布脱离国民党,没有返回南京。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