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74:法币点香烟,金圆券擦屁股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七十四(国府在大陆失败系列之二)

内战时期国府的经济政策把老百姓搞得几乎活不下去,很多人停止了对政府的支持,甚至还有的人直接倒向了中共一方。

这里就要说说国府的通货膨胀了。对于一个处于全国性战争的国家来说,通货膨胀,货币大量贬值等等几乎是必然现象。因为战争对经济破坏极大,政府由于缺乏大量的物资供给战争,导致收支严重的不均衡。为了消除这个巨大差额,一般政府就只能发行大量货币弥补。

抗战期间国府已经有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政府收入百分之九十来自关税,日军占领中国沿海以后,关税就等于没有了,财政收入一下子减少了一大半。而政府的开支却并没有减少,由于战事激烈,甚至军费每年还大幅度增加。

国府在抗战期间因为入不敷出,财政极度困难,又没有其他办法弥补财政上的巨大缺额,只能依靠大量发行货币来割肉补疮。最终的结果就是物价飞速上涨,经济全面崩溃,老百姓生活极为困难。

1937年抗战爆发前,国府纸币——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5亿元,到抗战胜利的时候,法币发行额已达5000亿元,导致经济几乎崩溃。抗战时期虽然通货膨胀明显,好在人民对胜利普遍很有信心,加上英美等列强多少给了一些帮助,最终国府经济没有崩溃,法币也在战后稳定下来。

随着抗战胜利,国府经济有了相当的好转,不但收复了大量的失地(接受日伪财产折合10万亿元),财政收入大为增加(有600万盎司的库存黄金和9亿美元外汇储备),更得到美国一部分剩余物资的支援(约有20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由于国民对国家的前景看好,人心安定,物价立即大幅度下跌。这本来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只要保持当时的情况,用不了一两年经济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老百姓的生活也会恢复正常。

可惜好景不长,几乎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就爆发,经济情况也急剧恶化。战争中,国府控制的大片相对富裕的地区被解放军攻陷,物资更为短缺。这些都导致只能通过发行法币来弥补巨额赤字,最终造成经济完全崩溃。

在经济情况还算好的1946年,当时的财政部长俞鸿钧就坦言,从1月到5月……税收仅有2亿5000元,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发行货币补足。

1948年中旬之前还勉强可以支持,由于国军在全国战场还没全线溃败,经济问题虽然严重,军队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尚能维持,经济还没有到崩溃的地步。

到了1948年下旬由于三大战役先后惨败,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沦陷,此时国府经济已经基本处于无可救药的地步。

1948年,国府的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由于货币大幅度贬值,导致大部分中国老百姓迅速沦为赤贫,甚至以往的中产阶级也不例外。

当时一般的中产阶级虽然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和白银,但仍然有着大量的货币存款,经过几年通货膨胀的冲击,用陈诚的话来说:我们已经帮助共产党把老百姓都变成了无产阶级来反对我们。

另外,物价飞涨只是表象,实际上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物资缺乏。老百姓得不到必要的生活物资,生活自然极为艰难。

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回忆。北平被围困的时候通货膨胀到了惊人的地步,他们一行人进入饭店吃饭,进门的时候是一个菜价,1个小时后吃完饭结账时发现菜价已经涨到了另一个价格。

当时老百姓领到工资后,就立即想方设法换成银元,金条,美钞。但银元金条也不是那么容易换的,只能在黑市吃点亏换。有些没有办法的老百姓就只好购买一些实物,因为实物总比钞票保值。

一时间,市场上出现了畸形的热销现象,不管商店里面卖什么东西都非常畅销,连老百姓根本用不上的东西也被买光,到处出现抢购潮。

这种情况,不但老百姓生活艰难,中产阶级被消灭,连大富豪大地主也受到影响。货币贬值太快,一些富商就不敢卖掉自己手中的货物,将货物囤积在自己手中,只要不卖,就等于赚钱了。

这样就进一步造成市面上物资缺乏,物价上涨更为严重。

当时蒋经国到上海试图扭转经济危局,首先做的就是迫使富商们抛出手上的货物。但这又谈何容易。商人不是慈善家,他们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如果此时将货以这个价格抛出去,很可能半年以后自己就成为赤贫的穷人,那么他们的损失有谁来管?苦心经营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财产就等于打了水漂了。

所以几乎所有的上海富商都拒不执行蒋经国的命令,直到蒋下令处理了几个,甚至把杜月笙的儿子都抓起来,才稍有好转。

其实通货膨胀几乎是战争的必然现象,历史上认为和平时期和局部战争时期的军费支出如果控制在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十左右,会形成良性循环,甚至会给予经济相当的促进作用。但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会造成经济出现严重的问题。苏联当时就是保持这种高军费,被美国拖垮。

