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67:流血的二二事变(西安事变31)(3/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六十七

王以哲被杀改变了西安事变的结局

杨虎城的这番话可是非常重要的:我今天有要紧的话同你谈。我们两人是十几年的老朋友,这种朋友关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纯粹的朋友关系,一部分是政治关系。在政治关系方面,十几年来我对得起你。1928年在皖北的时候,你们共产党要暴动,蒋介石派人到皖北命令我逮捕你,我不肯。我当时宁愿抛开我的部队去了日本,也不愿意同你们决裂,还安排你去暂避。1930年入关以后,我启用你担任省秘书长,结果蒋介石知道了你是共产党员,在1932年冬他派中央军的黄杰兵压潼关,要我逮捕你。我冒着不惜引起战争的危险,将你放走。从此,我和蒋介石的关系就一直搞不好。因此,我在政治上是完全对得起你的。你这次来西安,我当然不反对你站在你们党的立场上,但我希望你也要替我打算打算。你刚一来的时候,我就对你说,和平解决就是牺牲我。张学良主张和平解决还亲自去了南京,结果如何,现在差不多已经看出来了,回来希望不大,张的牺牲是肯定的了。共产党主张和平,因为他们有人做担保,也可以同国民党平起平坐。我是蒋介石的部下,我怎么办?蒋的为人你也知道,是睚眦必报的,和平解决后,叫我怎么对付蒋?所以和平的前途就是牺牲我。这种情形你为什么不替我想一想?你只一味的站在你们党的方面说话,为我想过没有?你们不管我,我现在也不能看着自己就这样完了。我们现在政治关系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但我仍然愿意跟你保持纯粹朋友关系。现在局势发展险恶,不知道会演变出什么事情来。我现在把你送到三原县的老太太家去(杨母家,比较隐蔽,有卫队保护),你在那里是安全的。但希望你今后不要再管西安的事情。

这番话说的非常明白,可以说就一个政客来说,算是完完全全表示了自己的立场,没有丝毫的掩饰。

南汉宸自然知道杨虎城的意思,这番话并不是单单说给他一个人听的,而是说给中共听的,也就是杨希望中共帮助他们打仗,不要和平解决。他回答道:我是共产党员,我不能离开党的工作。目前的严重局势怎么处理,我会马上去找周恩来研究这个问题。

随即南汉宸赶忙跑去找周恩来,找到周的时候,孙铭久他们刚刚走了不到一个小时。

周恩来他们研究了一通,知道这是杨虎城和东北军少壮派的意思,不能小视。一旦坚决和平,恐怕立即就会和十七路军东北军分裂对立,这个政治上的代价太大。

他们在1月28日当天去三原县红军司令部开会,有总书记洛甫,彭德怀,任弼时,杨尚昆,左权等人参加。这些都是当时红军的精英,他们认为目前看来只能做个样子要帮他们打一仗,但又不能真打,所以可以找个借口。最好的借口就是张扬两军自己意见不统一,所以没办法去打仗。

当晚,周恩来对杨虎城和少壮派说:只要你们两军团结一致,意见一致,我们绝不会对不起张先生和两军的朋友,包括打仗在内,我们一定全力支持你们。

杨虎城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应德田也明白了,只有马仔出身的孙铭久还不明其意。

应德田认为虽然红军找了个借口推脱,但毕竟算是有条件的愿意打了。我们可以拿这个作为理由,逼迫东北军元老打仗,他们再也没有借口。

一旦压迫东北军元老派同意,中共就再也没有借口不打。到时候除非他们撕破脸赖账,不然就肯定要联合起来打一下。

所以少壮派认为逼迫元老派屈服很重要,现在他们胸有成竹,因为他们的主张获得大部分中下级军官的支持,他们认为元老派也绝不敢冒着背叛张学良的名声要求和平。

于是,1月29日在少壮派的组织下,东北军除了前线的部分军官以外,在西安城内的团长以上的军官40多人全部在渭南参加了会议。会议本来由当时最有分量的军长王以哲组织,但王此时生病卧床不起,改由原军长董英斌组织。

