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73:十万大军被千名解放军击溃,将无决心兵无斗志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七十三(国府在大陆失败系列之一)

1949年厦门战役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营大约300多人的解放军沿着公路向厦门滩头狂奔。公路两边黑压压的一片,看起来好像是一片片低矮的灌木。

每当解放军跑到一处,这些貌似灌木的东西就骚动起来。实际上这是无数的国军士兵,他们一群群的坐或者躺在公路边的土地上,海滩上,每个人拿着武器,有的还是崭新的美式武器,却没有一点要战斗的意思。

当几百名解放军跑尽他们的时候,这些人纷纷站起来,哗啦啦的扔掉手中的武器,举起双手投降。

实际上,解放军不过200,300人,这些投降国军的数量成千上万,完全可以10个,20个打一个。他们却丝毫没有要战斗的意思,甚至士兵的脸上毫无表情,只是默默的扔掉武器,然后继续躺在路边。追击中的解放军却根本不看他们一眼,只是自顾自的向滩头跑去。

沿着解放军前进的道路,路边站起来缴械投降的国军士兵就像浪潮一样,一波波的。当几百名解放军到达滩头的时候,已经乱成一团的数万国军和随军家属立即举手投降,几万只举起的手像一片黑色的森林。

后来经过计算,厦门岛上汤恩伯的守军总兵力有3万多人,还有大量在厦门等待撤退的其他部队士兵和随军家属。防守厦门岛的国军投降时,登陆厦门的解放军部队有多少人?仅仅是进攻第一梯队的1400人,兵力刚到国军的三十分之一。

此战为什么国军如此之惨,关键在于将无决心兵无斗志。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挥官在军事作战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厦门战役的指挥官汤恩伯对此战显然是并没有什么胜利的决心。原因有很多,最关键的是汤恩伯刚在几个月前的上海战役中遭到惨败。

汤恩伯指挥的25万大军凭借在上海修建的3000个美式碉堡、4000个钢筋水泥永备工事、一万多野战卫星工事及两万多颗地雷,居然仅仅守了15天就被攻陷。

在汤恩伯看来,号称防御上比斯大林格勒还要强大的上海也只守了15天。那么如何凭借一个小小的厦门和2万多残兵败将去抵抗南下猛扑而来的数十万解放军呢?

所以说,汤恩伯对厦门战役的总体预计就是极为悲观的,他在战前根本没有取胜的任何决心。这从他的举动就可以很好的看出来。

厦门岛刚打响几个小时,解放军尚且在佯攻鼓浪屿的时候,汤恩伯就已经带着副官等人逃到海边,准备去军舰上指挥。当时解放军没有海军和空军,汤在军舰上是万无一失的,无论厦门是否被攻陷,他自己的性命可以保住。

单纯就这点来说,就表明汤恩伯认为厦门守不住,也没有任何守住厦门的决心。不然他至少会等到战役进行到中段,解放军已经全面占优势的时候再设法撤退。

没想到的是,汤此次的撤退也惹来了大麻烦。他一到海边用报话机命令军舰放下小艇接他走,此时正在退潮,船只一时无法靠岸。汤恩伯在海边急的直跳脚,在报话机中大骂,这些都被解放军窃听到。

直到一个小时后,驱逐舰上的小艇才靠上岸接走了汤恩伯,这段时间厦门岛上的国军根本没有指挥官,实际处于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局面,自然无法做出有效抵抗。

这也是厦门岛被仅仅1000多解放军攻占的一个根本原因。

厦门对于台湾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厦门自古就是台湾攻取大陆的跳板,如果台湾想反攻大陆,就必须攻占金门,进而攻占厦门。金门是从台湾到大陆的一个微型中转站,而厦门则是台湾反攻大陆最好的一个立脚点。明末郑成功试图从台湾反攻,也是首先攻打厦门。

所以说,保留住厦门对于台湾还是有着很大的意义。况且厦门一旦失守,和厦门近在咫尺的金门也就很难保住。

一旦金夏完全失守,从台湾到大陆也就没有任何可以作为战略防御的支点,这对于台湾就是极为危险的。

蒋介石对厦门也是相当看重的,之前他督促汤恩伯在此处修建了很多永久性工事,还亲自去厦门视察,以鼓舞士气。

而汤恩伯在此处也精心修建了一整套工事。一个阵地分为前沿阵地、主抗阵地和纵深核心阵地,阵地内的工事大部分为钢筋水泥结构。前沿阵地敷设雷区、铁丝网、鹿砦、外壕,构成要塞环形防御体系。

