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79:抗战之前说说大势(2/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七十九(新抗战系列之一)

日军的装备远比中国先进的多

在当时看来,分裂停滞长达近百年的中国是无力抵御日本的,就像当年虚弱的南宋无力抵抗蒙古人一样。

中国人只要统一起来就会是世界一流强国,历史上的秦汉唐宋明都是这样。不过如果中国并不统一,而是处于分裂中的,就很容易被外敌借机入侵。

这也是中国人的民族性决定的,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很多时候无法分清不同级别的威胁和仇恨。

很多时候他们认为身边的威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宋末,明末的中国都沉溺于自身毁灭性的内部战争中。仅剩的一点国力军力在内战中消耗殆尽,几乎让外来的侵略者白白捡了现成的便宜。

而世界上很多其他民族却正好相反,他们关起门来自己斗得头破血流,但一遇到外敌入侵,他们就立即会放弃成见联合在一起,共同击退外来入侵者。

中国人却不行,所以他们需要统一,也需要有一个唯一的中央领导力量。

在当时看来,中国的前景非常危险。不过,中国人并非没有希望。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当年创建民国的革命党人已经建立了真正自己的军队和相对成熟的政党。

他们在1928年顶住无数的困难,击溃了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北洋军阀武装,终于统一了全国,从形式上消除了中国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国父中山先生根据中华文化的缺点提出了自己一整套的改革理论,试图从根本上给中华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消除中国不断王朝轮回的历史宿命,让中华民族能够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统一和令人畏惧的中国终于快要出现了。

用斯大林对蒋经国的话来说:我最了解你们中国人,只要你们能够统一,消灭内部的分裂,不沉溺于内斗。那么你们发展起来比世界任何一个民族都要更快。

中国两大敌人中的苏联已经自顾不暇,而日本却是虎视眈眈,步步紧逼,那么目前最让中国执政者担忧的自然是日本。

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就把日本当作最大的敌人,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对抗日本的各种计划。

当时国府的抗战战略很简单,用八个字点评:持久抗战,拖跨日本。

这个计划早在1929年就已经基本形成。之后又经过国民党军事高层的众多智囊们还有纳粹德国派来的70多名德国高级军事顾问的多次改进和完善。到了1934年它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包括军事国防,经济,科研,政治,文化,交通运输,外交等等各个方面,是全国性的长久计划。

这个计划的特点是立足于现实,不作任何假设和空想,特别体现了中国人和德国人的务实性。

由于当时中日的国力军力都存在巨大差距。想要像当时爱国青年所说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短期内全歼百万日本侵略军,一举收复东北,攻占东京之类,从客观来说都是完全不可能,也是极端不现实的。

蒋介石的持久抗战战略很精明,也符合兵法上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其核心就是发挥中国的长处来攻击日本这个国家的短处。

如果单比实力来说,当时的日本确实比中国强大的太多。日本军力国力都超过中国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几乎从各个角度都有体现。

这里举几个例子。

在1937年,日本工业总量是中国的4.5倍(60亿美元对14亿美元),钢铁总产量是中国的145倍(580万吨对4万吨),煤总产量是4倍(5070万吨对1260万吨),石油产量是130倍(169万吨对1.31万吨),铜产量是125倍(8.7万吨对0.07万吨),这几项都是当时世界各国军事工业强弱和潜力的基本衡量指标。显然在这些方面,日本相对中国具有可怕的优势。

如果单纯就军事力量来说,日本也远远强于中国。

日本由于自身岛国的资源限制,它和英国一样,素来以精兵战略作为军事主导,不以数量优势取胜,而是以质量取胜。

日本国内可以使用的现役部队都是非常精锐的部队,其单兵素质和战斗意识都是世界一流,数量约为17个常备师团(战时一个师团2.2万人),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野战重炮兵旅团,3个战车坦克联队,16个飞行联队加上地方守备部队,共40万精锐部队。

而中国的现役部队包括各派系军阀部队在内,总数为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还有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又20个独立团,总兵力大约200万人。

表面上国军数量上占相当的优势,实际战斗力则远不如日本强大。

这些国军部队中只有中央军的70个师有比较完整的编制和后勤补给,战斗力相对较强。其余多达100万大军都是各省军阀的武装力量,战斗力相当差劲,装备也五花八门,且缺乏最基本的后勤补给和训练。

70个中央军的师中,也大约只有40个师受过简单的现代化训练,配备相当初级的装备。按照西方的标准,这些所谓中央军主力精锐师顶多相当于一战后期德军战斗力最弱的轻装步兵师。

至于地方军阀部队,在西方的眼中连民兵都算不上,顶多算是游击队。第三帝国灭亡前的胡乱编组的民兵武装,也就是所谓人民步兵师也要比他们强大的多,装备更是远比他们精良。

以部队的战斗力来说,日本陆军装备一整套自行研发的步兵武器和各种野战火炮(一个师团步兵炮40门,野战重炮64 门)。而中国中央军部队的步兵武器数量质量都无法和日军相比,至于重武器更是一个天一个地,一个师也就几门火炮,地方军阀部队一个军才几门老式山炮,炮弹屈指可数。当时美国军事专家的估计,日本甲种师团的火力是相同数量中央军的三到四倍左右,是地方军阀杂牌部队至少六倍以上,如有数十万之众的川军。

