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84:剃头担子一头热(1/2)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八十四(新抗战系列之六)

宋哲元

上一篇说了日本和中国中央政府对于七七事变的态度,可以看到,这两方都是非常积极,也是非常务实的。但让当时的大众没有想到的是,河北省地方军阀29军高层却出了大问题。这也导致平津一线在随后短短几天内迅速失陷,29军忠勇爱国的战士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七七事变中,29军官兵尤其是基层官兵都是真正的抗日英雄。以卢沟桥和宛平城的吉星文团为例,他们在一系列战斗中根本无惧生死。

战争一开始,日军就集中兵力攻击卢沟桥,同时强攻龙王庙,一部强攻宛平城。这三处的29军将士都是顽强抵抗,结果是龙王庙被日军攻陷,而卢沟桥铁路桥守军非常顽强,日军只攻占了桥东侧。东侧的29军一个排守军在激战中没有一个人后退,全部壮烈殉国。

而宛平城的攻防战更是激烈,在日军精确迫击炮火的打击下,营长金振中,团长吉星文先后受伤,但全部带伤作战。日军对宛平城做过精细的情报工作,对全城非常了解。日军第一炮就将宛平城中的县政府轰塌,还好十几分钟前政府人员已经全部转移到其他地方。

宛平城之后遭遇日军多次进攻,期间日军还用重炮轰击,但由于守军非常顽强,始终没有被日军攻下。

稍后29军集中兵力发动大刀夜袭反击。他们趁着细雨和黑夜,一举冲入日军阵地。当时吉星文命令,不许开枪,冲到日军身边用大刀砍。结果自然是日军措手不及,张皇失措,黑夜中自己武器上的优势也无法发挥。经过4小时残酷肉搏战,终于夺回了龙王庙和卢沟桥东侧,将日军全部赶回永定河东岸。

据当时29军大刀队士兵回忆,他们挥舞大刀扑向日本士兵,一些日军还敢于挺着刺刀迎击,一些日军士兵看到这种可怕的场面,忍不住心中恐惧,吓得转身就跑。

双方大刀拼刺刀,激烈无比。一些日军的人头和四肢被大刀砍的四处飞,鲜血喷出十几米远。少数日军士兵被29军士兵挥舞大刀包围的时候,见无处可逃,甚至下跪求饶(后被砍死)。

相比忠勇的官兵,29军上层的做法让当时的民众瞠目结舌。

7月8日卢沟桥打响的时候,29军的领袖宋哲元不在北平,而在山东乐陵老家。他的职务暂由29军副军长,北平市市长秦德纯代理。

秦德纯得知卢沟桥爆发武装冲突以后,第一时间就命令29军代表魏宗瀚(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主席),王冷斋(宛平县县长)与日方代表松井太久郎(日军北平特务机关长,特务工作负责人)等人到宛平调查,期望借此说明29军是被迫应战,以此来制止日方的挑衅。

此时日本政府方面尚且没有对卢沟桥事变拍板,军方高层还在商讨中。而且当时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田代皖一郎病重,奄奄一息,暂由参谋长桥本群代理,由此驻屯军在指挥上也有一定问题,不能立即开战。

当时的日本近卫内阁给华北驻屯军的命令是:暂不要扩大事变。

于是,日军华北驻屯军派出代表松井太久郎和秦德纯,在卢沟桥打响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9日凌晨就达成所谓的停战协定,但双方没有书面签署,只是口头的约定。