会上,元老派的代表人何柱国军长首先发言,意思就是不能打,打了一定会输,只能接受中央的条件。光是这些话已经让少壮派和大部分与会的中级军官非常不满了,认为何柱国贪生怕死,没有骨气。

之后何柱国又犯了个错误,他把在潼关和顾祝同谈判的细节也全部说了出来。在何柱国看来这些条件算是不错,在当时旁观者看来其实这些条件算是相当苛刻,再次引起了这些军官的不满,认为这种条件也能答应,真是太屈辱了。

何柱国话音刚落,应德田就站起来发言。他很煽动性的说了一通,意思是绝对不能接受这种不平等条约,必须打一下将少帅救回来。

应德田不愧是留美的高材生,他巧妙的使用了演讲的技巧,说服了大多数人。他说:目前我们也不是要求就跟中央军拼了,现在我们只是希望少帅回来一趟。如果他命令我们缴枪,自己还是回南京,我们立即同意和平解决,这不算过分吧?

这一段话顿时引起一片赞同的声音,甚至周恩来也被这个观点影响,稍后发电告知毛泽东是否考虑让张学良回来一次说服少壮派。

应德田知道大家同意了他的观点,用更加有感染力的话转述了张慕陶的观点说(张慕陶也和东北军少壮派长谈过几次):我们要打,就一定会打起来吗?我看不会,蒋介石如果要打早就打了,他现在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他自己各方面都有压力,自顾不暇。现在我们软,他就硬起来。我们如果硬,他自然会软下去。我们要打,也必须打,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只有打了,张学良才有可能回来。况且,我们现在并不是一定要打,只是希望少帅回来一次,这个要求是很低的,难道蒋介石就不管不顾一定会打吗?现在杨虎城和十七路军都主张少帅不会来不撤兵,昨天中共代表周恩来先生也说支持我们的主张,现在外面都愿意帮助我们,我们这些少帅的部下反而胆小怕死,只顾自己吗?

这番话说出,东北军军官顿时一片激愤。

接着,苗剑秋站起来流着泪说:少帅派人给我们带来口讯,让我们坚持下去,要我们团结,只要我们做到了,他就有希望回来。少帅为了我们做了这么大的牺牲,而我们连这一点都不能坚持吗?说罢苗放声大哭,台下一些军官也受到感染流了泪,另一些军官更是喊起来誓死营救少帅的口号。

这样,绝大部分军官当场同意不服从蒋介石的撤兵命令,如果中央军再次进军,就立即开战。

随即大部分团长等军官都在主战书上签名,一些军长师长虽然并不同意,但看部下都同意了,如果拒绝不就是胆小鬼了吗,也勉强签了名,结果就是全体40多人都签名同意。

由此孙铭久等人大喜过望,认为东北军元老派被压制住了,他们的目的也实现了。可以他们毕竟太年轻了,更厉害的人并不是他们。

渭南会议之后,灰头土脸的何柱国等人找到卧床的王以哲说明情况。王以哲认为渭南会议是少壮派早已设好的陷阱让他们跳,自然不能同意。

但目前王以哲和何柱国已经被少壮派的手段压制住无法翻身,就只能期待更有分量的人来解决。这个人自然就是张学良指定的东北军代理领袖于学忠。于学忠此时还在兰州进行西安事变的扫尾工作,王以哲他们急电给他,让他尽快回来处理内乱。

于是1月31日,于学忠乘飞机回到西安。此时的于学忠的处境很可怕,完全是赤壁大战决策前周瑜的处境。当时东吴还没有决定是投降曹操还是和他开战,周瑜刚到建邺城就被一波波的主战主和派包围,都要他同意自己的主张。

此时于学忠也和周瑜一样的惨,可惜他却没有周瑜处理问题的能力。

于学忠其实是一个不适合做20万大军领袖的人物。东北军内部是个最强调资历的团体,而于学忠仅仅在1928年时从直系倒戈到东北军,资历还不如少壮派的孙铭久(孙1927年加入东北军)。

能力上,于学忠能力是公认的有限,是个才能相对平庸的人,没有什么帅才,顶多有些将才。做一个师长军长是勉强够格的,做一个20万军队的领袖就无法胜任了。此次事变中于学忠被少壮派逼得走投无路也可以看出一些。