和平时期的苏联尚且如此,处于全国性战争中的国家情况也就更为严重。

早在1930到1936年的抗战开始之前,国府每年军费均在3亿元以上,占年度财政总支出的40%左右,当时已经对国家经济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

到了抗战期间,军费开支猛增到70%左右,内战期间这个数字又增加到80%。这个比率足以压垮任何国家。

当时几乎任何一个这样的国家都有严重的通货膨胀,俄国内战期间,货币迅速贬值,西伯利亚地区老百姓一家月收入能高达几亿卢布,却连饱饭也吃不上。抗战期间中共控制区也出现大幅度的货币贬值现象,本来1元,10元的货币是最常用的,到了1942年以后,中共控制区开始出现1000元的大面额货币。京冀鲁豫边区1944年的物价比2年前高出了15倍。

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除了鸦片以外没有什么特产,又是地瘠民贫,政府几乎没什么收入,各种非劳动人员过多,通货膨胀极为严重。从陕甘宁发行边币的1941年到1944年仅仅3年时间,边区物价暴涨800多倍,其势头不比国民政府控制区要差。

但苏联也好,中共也好,他们有着自己的优势,就是铁腕政策。

在他们的控制区,他们采用说服宣传和武力强迫的手段完成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以上面富商囤积为例,苏联红军对囤积粮食者采用就地枪决的政策,迫使商人大量交出库存,市面上物资得以增加,物价自然相对下降。

解放军攻占上海以后,也立即处理了一批所谓的奸商,同时武力强迫所有商人交出自己的库存。

可惜国府就无法这样做,这是他们当时环境所决定的。

以蒋经国去上海打老虎为例,蒋经国去了上海以后,发现了和现在中国一样的大量官商结合体,这些人都是实权派,有自己的政治力量。他们中一些人都是国民党几十年的老党员,是所谓国民党的历史问题,在地方和中央都有自己的势力,很难动得了他们。蒋经国当时还算年轻,目睹国家经济就要崩溃灭亡,他怀着一颗救国的心去上海。结果短短几个月后,上海各派联合起来反对小蒋,使用了各种手段,导致经济反而更为恶化。蒋经国查抄仓库,遇到仓库有物资就查封,然后强制将物资卖掉。商人们就把货物转移。小蒋在上海抓,他们就把货物转移到苏州,小蒋追到苏州,就把货物转移到无锡,一路躲猫猫。

甚至还有人狡猾的推出了孔家也有存货的事情,看小蒋如何大义灭亲,给他出种种难题。

小蒋对物价强制约定,限定什么物资必须以什么价格出售,商人就把货物藏起来,让你按照这个物价也买不到东西。人们只能在黑市高价购买生活用品,导致限价制度完全失败。

而商人的政治保护者甚至跳出来以投共为名进行恐吓。小蒋不为所动,在他要继续打老虎的时候,却接到了蒋介石停止上海整顿的命令。因为当时国府军事上已经失败,如果再出现内部的剧烈斗争,国府自然是死路一条,只好被迫不动这些大老虎了。

接到这个命令后的小蒋据说一连几天喝得大醉,醉后大哭大笑。一个国家就要灭亡了,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这种心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理解。

而这些目光短浅的富商、政商的大部分物资和财产最后也都被解放军查抄了。既然最终的结果都是给别人,为什么当时不支持小蒋呢?

除了小蒋以外,国府也试图发行金圆券来挽救已经崩溃的法币制度,推出以1元金圆券兑换300万法币,重新调整了物价。可惜经济和军事上并没有任何好转,甚至更为恶化。这个金圆券自然也就无法挽回局势,仅仅70天后,由于金圆券发行得以暂时抑制的物价又以更加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飞涨。最终金圆券制度成为过眼云烟。

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量突增至130万亿,比10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24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现面值100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各式买卖经常要以大捆钞票进行。甚至出现一麻袋钞票买不到一麻袋纸的情况。新钞票刚印刷出来就因为货币贬值导致面额过低,根本没有人用而失去作用,被迫全部销毁(1947年印刷的一批小面额法币全被销毁)。

5月,市面上的一石大米竟要4亿多金圆券。而1948年中旬的物价也比年初涨了50倍之多。

到了南京沦陷以后,法币和金圆券基本破产,地方老百姓已经不使用这种货币,连国府在广东,福建,浙江等自己的控制区内购物也无法用金圆券,国军也不接受政府用钞票给的军费,所有购物都只能使用银元和库存的黄金,没有人再用货币。