汤恩伯、刘汝明、毛森等为了鼓舞士气,也曾经号称厦门防御“固若金汤”,“守三五年没有问题。”

实际上,解放军对攻打厦门岛也没有太大把握。因为之前他们并没有攻打这种海岛的经验,

战前连足够的运输船都找不到,只勉强找了一些平底船凑合。这种船经不住风浪,仅能在近海风平浪静时候使用。解放军士兵大部分是北方人,从没有下过海,一上这种船几乎人人晕船,战斗力大减。

加上解放军一无海军二无空军,火力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况且登陆作战,如果第一梯队站不住脚,往往就是全军覆没,满盘皆输。按照当时解放军的运输能力,第一梯队也就是1000多人,面对国军守军3万人之众,还是非常凶险的。

稍后的金门战役,解放军第一梯队登陆多达9000多人,却在数万国军围攻下全军覆没,说明这样作战防御一方如果拼死敢打,还是很有获胜的可能。

没有想到,厦门岛仅仅打了几个小时就被解放军攻占。解放军除了佯攻鼓浪屿的少量部队损失较大以外,其他部队虽然遭遇到泥沼,峭壁,山地等地形的阻碍,却伤亡极少。

该战解放军伤亡人数不过几百人,国军伤亡也不过2000多人,投降被俘却有2万多人,实则厦门防御作战几乎等于一开始就被放弃了。

后期汤恩伯就在军舰上指挥作战,实则他已经无法了解战局的进展,这种指挥是没有用处的。

总指挥如此,其他军官也好不到哪里去。

厦门岛被攻克之前,国府已经下了撤退令,当时十几万人拥挤在海滩上等待撤退。在解放军发动战役之前,尚还有一大班人没有撤退。此时几艘大船开来,按照之前的规定应该分批上船,一波波的撤走。一些高级军官却很快就向船上挤过去,维持秩序的宪兵不敢拦截。普通的士兵看长官逃了,他们也一起向船上挤去,顿时秩序大乱。

一些军官拔枪阻止士兵蜂拥上船,而士兵此时也举枪威吓军官们,最终军官们收起枪走了。结果就是船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大部分重武器都被扔掉了,有本事的军官都挤了上去,其中还包括一些高官。

这些船停了很久也不见开,后来才发现被抓来的福建本地船长和船工已经乘着他们乱哄哄逃命的时候,跳海游走了。

这边还在争着上船的时候,解放军的登陆战已经打响了。听到枪声,滩头立刻乱成了一团。有的叫,有的哭,有的骂,到处都是团长找师长,营长找团长的,越找越乱,完全乱成一锅粥。而这些所谓的团长师长,很多已经坐在船上,正等着开船呢。

滩头剩下的几个军官在混乱中试图指挥,但完全没用,他们一找不到汤恩伯,不知道应该执行什么命令,二所谓兵败如山倒,大军已经陷入混乱和惶恐中,没有人能够稳定这个局面。

曾经有军官站起号召部队回去和解放军拼命,结果数万人中仅有几十名年纪较轻的官兵跟随他跑向前线作战,其他人都是一屁股坐在地上,像一群跟着被杀的绵羊一样,等着被解放军俘虏。

其实也不仅仅滩头是这样,留在厦门岛机场上的10几架飞机也没人管。这些先进的飞机一没有飞走,二没有被破坏,就扔在那里,等着解放军来将其缴获。

之前国军遭受了一系列的惨败,到了这个时候除了厦门以外,周边各省几乎都已经沦陷。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之前那么强大的时候尚且打不赢,此时到了这种地步,士兵还如何相信可以打赢,士气都已经到了最低点。

一旦一支军队没有了士气,就只能依靠人的本能行事,也就是想保住自己的生命,没人再愿意去打仗。

最终解放军登陆部队过来的时候,只有一部国军在预定阵地抵抗。凭借地形优势和永久性工事,却不到10个小时就被解放军全面击溃。之后国军再也没有有组织的抵抗,只是试图逃走。

就军事上来说厦门并不可能长时间防守,像汤恩伯吹嘘那样守上三五年绝不可能,甚至守上三个月半年也不可能。但终究守了如此之短的时间,伤亡如此之少,投降却如此之多,显然并非单纯军事上的原因,而是官兵均没有继续作战的意志,还没打就认输了。

其实厦门战役只是国共内战中无数个战役的缩影,国府和国军在内战中期已经处于将无获胜决心,兵无斗志的状况。

直到稍后的金门战役,国军已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边缘,才奋起拼命,保住了台湾外围最后一个支点。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