这个约定中要求双方立即停止交火;双方撤回原防区,但中国军队必须撤退至永定河西岸;宛平城不得驻扎29军正规军,必须由石友三的冀北保安队两个连300人接防。

可以说,当时29军方面对这个协议总体是满意的,除了撤退至永定河西岸以外,其他两条也都基本照做了。

但在旁观者看来,这显然是比较危险的。

双方停火实际是对中国不利,因为29军此时肯定不会主动进攻日军,达成这样的协议等于让29军完全的守势,让日军随时可以先发制人的进攻国军。

不过这点尚且不算非常严重,但宛平城作为拱卫北平南方最为重要的一个要塞,如此重要的地方,却由没有重武器的保安队来驻守,显然是送羊入虎口,是非常危险的。

后来保安队开到宛平城的时候,路上被日军武力拦截,当场打死一人,打伤数人,并且让他们把所有机枪全部送回北平,连轻机枪也不允许带进城去。

如果就这样的300人的保安队防守宛平城,恐怕日军出动一个连也可以轻松攻下该城了。

这样的条件也毫不犹豫的答应,显然此时的29军高层非常急切期望双方立即停战。

不过日军方面却根本没有遵守这个协定。在达成口头协议之后几小时,日军向宛平城内开炮轰击70多发炮弹。

当天保安队除了伤亡和回北平送机枪的人以外,还有不到200人赶到宛平。根据协定,此时吉星文团3营就必须从宛平撤退,而日军也应该全部撤退回原防区。但日军不但没有撤退,反而认为29军正规军已经从宛平撤退,是个进攻的绝佳时机。

稍后他们在10日再次全面进攻,攻打宛平城,而29军吉星文团并没有撤走,所以立即以猛烈的轻重机枪火力还击,日军进攻再次被国军击退。但另一股日军又乘机占领了龙王庙。

对于此次事件,日军无耻的解释为,是日军搜索阵亡士兵尸体,和29军误交火。

11日,29军官兵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主动出击,又夺回龙王庙。日军初期作战不利,加之伤亡不轻,全军后撤到大枣园山休整。

在29军官兵和日军血战期间,他们的高层却仍然全力试图和日军停战。

7月11日,宋哲元从山东老家赶到天津,立即召集29军高层商讨如何应对。

其实单单就是他去天津,就是一个大问题。

早在7月8日,蒋介石下命令,让宋哲元立即从老家山东赶赴保定统一指挥国军部队,随后连续数日发电催促宋哲元就任。

去保定是因为日军从三面包围北平,而日军在天津也有驻军,显然平津并不容易守住,一不小心就被日军包了饺子。

所以蒋介石在保定设立指挥所,此时保定已有国军重兵集结,同时离北平也有150公里左右,日军再厉害,短时间内也无法打到保定,此处是比较理想的战役指挥总部。

但宋哲元并奉命没有去保定指挥29军作战,而是直接从老家山东乐陵赶往天津。

去保定是指挥军事作战,去天津干什么呢?天津,北平一带如果要打的话,自然有统兵大将几个师长,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负责,如果需要人统一指挥,也完全可以由能力卓越的张自忠或者冯治安领导。显然,宋哲元此行目的并不是去打,而是为了亲自去和日军谈判。

当时国民中央政府领袖蒋介石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就是中国方面不会让出河北省和华北。他一再表示如果日军一意孤行,就要决一死战。他在卢沟桥事变当天则电报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在要求宋哲元准备开战的同时,蒋介石在7月8日就下令孙连仲,庞炳勋,高桂滋等和29军有渊源的约5万军队(以前都是西北军),立即开赴石家庄一线准备增援平津。

随后又调动刘峙,商震,汤恩伯部约10万中央军迅速向河北开进,短时间内赶往河北增援的国军部队高达15万人,还有大量的其他部队也向华北移动。

蒋介石还电告宋哲元,要求他立即做军事上的准备:守土应具决死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

蒋知道河北局势对国军不利,日军掌握进攻的主动权,所以又特别指出,必须尽快修筑防御工事,准备防御作战:务望在此期间,从速构筑预定之国防线工事,星夜赶筑。如限完成为要。

9日,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动员令,要求:全国各地方,各部队仍应切实准备,勿稍疏懈,以防万一,是为至要。

11日,蒋介石在全国范围调动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的中央军部队向郑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平汉铁路集结,同时命令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立即部属津浦线北段防御。

可见,蒋介石已经彻底准备跟日本人拼了。

照常理来说,宋哲元不管在冀察如何罩得住,至少名义上是蒋介石的部下,也是国民政府的一个官员,他必须执行政府的命令,不然就是抗命。

可是,宋哲元真实的身份是军阀,也就是河北察哈尔的土皇帝,所以他完全可以无视中央政府的命令。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远的不说,仅仅1年多前国府中央进行全国的货币改革,建立国家新式的金融系统,这也是为抗战所作的重要准备。