忠心上,于学忠对张学良并不怎么忠心。他本来是半路投靠东北军的老军阀,和张氏父子没有太多的感情。此次事变一爆发,于立即与南京暗中联系,给自己留条后路。

为什么张学良要安排于学忠做领袖呢,这是因为张学良曾经在热河抗战以后被迫下野。他将主要部队交给当时的河北省主席于学忠。于在张学良去欧洲戒毒期间守着东北军,没有投降蒋介石。所以张学良认为于学忠这点比较可靠。

此次张学良飞往南京之前,没有让王以哲负责(他对王以哲有怀疑,王当时已经秘密加入中共),而是仍然让于学忠负责。于学忠刚下飞机,立即被接到王以哲家里,何柱国他们都等着他。见到他以后,何柱国等人一致要求绝对不能打仗,不然东北军肯定会瓦解。

于学忠从王以哲家刚刚出来,就被几十名少壮派军官包围,他们为首几人跪地要求于一定要主战,营救少帅。于学忠其实是主和派,他本来就是甘肃省主席兼军长,位置已经很高了,现在自然想保住位置。早在西安事变开始后,他就派出密使和中央方面谈判。

不过目前畏于少壮派的势头,于学忠也不敢公然说个不字,所以左右为难。

他正在犹豫期间,事情已经逼到头上。当天晚上,杨虎城邀请三方面见。由于王以哲生病卧床不能移动,于是于学忠,杨虎城,何柱国,周恩来来到王以哲家开会,同时少壮派应德田2人也参加。

此时其实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都是主和,但谁都不愿意表态,顶上一个卖主求荣的恶名。

杨虎城宣布开会以后,居然没有一个人愿意说话,有的人默默抽烟,有的人低头不语。等了半个小时,杨虎城见没人愿意开口,就请周恩来说话。周恩来非常精明,自然也不愿意去顶缸,他说:我们的意见是以你们的意见为基础的,所以请你们先讲。

于是,会议再次陷入僵局,又等了半个小时没人开口。

到了最后,杨虎城没有办法,逼迫于学忠表态:张学良走的时候下手谕让于学忠负责东北军,请不要再推辞,请你说说。

于学忠勉强开口,结结巴巴的说:我刚从兰州过来,不了解整个事件的情况。我个人意见还是和平解决,应该同意甲案不去打仗。

说完以后,会场又是一片沉默。

于学忠又只好断断续续的说了一些不主张打仗的原因,但这些话早已说烂了,此时谁也没有心情去听。

杨虎城又让王以哲表态,王说同意于学忠的意见。何柱国立即也表示同意。这样东北军在西安的三个军长都同意和平。

杨虎城见大势已去,说:既然东北军不愿意打,十七路军也不打了,我们同意和平解决。

杨再问周恩来的态度,周精明的说:我们之前说只要你们两方一致主战,我们可以帮你们去打。现在你们主张和平,我们自然也同意。

会议最后决定,再次由特使李志刚负责去潼关谈判,并且最后签字同意和平解决。此次会议中少壮派骨干中只有应德田两人参加,他没敢说话。而此次会议结果大大出乎少壮派的预料。

“锄奸”和瓦解

2月1日上午,于学忠召集东北军主要将领开会,宣布了他们前一天的决定,少壮派顿时群情激奋。

少壮派认为东北军上下已经同意开战,只有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三个叛徒内奸不愿意开战,推翻了大家的民主决定,导致十七路军和中共也动摇,真是十恶不赦。

于学忠等人都是实际统兵的军长,正面跟他们斗,恐怕没有什么好结果,看来要用其它的办法。

于是,在于学忠他们决定和平第二天即2月1日,孙铭久他们和十七路军少壮派宋文梅等人开始合作,制定了除掉王以哲,何柱国以及十七路军主和派孙蔚如在内的所谓锄奸计划,也就是将他们暗杀处死。

名单依次是:王以哲、何柱国、缪澄流、刘多荃、米春霖、鲍文樾、李金洲、蒋斌、徐方,谢诃等十余人,都是主和派的高层,军衔最低也是少将。

此时号称疯子的苗剑秋似乎突然醒悟了,他是唯一一个试图阻止暗杀的人,他说:王以哲已经接受国民党中央的条件,现在大势已去,就算杀了王以哲、何柱国也不能扭转局势了,那去杀还有什么用。