由此国府经济彻底崩溃,战争的失败也就必然了。

通货膨胀导致除了少数特权阶级以外几乎所有中国人的生活困难。国家栋梁,学术界泰斗陈寅恪教授在冬天也买不起取暖的煤炭。

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在记者招待会上抱怨:教授们吃不饱,生活不安定,一切空谈都是白费。1947年9月21日,胡适致电政府,说平津物价高昂,教员生活清苦,请求发给实物。

教授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就更苦了。以在山海关到锦州一线的东北农民为例,首先八路军开过去的时候,在当地购买粮食全部用所谓的边区币,甚至打白条。八路军还没过完,各村庄的粮食就基本光了。之后国军大部队又再次过来,这次给的是法币。国军还没过完,老百姓手中已经全是边区币和法币,却没有一颗粮食,很多村庄整个逃难去了。老百姓手上的这些货币,仅仅几个月以后就因为通货膨胀成为了废纸,实际等于老百姓被军队白白抢空了。

由于战争的影响,1948年土地抛荒面积在湖南、广东等后方省中,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0到40%,主要农具减少了30%。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只有2263亿斤,较战前1936年的水平降低40%,这是极为可怕的减产,足以饿死上亿人口,国府被迫向国外大量购买粮食,这又导致使用大量外汇,加速了通货膨胀。

由于内战的影响,运输遭到破坏,加上国府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粮食,使得国产稻米和麦子的真正价格反而低于战前;而受通货膨胀影响,同一时期布、种子、肥料、农具及农民其它必需的工业品价格却猛烈上涨,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的剪刀差愈来愈大,最终就是农民一年忙到头,却自己连饭也吃不上。种不出粮食的赚不到钱,种了很多粮食的也卖不出什么钱,农民欲哭无泪,奄奄待毙。

加上中共普遍进行了土地革命,国府拿什么去获得农民的支持?

农村是这样,城市呢?

以城市的居民来说,本来一个青年男人的月收入还买不到30公斤大米,无法养活一家子(当时女人很少出去工作)。

结果现在由于通货膨胀,拿到本来就不够的钱,几天后就又缩水大半,这让老百姓怎么活呢?(中纺天津分公司工人平均工资,仅在1948年9月到10月的1个月内竟下降了85%)

这些算是有工作的工人,还有大量工人根本没有工作。当时由于战争的破坏,除了和军事、人民生活必需品相关的工厂,其他几乎全部停产,大量工人失业。

仅仅在1946年上海产业工人失业者30万人,北平失业工人70万人,成都失业工人10万人,重庆失业工人6万人,连小城昆明也有失业工人5万人(当时普通城市人口不过10,20万,大城市不过50,60万)。

国府公务人员的实际收入越来越少,1937年到1943年平均降低了85%,这导致了贪污受贿成风和政府工作人员消极怠工,纪律松懈。成都市国民小学教师的月薪不到100万元法币,平均每小时只合4000元,而当地的物价,寄一封平信要5000元,喝一碗茶要8000至12000元。

当时国府高官承认:通货膨胀的危害远比共产党在战场上的获胜要大,它让老百姓失去了对政府的信心。

当时举家上吊投河服毒的比比皆是,卖儿卖女抛弃妻子的社会悲剧也不罕见。长春被围困时期钞票如同废纸,一些老百姓家为了换粮食,被迫将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其实也就是卖出去。一时间有些粮食的老头,残疾人,病人都娶了年纪很小的老婆,有些甚至还是小老婆。

对于老百姓来说,活不下去就谈不上其他任何东西。我自己尚且活不了,还能去谈什么三民主义,什么戡乱剿匪,什么一心报国。不起来拿枪打你就算是对得起你了。

本来一些城市生活相对富裕,老百姓生活安逸,所以普遍对被宣传为共产共妻的共产党有种恐惧。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活不下去,反而认为共产党控制区生活相对较好,还不如共产党来了才好呢。所以很多人的立场一下子就转到共产党那边去了。

至于军队中一些现役士兵和复员军人的生活也因为通货膨胀极为痛苦。有些上尉少校一级军官的每月薪饷仅能买2条香烟,如何能够养家?

大部分军人也是农民出身,对共产党的土地革命,人民当家作主的宣传还是支持的,至少不反感。加上现在生活不下去,国府又莫名其妙的大裁军,由此很多官兵复员以后很快跳到解放军那里去了。当时国军中还有个顺口溜:不要吵,不要闹,老蒋不要老毛要。武汉先登记,延安来报道。

通货膨胀这个杀手锏可谓国府失败最大的原因之一。一个通货膨胀将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消耗殆尽,也让国府自己根本无法继续支持。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