当时蒋介石要求华北五省也全部改用法币,将不再使用的银元南运。不过冀察却并没有遵命,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方面的压力,他们希望华北自治,自然拒绝国府经济统一全国的步伐。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哲元等29军高层的反对,如果遵从这个要求,华北金融系统则由南京政府左右,经济上也为南京政府控制,这对29军军阀割据的地位是极为不利的。

最终,河北察哈尔两省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法币改革,由此全国舆论哗然,认为这是宋哲元明显试图华北自治的表现。当时蒋介石也没有办法,毕竟29军控制了冀察两省的军政,已经形成自己的强大势力,短时间内动不了它。

其后直到日军全面开战的这段期间,宋哲元为首的29军高层团体基本是自作主张,并没有在乎中央政府方面的任何意见。

据日方资料记载,13日,宋哲元等29军高层经过数日争论,最终做出决定,要全力和平解决:对日绝不抵抗,对南京抗争,解除北平戒严(允许群众自由出入),严禁与日军摩擦。

在同一天,蒋介石已经得知宋哲元赶赴天津谈判。蒋自知不妙,在他看来宋哲元显然犯了错误。在这种关键时刻,不管最终会不会开战,至少也要做开战的准备,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况且,此时日军试图在华北全面开战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蒋介石电告宋,非常诚恳的说道:卢沟桥事变必不能和平解决。无论我方允其任何条件,而对方的目的,则以冀察不驻兵区域与区内组织用人皆得其同意,造成第二冀东(蒋介石认为日军真正目的是要求控制河北和察哈尔省,建立亲日政府)。若不做到此步,则彼必得寸进尺,绝无已时(蒋介石认为如果中国方面不同意这样解决,日军绝不会停战,而实际上无论是南京政府还是29军也绝对不可能同意割让河北察哈尔两省这种要求)。中正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以保我国家和个人之人格。

但宋哲元不为所动,反而回电表示自己不会去保定,而是会继续留在平津。这实际就是公然拒绝蒋介石下令他去保定指挥的命令,而是试图和平解决,显然此时宋哲元根本不在乎蒋的命令。

也就是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在29军高层讨论如何处理的期间,他们就已经开始了正式的和平谈判。

9日虽然达成了口头协定,但各方都知道非书面协定是没有效力的。于是9日当天,29军派出地位仅次于宋哲元的天津市市长兼任38师师长张自忠,政府保安处长张允容等人与日本华北驻屯军高层参谋长桥本群,特务长松井太久郎,北平特务头子今井武夫正式谈判。

期间日本方面态度相当傲慢无礼,29军方面则尽量忍让,最终双方在11日晚上达成正式协定。这次是书面签署的东西,国际上一般认为是有效的。

协定中除了重复口头协定的3点要求以外,还额外要求取消河北地区的所有蓝衣社(军统前身),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团体。

可以说,这个停战协议在现在看来明显比较温和,也没有什么太过分的条件,这和日军以往一味凶狠贪婪的态度根本是两回事。宋哲元对此非常满意,他公开发表声明:此次卢沟桥发生事件,视为东亚之不幸,局部之冲突能随时解决,实为不幸中之大幸。

显然,宋哲元高兴的太早了,这并不代表日军放弃了凶恶的立场,只是因为这个协定根本就是假的。

仅仅11日签订的当时,日本国内东京广播电台就说:鉴于29军方面以往的态度,不相信这个协定能够被29军遵守,恐怕这会是一纸空文。

实际上,日本方面已经为下面的全面进攻做舆论上的准备了。

11日,日本军方高层经过讨论,已经一致决定全面出兵华北,至少要占领平津地区,有机会就进一步占领整个华北五省,甚至整个中国。

除了军方以外,日本近卫内阁和天皇本人都完全同意这一决定,由此日本国内上下都达成了共识,就是立即向华北增兵开战。同时日本军部任命香月清司担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原司令田代皖一郎病重,于15日病死),让其领导处于华北最前线的日军华北住屯军。

不过日本军部知道华北驻屯军仅有5000多人,还分散在河北省各处,怕是不能和数量高达10万的29军对抗。甚至如果29军此时发动全面进攻,华北驻屯军还有可能被国军吃掉。