但除了苗剑秋以外,所有在场的人都同意杀,苗也不敢再说什么。

为什么不杀于学忠?这是少壮派认为于本来就是傀儡(于能力不行,是名义的领袖和老好人,和东北军里里外外关系都很好),杀了王何以后不怕于不被吓得屈服。

1日开始,两军少壮派四处行动,他们首先将去潼关谈判的李志刚和中共外交大使李克农武装拦截,不让出城(稍后两人设法逃走)。

另外他们仍然派出人去跪求于学忠,杨虎城等人,结果于学忠给他们搞得手足无措,几乎要屈服。好在何柱国立即赶到,以枪毙他们为理由恐吓,好不容易将他们吓走。杨虎城则表示如果东北军愿意打,他也愿意打。

另一方面,少壮派开始刺杀行动,他们在1日晚上四处张贴所谓锄奸令,上面写着打倒王以哲,打倒何柱国等,试图威吓王以哲等人改变态度。

同时他们制作了大量的反对和平袖章,准备起义,需要说明的,这些袖章全部是十七路军制作的,这也是十七路军少壮派介入的直接证据。

他们秘密向还在前线的缪澄流,刘多荃两个军长发了一份电报,意思是王以哲何柱国背叛东北军已经被处死,其实是试探他们两个人的态度。

这两人看到电报以后都大吃一惊,向西安方面查询以后知道王何两人没事松了一口气,但他们仍然赶忙电报杨虎城要他们保护王以哲他们的安全。

对此杨虎城并非完全不知情,也许是他也希望少壮派做做样子威逼王以哲等人同意打仗。

话虽如此,杨虎城仍然派人去接王以哲,何柱国去他的公馆居住。这是因为杨虎城心里明白,如果这两人真的被杀,东北军就肯定瓦解了。

何柱国也知道事情严重,在2月1日晚住到了杨虎城公馆。

王以哲却不愿意躲起来,当时杨虎城亲自接王的时候,他没有同意去杨府。王以哲认为他主和是为东北军考虑,完全没有私心,根本不怕少壮派威胁。况且他认为对孙铭久等人非常了解,认为这些人没有胆子杀他。他说:我一心为了东北军,我不信那些小家伙们敢打死我。

更重要的是王以哲感觉杨虎城可能有借机吞掉东北军的野心,对其比较厌恶,不愿意受他的保护。

照常理来说,不管是不是真的有危险,杨至少应该给予王以哲一定的保护。当时东北军在西安的部队只有一个特务团,且完全是少壮派控制。杨虎城在西安有9个团,他自然应该派哪怕一个排一个连去保护一下王以哲。

但杨虎城并没有这么做,可能是他没预料到少壮派动手如此之快。

何柱国住进杨公馆以后几个小时,2月2日凌晨,应德田,孙铭久,刘启文(师长),何镜华等少壮派在孙铭久家开会,定制了锄奸的具体步骤。

2月2日一大早,孙铭久派卫队营连长于文俊带着20几个士兵去杀王以哲。

结果于一行人闯入王以哲家中,制服了他的几个卫兵。其中一个卫兵勉强开了一枪轻伤了其中一个东北军士兵。当时王以哲因为生病还卧床不起,于手持驳壳枪冲进来。王以哲勉强坐起来,还没来得及开口,于一面喊:军长,我对不起你了。一面连续开枪射击,前后一共打了十几枪。

王以哲身中九枪,被打成蜂窝状,当场惨死。

打死这个有病的人其实一枪就够了,这样杀人完全是残杀,意在恐吓和报复。

随即于文俊等人将王以哲家抢劫一空,结果只找到十根金条和67军军部的3万元经费。显然王以哲是个清官,并没有贪污受贿(之前少壮派攻击王以哲收了南京政府600万银元,所以出卖张学良)。

于此同时,孙铭久派出当时攻打临潼捉蒋的功臣王协一连长带着另外一批人去杀何柱国。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