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85:军阀就是军阀(2/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八十五(新抗战系列之七)

西北军最出名的就是大刀队

西北军团体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除了兵力扩大到一个师又三个旅4万以外,冯的手下战将更是云集,也就是所谓的西北军十三太保都在帐下。

十三太保中的孙良诚、孙连仲、韩复榘、佟麟阁、刘汝明、石友三后来都成为民国将领中第一流的人物,剩下的几个最差也当过师长级别的军官。

此时,原来袁世凯,陆建章安排在冯部的将领,基本都被排挤出去,剩下的军官都是冯玉祥的亲信,完全听从冯玉祥的命令。一个强有力的新锐军阀团体产生了。

一个人有了钱就不会满足于现在的地位,一个团体有了力量也自然想夺取更大的权力。冯玉祥此时不再满足于屈居直系麾下,开始试图自立为王。

很快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眼见主子直系军阀连连败退,大势已去,不愿意跟随直系沉船。

在奉系数十万银元的贿赂下,冯突然临阵倒戈,率领自己三个旅的亲信部队占领直系大本营北平,俘虏直系大总统曹锟,还赶走了紫禁城中的小皇帝溥仪。这一手在当时来说可谓火中取栗,不但占领了直系的大量地盘,也吞掉了直系的不少部队。

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后的1925年,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也就被称为西北军,由此西北军正式成为中国最强有力的军阀团体之一。

当时苏联为了对付直系奉系后台老板的英美日在华的势力,通过李大钊、徐谦同冯玉祥搭上线,开始援助西北军。由此西北军兵力扩大到步兵十二个师、骑兵两个师、炮兵两个旅、交通队一个团,共15万人规模。韩复渠,孙良诚,佟麟阁,石友三,马鸿逵,刘汝明,孙连仲等人分任各师师长。

这是西北军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不过期间他们也没有干什么好事,1926年318惨案爆发,北平的军警开枪打死打伤200多名示威抗议的群众,而这股军警就是冯玉祥的鹿钟麟部。死亡的47人中,有1人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刘和珍。

此次临阵倒戈的短期效应虽然很好,可惜此举犯了众怒,直系自然痛恨冯玉祥的背叛,奉系也深感冯玉祥渔翁得利(冯玉祥稍后还和奉军叛将郭松龄达成合作协议,郭松龄随即起兵,差点攻下奉系大本营沈阳,最后还是靠了日本关东军出兵才保住了沈阳,张作霖对此极为愤怒)。

直奉两派系军阀很快达成协议,准备联手进攻西北军,一举铲除冯玉祥这个反复无常的家伙。

当时奉军兵力高达40多万,直系收拢残部也有30万人,西北军这15万人无论如何不是对手。冯玉祥此时还算聪明,他见势不好,急忙宣布下野,逃到苏联求援去了。

这边直奉联军以泰山压顶的势头进攻西北军,西北军力不能及,防御了三个月后,全线溃败。曾经15万大军仅剩下3万多人退守西北绥远,甘肃,宁夏等偏僻省份,还面临着直系大军的追击。

此时冯玉祥已经在苏联同斯大林达成协议,他会支持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北伐,同时容纳中共在西北军中发展。

苏联随即提供给冯玉祥3万多支步枪,5000多万发子弹,300挺机枪,60门大炮和5万发炮弹。这批武器在当时来说,足可以武装6,7万部队。

在苏联的强力帮助下,西北军迅速恢复了实力,随即开始了大反攻。他们首先收复了陕西省,当时西北军一派的杨虎城和李虎臣已经被直系爪牙刘镇华的7万民军困在西安接近一年时间,城内老百姓冻死饿死10万人,甚至出现吃人现象。