抗战中,日军一个1100人编制的大队(营)在重火力的掩护下,往往可以轻松击溃地方军阀一个3000多人的杂牌师。即使中央军和日军的对抗中,除了74军等少数精锐部队以外,一般如果是防守需要二到三倍数量优势才能实现两军火力相对平衡,进攻则是必须要有三到四倍,甚至五六倍的数量优势。

就军队训练,军官素质上,日军也大大占了上风。日军士兵以类似于自虐的严格训练而闻名世界,其正规军士兵都要接受长时间的各种训练。士兵完成整体训练以后,一般都有很强的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

中国士兵很多都是仓促征集以后就上阵,有些新兵到战场时什么都不懂,他们有的蹲在战壕里,低着头缩着脑袋,高举着步枪胡乱向外射击。有的则看到飞机俯冲,还以为这架飞机被击落了,冲出去欢呼,结果被扫射后死伤十几人。更有些人根本没有见过坦克装甲车,实战中他们看到日本坦克的炮塔在转动居然大吃一惊。

至于日本军官的水平也是有目共睹,所谓日本陆军大学完全是培养军中精英的地方。日本军队中高层军官都是一再精选淘汰后的本国精英人物。

中国军官军校出身的还稍微好一点,数量众多的非军校出身的军官,有的不识字,有的连军事地图也看不懂,有的则根本不知道现代军事常识,一些军官在抗战中还使用明朝末年时期的人海冲锋战术,导致所部死亡惨重,却毫无战果。

这样比来比去,貌似中国军队唯一有优势的就是现役军队的数量比较多,可惜也不过只是数字上游戏罢了。

日本作为岛国,有强大的海军保护足可以抵御外敌的入侵,所以它根本不需要很多的现役部队。

日本和英国一样,除了保留一支数量不太大的现役部队以外,更具有大量的准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准现役部队是可以随时编组为远征军的部队,包括具有完整军事训练的预备兵员160万人,补充新兵250万人,这410万士兵都是仅需短时间训练,发给武器就可以随时投入战场的。

除了这400多万人以外,日本更有所谓国民兵役部队的590万士兵。这些士兵素质稍差,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年龄偏大或者偏小,但也都是可以投入战场作战的。

换句话说,日军有着高达1000万的预备役兵员可以使用,这对于人口仅有7000万,还需要1000多万农民从事稻米种植的小国来说,是相当惊人的。

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各地军阀割据),没有全国的兵役制度,登录在册的补充兵力不过50多万人。这50万人损失以后,就无法补充,只能临时在各地征集。

比如南京保卫战中,由于淞沪会战各部兵员损失惨重,撤到南京以后各师都在南京临时找了一批新兵。这些新兵很多都是在街头找来的,连姓名什么还没有来得及登记就把他们送入前线的战壕和碉堡。

南京一战以后新兵基本死亡殆尽,其中大部分人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

以南京保卫战为例,由于之前没有对适龄青年经过任何军事训练,也没有任何的宣传和登记制度,这也导致新招的兵源数量和素质根本无法保障。

抗战初期大量青年人自愿参军,兵员素质还算可以。

到了抗战中后期,由于人口密集的省份大部分丢失,自愿参军的人数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只能靠强行征集壮丁补充,老弱病残都强行征集入伍,兵员素质也就更差了。

也就是说,日军的兵力其实并不少,如果愿意的话,他随时可以出动300,400万军队进入中国战场,超越国军的兵力。

除了陆军以外,日本海军极为强大,其联合舰队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总排水量115万吨。有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21艘,驱逐舰102艘,潜艇59艘,加上扫雷舰,炮舰,运输舰等等共285艘。

中国海军实力是三军之末,当时的中国工业和经济实力也无法养活强大的海军。中国海军仅有各种舰艇120艘,总排水量不过11万吨,仅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

这还只是数量上相对好看的差距,质量上的差距更大,除去近海和内陆防御的老旧炮艇,中国海军可以使用的军舰仅有60多艘,排水量为6万吨,为日本的二十分之一。而中国海军战斗力最大的战舰居然是1896年(清朝末年)从英国购买的,战斗力最强的海琛号巡洋舰也是1898年从德国购买的。这两艘所谓最强的舰船无论排水量,航速,火炮,鱼雷能力都是当时日军一流巡洋舰的四到五分之一,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根本无法对日本同级别船只构成威胁。

日本空军也相当强大,飞机总数有近3000架,分为陆军和海军航空兵。陆军一线作战部队有1个航空兵团,下辖5个飞行团,陆军作战飞机960架,海军航空兵有182架作战飞机。除了一线部队以外,日本还有二线飞机近2000架。