所以日本军部命令香月清司在这段时间要全力迷惑29军高层,以和平谈判为烟雾弹,争取援兵到达的时间。从11日起,日本国内,关东军,朝鲜军分别从日本本土,中国东北和朝鲜开始向华北大量增兵,很快在运输中的日军数量达到4万人。

而此时香月清司奉命开始和29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假谈判,尽一切可能争取时间。香月清司认为,如果一次谈判后就不再继续谈判,同时又向华北大量增兵,这显然会被敌人一眼看穿。

毕竟秦德纯,张自忠,宋哲元等人都有丰富的军政经验。所以最好还是要不断的谈判,每次都表示对之前的谈判不满,然后再以增兵是为了给29军以压力为借口才是最合适的,不然很难迷惑住29军高层。

于是,14日,香月清司再次向宋哲元提出七个要求,其中居然包括,北平不得驻扎29军正规军,必须由保安队和警察负责。显然,如果这样做了,几乎等于把北平拱手让给日军。

日军这边还进一步恐吓到,如果不答应这些要求,日军则认为29军方面没有诚意,会进一步要求29军退出河北,察哈尔两省。

同时日军要求,29军方面必须立即制止中央军北上增援。显然,这些要求在今天看来是极为苛刻的,没想到的是,根据日本的资料,宋哲元回答对这些要求原则上没有异议,但要求缓行。

显然宋哲元是极为想停火的。

让宋哲元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同意者七点要求的第二天,14日,日军制定了华北作战计划,由陆军中央部审批通过。该计划已经具体到了驻扎在平津的29军各部队分别由日军哪几支部队对付,以及具体的进攻路线,作战方式,空军如何配合。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宋哲元所谓和谈的这整整一周时间内,并没有做军事上的任何准备工作。仅有各部队自发的做了一些作战准备,自然都是很不充分的。

据当时军官回忆,不仅仅是这一周时间,其实从7月9日到25日日军全线进攻这2周时间内,他们仅仅将随军家属转移,修筑了主要为沙包构成的少量简易工事,其他根本没有任何准备。

在这期间,蒋介石和何应钦每天都将数份情报送给宋哲元。情报是军统中统查出的关于:日军从国内动员以及调兵华北的具体信息,甚至连日军部队具体番号,以及准备进攻的路线都提供了。

何应钦一再告诫宋哲元:日军和谈必然是缓兵之计,是积蓄力量准备全力进攻。但宋哲元他们并不理会蒋介石的情报,甚至还颇为疑心,认为蒋介石是否是想借刀杀人。

眼见宋哲元等人一心立足于和谈,完全不做军事部属,南京政府这边心急如焚,但又不好让自己的部队随意进入平津一带。因为河北省毕竟是宋哲元的地盘,如果蒋介石逼得太急,宋哲元感到支持不下去,而干脆率部倒戈日军或者像张学良一样带兵不战而逃了,那对国家损失就更大。

所以,蒋介石这边也只能尽力为之。

7月14日,在得知平津地区已经有日军200多架作战飞机以后,蒋介石命令中央军6个高炮连赶赴保定,准备支援平津的防空,另外还运送200万子弹给平津一线的29军使用。

同时蒋介石急令增援的国军各部加快行军速度,向河北集结,其实数万国军部队此时已经在石家庄保定一线集结,只是没有得到宋哲元的允许,不敢随便进入平津而已。

不允许别的军队增援,而29军自己连最基本的集中兵力也没有做到。29军的几个师仍然分散在河北察哈尔两省各地,并没有向平津一线集结。

其实这段时间,日军已经源源不断的开赴华北,稍有军事头脑的人也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所谓当局者迷,很多被骗的人其实是自愿被骗。宋哲元为首的29军的高层就是这样,几乎是明着被骗。

他们当时可谓焦急无比,急迫的期待双方马上停战,所以日军一些很明显的欺骗手段,他们根本视而不见,看到了也当成没有看到。

宋哲元等人由于急于达成协定,还做出了一系列示好的举动,这些行动也被当时舆论抨击。

在8日到后来中日全面开战的2周时间内,29军方面基本没有做应战部属。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