冯玉祥部通过苦战占领了陕西省,随即进一步控制了西北,兵力迅速扩大到25万之众,随后以西北为后方全面进攻中原。

此时蒋介石的北伐大军在南方接连击败直系,新直系,鲁系主力。这些军阀败局已定,无力回天了,也无力将部队回调对付冯玉祥。

这边冯玉祥乘机进攻,一再击败直系奉系大军,并且将所部扩大到9个军,最终作为胜利者之一获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北伐结束以后,冯玉祥是参加北伐军阀中获得好处最多一个。他的西北军直属部队就有9个方面军,32个军,81个师,共40万之众,加上归属他的军阀部队总兵力高达50,60万人,兵力不少于蒋介石的中央军。

除以以外,冯玉祥的西北军还控制了包括西北和中原在内的大块地盘,面积接近中国的四分之一,比中央军控制的地域还大。

这是西北军最鼎盛的时期,也是第三个高峰。

开始走下坡

可惜,这次依然是好景不长。

北洋军阀被消灭以后,冯玉祥知道他最大的敌人就变成了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南京政府。冯玉祥随后多次反蒋,他以为自己兵力雄厚,又有阎锡山,唐生智,李宗仁等人支持,根本不怕蒋介石。

没想到刚刚开战,冯玉祥部下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这三个大将接连倒戈投靠蒋介石,他们带走了10万精锐大军,导致西北军元气大伤,接连惨败。

最终,冯玉祥同阎锡山,李宗仁等联手,孤注一掷的发动中原大战。在冯玉祥看来,只要消灭了蒋介石就完事大吉,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之流都不足为惧,将来中国就是他的。

于是,冯玉祥将所有本钱拿出来完全拼了,他将西北地区的全部兵力抽调到中原战场,后方基本没有部队防守,几乎是无人之境。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中央军经过苦战,终于击溃各路军阀貌合神离的联军。

在最后时刻,晋军领袖阎锡山为了保住自己的残余实力,拿出大量武器弹药和现款,谎称需要西北军协同晋绥军全力进攻,同中央军决一死战。

冯玉祥中计,不顾后勤补给已经用尽,官兵疲惫不堪,孤注一掷的集中残部全力进攻。而阎锡山却乘机将自己的晋军从前线撤退,将主力部队调回自己的地盘山西。

于是中央军乘虚而入,一举冲入晋军让出的阵地,很快切断了西北军的退路。这样一来,40万西北军打不过,又退不了,终于全军覆没了。

一部溃散,一部如吉鸿昌,孙连仲之流投降蒋介石,一部如庞炳勋,孙殿英之流脱离西北军自立为王了,最终西北军仅剩3万多人在宋哲元,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秦德纯等人的带领下被张学良名义上收编,暂居阎锡山的山西省一角。

这次惨败意味着西北军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再也没有恢复到曾经的规模。冯玉祥也就此下野,退出民国一流军阀的阵容。

张学良对这支西北军残部也不信任,因为他们有过借壳下蛋的先例。当年张自忠,韩复榘等人也曾经率部,在被直奉联军击败以后投靠山西军阀阎锡山。但他们很快又率部脱离晋军,拉着部队走了。

期间阎锡山派军队阻拦,还差点被他们歼灭。当时韩复榘还大言不惭的说:我们当时不过是借土养命,借你们的地方住几天,你们还真以为我们投降你们了。

所以张学良给了他们一个29军的番号和50万银元以后,就放手不管了。

当时西北军可谓穷困潦倒,要钱没钱,要地盘没地盘,士兵吃不饱饭,军服也没钱换,全身破破烂烂,黑瘦干枯,形同乞丐,西北军也几乎垮了。

好在中国的局势很快变化。918事变爆发,日寇入侵东北,张学良不战而逃以后,不但损失了东北三省的地盘,军队也有较大损失。日寇占领东三省以后,立即转兵威逼东北四省中剩下的热河省。

张学良深感兵力不足,不是日军的对手,就将眼光放在奄奄一息的29军身上。因为众所周知,西北军是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29军此时虽然落魄,骨架尚存,也有一定战斗力,是一个很好的帮手。

张学良将自己麾下的察哈尔省地盘交给29军,由此29军开进该省,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