中国空军实力也不强,主要还是本国工业力量太过薄弱,可以使用的飞机不过305架。根据陈纳德回忆,实际可以使用的只有100多架,分别购自美,意,德,法,英各国。由于从各国购买而来,零件储备和维护人员都相当缺乏,哪怕只因为日常耗掉一些零件,也根本无法修复,飞机就只能废弃。

质量上更是平平,抗战初期数量相当多的意大利菲亚特飞机,用飞虎队陈纳德的话来说:这些意大利的垃圾能够飞上天本身就是奇迹。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七十九--抗战之前说说大势(新抗战系列之一)

除去现役的武器装备,日军还有每年生产飞机1580架,重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的能力,还有47万吨的造船能力和6万吨的造舰能力。

至于中国生产这些重武器的能力基本都是0,中国最大的汉阳兵工厂每月只能生产出75山炮2门,上海兵工厂每月也只能生产75山炮6门。

步兵使用的轻武器,日本现有的步兵武器从步枪,轻重机枪,手榴弹到掷弹筒,迫击炮都是本国自行设计和制造。以日本的工业力量,每年具有生产新装备几十个师团的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而中国方面,虽然国民政府从1928年开始就立志于轻武器的自产,也勉强实现自给自足。但是,中国大部分兵工厂多创办于清末,工厂机器设备老旧,虽然从德国进口一批新式机器,但是满足200万部队的需要,还是不够的。它们生产的产品只限于轻武器,如轻机枪,步枪,子弹等。由于生产能力不足,工业基础薄弱,所需原材料相当一部分还需要进口,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中国比较精良的中正式步枪(79步枪)仅仅生产50万支。相比起来,德国仅仅在二战期间就生产了760万支毛瑟步枪,是中国的十多倍。

看了这么多,大家应该对中日国力有个粗浅的印象了。

虽然双方国力,军力相差极大,但是中国方面并非完全没有胜机。

这主要是日本也有致命的弱点:它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日本用于作战的大部分重要的战略资源,比如钢材,石油,橡胶等等统统都要从海外购买,无法依靠本国资源满足战争的需要。

以1941年美国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来说,当时日军每天汽油消耗高达1万多吨,年消耗近500 万吨,而当时日本本土,朝鲜和日本占领区全部石油储备仅仅为800万吨。日本在30年代末期全年石油生产能力仅仅为67万吨。一旦失去外援,日本庞大的战争机器根本无法正常运作,不用打也就自己溃败了。

大家一定记得电影《坦克大决战》中,德国士兵丢弃全新的数百辆虎式坦克步行逃走的场面。因为坦克也好,飞机也好,大量的运输卡车装甲车也好,再精良的重武器一旦失去燃料,就是一堆废铁。

而历史也告诉我们,对于世界性的大战,如果有一个国家只靠向不可靠的中立国购买战略资源,来维持长期的大规模战争,那实在无异于杯水救火,结果必然是凄惨的。

尤其是像日本这样,具有世界第三的强大舰队和众多汽车坦克等先进装备的现代化军队,战斗中资源消耗量是极为可怕的。

日本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是绝对无法长期保持军队战斗力。

到了二战后期,就是因为美国联合西方各国封锁了日本石油和钢材的来源,就等于掐住了日本的脖子,迫使日军选择是从中国大陆撤军放弃东亚霸权,还是向同盟国宣战。而日本愚蠢的选择了后者,导致了帝国的崩溃。

相反的是,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农业国。由于全国都比较落后,4亿人口大多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国内也没有集中的重点工业区。

中国军队基本都是两条腿一支枪的步兵,和当年李自成,洪秀全的部队唯一的区别也就是把大刀长矛换成了步枪。只要有粮食,有子弹,这些青年农民组成部队就可以作战。

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化部队,摩托化部队,装甲部队,中国的军队对后勤的要求相对简单。只要粮食充足,士兵有一口饭吃,哪怕条件再艰苦,部队也是可以勉强作战的。

简单来说,中国全国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产粮的基地,只要保持后方的军工生产,那么中国到处都可以作战。

中国不存在像德国一样,失去了鲁尔工业区,国防军就要完蛋的情况。

中国存在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广阔领土,即使领土被日军大面积占领,一样可以继续作战。

而日军最怕的就是面积广阔的中国占领地。

日本是一个离中国大陆相当遥远的岛国。

这个地理缺陷决定了:百万侵华日军的全部补给品,都要从几百公里以外的日本或者满洲运送到中国沿海港口。由日本占领中国的铁路运输线,运送到几百上千公里外的后方补给基地。再由日本汽车运输队,运送到几十到上百公里外的前线。最后由马匹或者辎重运输兵送到一线作战的士兵手中。

这种可怕的补给方式,全世界恐怕也只有超级大国美国可以搞定。美国由于运输能力超强,甚至给前方部队空投香烟,但这也是建立在该国工业力量雄踞世界第一的基础之上的。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