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以己任为天下

——《史记纵谈》之二十八

如果对全球的所有历史学家进行排名,司马迁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理由有三:一是他写了东方三千年的文明史。二是他开创了纪传体历史的新时代。三是他的思想光芒一直烛照着东方文化两千多年而不衰。号称西方“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著有《历史》一书,被称为西方史学与文学的奠基人,但是他除了比司马迁早出生三百多年之外,《历史》无论在纪录长度、真实性、文学性和影响力上,都根本无法同《史记》相提并论。

司马迁,字子长,汉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史记》,记载了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史学著作的“绝唱”,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后世尊称其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有著作为伟大史学家的条件。司马家世代贵族,史学世家,他的父亲司马谈是历史学家,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可惜壮志未酬,他将这一遗愿郑重地交给了儿子。司马迁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了一个卓越史学家充分的学识。他二十岁即壮游全国,他游江淮、探禹穴、涉汶泗、浮沅湘、过梁楚,后来还西征巴蜀、南略邛笮,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深入地体察山川人情风物,为他以后著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写人状物,无不如临其境。司马迁继承父职当了太史令,有着接触皇家图书档案的便利,得到了当代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史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他认为,周公死后五百年有孔子,孔子死后也有五百年了,总结和传播中华文明前三千年的使命,神圣而庄严地落在了自己头上,“小子何敢让也”!

正在司马迁勤奋写作的时候,天汉七年(公元前98年),司马迁惨遭李陵之祸: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名将李陵战败被俘。在当朝衮衮诸公众口一词的讨伐中,司马迁为“有国士之风”的李陵讲了几句公道话,不料,逆忤了汉武帝之意,被捕下狱。后来,又有消息误传,说李陵已经投降匈奴,在为他们练兵,汉武帝一怒之下,将李陵一家老母妻子全部杀死。李陵得知消息,终于心灰意冷,绝了回国报效的念头。司马迁因此被判定死罪。当时,要想不死,还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以钱赎罪,二是接受腐刑,即被阉割。司马迁无钱可赎,又不愿意父亲的遗愿半途而废,为了完成《史记》,于是接受了最大的屈辱——腐刑。

受刑后的司马迁,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精神痛苦,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史记》。他让中华前三千年的文明,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界的面前,司马迁也因此青史留名,万世不朽!

司马迁是真正的国士典范。他的目光,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纪录历史真相,探索文明发展的规律,以真达成善与美,是他追求的目标。他没有认同暴政,认同强权,而是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写他所看到整个世界。他的身上,洋溢着中国最优秀士大夫的气质:对自由和正义,有永不放弃的追求,对生命和尊严有持之以恒的维护,对理想和信念的实现,有奋不顾身的战斗激情,对人类苦难,有着感同身受的深切怜悯。他置伯夷叔齐于列传卷首,失败的项羽照样列入帝王本纪,认定匈奴南越都是黄帝子孙,承认财富创造必将改变世界……他以自己的言行,给后世的士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尊严。

什么样的人,会写什么样的历史。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为了三千年来从神权下走出来的伟岸的人。皇帝与平民,将军与士兵,贵族和奴隶,在司马迁的笔下,都还原为同样价值的人,所有人的努力,都是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他笔下所颂扬的人物,都是阳刚的,豪迈的,挺立的,生动的,哪怕两千年后,我们依然可以听到他们的呼吸。《史记》教人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人!

司马迁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他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是真正懂得生命意义的人,所以他让《史记》成为了一曲曲英雄主义的赞歌。读《史记》,不可不读《太史公自序》,和他写给朋友的信《报任安书》。这两篇文章,是解读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最重要的钥匙。每次展读,都热血沸腾,都为他的坚强的意志、庄严的使命所感动。别人以天下为已任,而司马迁则以己任为天下:我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我不倒下,世界就不会倒下。他以《史记》,昭示了一个事实:捍卫自己生命尊严的,可以是死,更可以是完成自己的使命;即使在汉武帝专制的黑夜,也要点燃起自由的星星之火。

我为什么如此钟情《史记》、非要从中华文明的源头寻找现代性?是因为宋代之后、元明以下,士大夫都俯伏于专制王权之下,独立、自由、平等、诚信的民族精神消失殆尽,善良、阳刚、尊严、理性的人格特征已成稀有元素。无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还是民间的《三国》《水浒》,都是歌颂强权和奴役,教人奸诈和阴谋,让人心成为无边的黑暗地狱。

在二十一世纪,我们要融入世界,复兴中华文明,除了汲取人类的共同文明成果之外,必须在文化上实现凤凰涅盘,就得从自己清澈的文明源头上重新出发。而《史记》,正是三千年文明汇聚成的灵泉活水,这里有着与现代精神契合的无尽文化宝藏,是中国人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

2014年7月29日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