察哈尔省是当时著名的穷省,该省大部分面积在长城以北,基本都是沙漠和草原,人口稀少,也没有什么出产。长城以南相对繁荣一些,但也只是相对好一些而已。

话虽如此,相比山西一角,察哈尔省也是29军眼中的天堂了。

29军在该省驻扎了半年时间,元气逐步恢复,更重要的是军心稳定了下来。此时29军的领袖已经从冯玉祥变为宋哲元,并且一直到抗战初期都是这样,冯玉祥失去了对西北军的控制力。

这也很容易理解,军阀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冯玉祥离开部队几年必然会失去对军队的控制。

宋哲元上台以后也扶持了听命自己的一批人,将西北军控制在他自己的手中。

后来冯玉祥搞了个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拉走了29军在察哈尔的一部分部队,还希望在河北的宋哲元给予支持。但宋哲元并不理会,反而对冯玉祥拉走佟麟阁等部的事情相当不满。

抗战初期,冯玉祥被蒋介石派来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领导主要是西北军的国军部队在华北作战,但宋哲元并不听从冯玉祥的命令。部下如冯治安等军官也是阳奉阴违,根本不服从冯的调遣。

老冯眼见指挥不动这些老部下,愤然辞职。

宋哲元能成为西北军继任领袖,在于他的资历和威望都是仅次于冯玉祥的。

宋哲元是山东乐陵县人,13岁进入清军,17岁加入陆建章麾下的冯玉祥部服役,是西北军的元老级人物。他的军政经验也非常丰富,从普通排长,连长一步步爬到二号人物的位置,经历了20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宋哲元本人有着很强的军政头脑,有高超的战略眼光,更重要的是他为人比较正直,交朋友讲信义,礼贤下士,关心部下,所以威望很高,受西北军内部各派系的支持。

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下野后,宋哲元成为继任者,由此成为西北军第二任领袖7年的时间。

在察哈尔呆了大半年时间,此时热河抗战果然爆发。热河的张学良东北军又是一触即溃,全线溃败。日军仅仅用了二周时间占领热河省全境,直逼华北长城一线,华北危急。

29军作为支援的部队,同中央军,晋绥军等共30万大军在长城一线和日军血战三个月,以惨重的伤亡勉强将10万日伪军阻挡在长城一线。

长城喜峰口一战给29军带来了很好的名声。29军官兵由于火力不及,往往在白天被日军击退,晚上他们就集中部队手持大刀展开夜袭,再夺回阵地。

这种夜袭战,肉搏战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这样的作战中,一般参战的人不容易生还。夜战中,如果敌军没有完善的防备,进攻虽然容易得手,但肉搏战中敌我双方伤亡一般相差不大,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大刀队当时以500人一组为编队,一般就算夜袭成功,每队活着回来的也不会超过250人。

如果敌人有完善的防夜袭准备,进攻一方很可能遭遇极大伤亡。就比如日军曾经用两挺重机枪扫射突袭的大刀队一部,结果这部200人全部伤亡,没有一人幸免。

实战中29军基层官兵极为勇敢,他们冒着日军炽热的炮火挥舞大刀冲锋,前仆后继,前面倒下后面跟上。以武士道闻名的日军也赞扬西北军士兵的勇敢,并且深感恐惧。

这一战29军伤亡也不轻,他们伤亡超过1万人,相当于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部队。

长城会战以后,日军力量渗透入华北,河北省作为华北五省的核心省份更是日军主要进攻方向。

当时驻扎在河北省的为东北军大将于学忠部和万福麟部,省主席是于学忠,另外还有中央军黄杰、关麟征部。

日军认为于学忠和他的东北军同日军有夺家之恨,是死敌,而中央军的抗日意志更为强烈,都不容易对付。

而29军是西北军,早在10年前就曾经和日本有过粗浅的交往。以日本人的看法,29军是土军阀,有主张无宗旨,比较看重实际利益,相对容易对付。

日军高层更说,宋哲元不过是个农村出身的军阀头,没什么追求,是实现华北独立的一个最适合人物。因此他们通过《何梅协定》要求中央军,东北军退出河北省,该省由29军接防。

29军就这样获得了察哈尔和河北两省的地盘。

宋哲元也被任命为陆军二级上将,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

河北省可不同于察哈尔省,是华北五省中最富裕的,人口也最多。单单一个北平就有300万人口,而天津更是北方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29军在控制河北省以后,随即垄断了该省的全部财政收入,包括盐税、关税、铁路一概接管,南京拨给二十九军建筑国防工事线的专款全部挪用,既不做中央要求的国防工事线的修筑工作,也不向南京政府上缴一分钱。

在短短2年内,29军有了极大的发展,兵力从3万多人一举扩大到正规军10万,保安队2万人的规模。

装备上,虽然重武器很少,轻武器上在国军中数一数二。29军每个连配备捷克式轻机枪6挺,掷弹筒4个,普通士兵均配备一支捷克式步枪,一把刺刀(或者大刀),4枚手榴弹,排长根据作战需要配备冲锋枪或者手枪(冲锋枪近战威力大,可以横扫一片日本刺刀兵)。这些部队的轻武器基本清一色捷克进口的步枪轻机枪,少量是自己制造,性能相当优良,超过日军的同类武器。

除了轻武器以外,29军每个团还有八二迫击炮4门,捷克造重机枪4挺,师一级还有高射炮连和平射炮连,也配有少量重炮。

就整体实力来说,这10万人比长城会战时期的3万人胜过5到10倍。

宋哲元的盘算

凡事有利就有弊,29军在河北虽然大大增强了实力,也有了很大的麻烦。

河北省是日寇入侵的主要目标,这段时间以来,日寇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河北和察哈尔借机闹事。

他们试图不通过武力进攻,而是通过这类小的手段,迫使29军让出河北察哈尔的控制权,实现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实际就是将华北作为他们的新殖民境地。

军事上,29军虽然有10万之众,但是相对随时可以调集百万大军的日本来说,战斗力还是不及的,光靠自己的力量对付不了日寇。

更重要的,在西安事变之前,蒋介石在全力消灭中共红军和地方军阀,同时整军备战,夺取持久抗战的大后方西部,尚且没有精力在华北同日军开战。

因此,29军尚且要面对南京政府的威胁,所谓两面都是敌人,也不可能主动去和日军作战。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已经表示会全力抗战,但在29军看来,情况并没有好转,只有更坏。

西安事变后南京政府大规模扩军备战,并且一改在华北退让的方针,开始以强硬政策对日,日本方面为此非常惊恐。在日本看来,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再去搞非武力的小手段,因为中国备战速度非常快,预计最迟在1938年底就可以完成60个德械师的整编工作。光是对付这60个师80万人,日军恐怕就要出动60,70万大军,更别说还有另外100多万国军了。

所以日军希望在中国方面刚开始准备的时候就全力进攻,速战速决攻占华北五省,至少也要占领河北察哈尔两省。这样一来,日军在华北就有绝对的军事优势,中国方面就很难保住华北。而华北一丢,日军随时可以用大军长驱南下,中国的华东和华南也很难保住,中国抗战就会极为艰难,甚至难以获胜了。

西安事变结束以后,日军开始在河北省大规模演习,这明显是为军事进攻做准备。同时以往每个月都有的挑衅却突然没有了,这是一种反常现象,也就是所谓狂风暴雨前的寂静,预兆着会有大事发生。

此时的29军领袖已经是宋哲元,不再是冯玉祥。实际自从冯玉祥在中原大战隐退后,这支西北军已经不再听从他的命令,之后几十年冯玉祥再也没有能够指挥的了西北军任何一支部队。

宋哲元在这几年内,形成了自己的军阀团体。传承军阀的特点,此时的他自然首先从军阀团体的角度出发。

以这个角度来看,分析卢沟桥事变之后西北军高层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

因为一旦开战,无论最终结束是谁胜谁负,被顶在最前线的29军必遭惨重打击,而且河北察哈尔的地盘也必然保不住。不是被日军占领,就是被增援而来的中央军控制。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