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58:剿共还是抗日?(西安事变22)(2/2)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五十八

杨永泰一死,再无人反对蒋介石的主张,由此彻底制定了之后的路线。

消灭张扬

两广事变在9月刚刚结束,中央军40万大军都在南方,北调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内只能进行准备工作。

1.军队的部属

蒋介石在两广事变结束后,除留一部监视广西,将三十个师共三十多万大军北调,全部集结在平汉铁路从武汉到郑州一线和陇海线郑州到灵宝(陕西省边缘的一个城市)一线。只要蒋介石一声令下,这些部队立即可以上火车,几个小时到一两天可到达陕西省。再加上在陕北甘东围剿红军的中央军几个军约10多万人,蒋介石在陕甘可使用的总兵力不下40万之众,对于张扬在陕甘的20多万人是绰绰有余了。

除了部队以外,蒋介石命令在西安和兰州两地修建两处可以容纳100架战斗轰炸机的大型机场,以确立中央军空中的绝对优势。

2.强迫张扬和红军火拼

张扬和红军作战,无论谁胜谁负,对中央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如果张扬愿意剿共,就让他们打头阵;如果不愿意,就先消灭张扬,再对付中共。

3.瓦解分化张扬阵营

争取张扬部下中高级军官的支持,用政治手段争取他们听从中央的命令。

9月初,杨虎城因病去上海治疗,拔掉了5颗坏牙,还被检查出有冠心病,只好留在上海治疗了一段时间。在上海期间,杨虎城住在虹桥疗养院,他还带着幕僚王炳南。这个王炳南不但是中共党员,还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虹桥疗养院也是著名红色分子杜重远保外就医的地方,杨虎城和杜重远多次见面,商讨一些联共抗日的细节问题。

10月14日,蒋介石邀请杨虎城到杭州见面,主要问了杨的病情,借此观察杨虎城的态度,看看其有没有什么情绪上的变化。

这主要是9月18日共产党控制的西救会和东救会在张扬的掩护下,发动了九一八9年纪念大会,有超过七万人参加游行。游行的人还直接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甚至还宣布组织西北五省抗日联军。张学良亲自和群众见面,并且宣布一定会率兵抗日。

10月10日,西救会和东救会又搞了各界群众大会,直接喊出联共抗日的口号。戴笠将这些资料报告到蒋介石处,蒋认为张扬和红军勾结已经很严重了。

但杨虎城没有露出任何马脚。

10月22日,蒋介石携宋美龄飞往西安,这是第一次西安之行。对于此行,戴笠有过建议,认为现在张扬态度不明,蒋介石不应该冒险去西安。但蒋介石根本没有想到有人敢于活捉国家元首,不过还是做了一些准备。他认为杨虎城是地头蛇,老军阀,不可靠,张学良和他私交极好,不可能背叛他。

所以蒋介石没有住在杨虎城十七路军控制的西安城内,而是住在离西安五十里外的临潼华清池,这里的守军是东北军。

到西安后,蒋介石和宋美龄先是由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名义上的陕西省主席)夫妻陪同,游览了西安附近的秦陵,黄陵,周原,甚至还爬上了华山,骊山,终南山。

几天后,蒋介石认为气氛缓解的差不多了,于是分别向张扬告知了他制定的剿共计划,也就是让张扬率部处于剿共第一线。张扬两人此时已经下定决心反蒋,自然不可能同意,两人已经商定以自己部队不愿意剿共为借口进行反对。

张学良性子比较直爽,他很干脆的表示不同意,并且说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意见,说这是整个东北军的意见,不是他一个人。就算他愿意,东北军将士也不会愿意。

杨虎城没有公然反对,只是委婉的说他个人是服从蒋的,但他的部队反内战要求抗日的情绪高涨,如果剿共的话怕是没有士气,这是很值得忧虑的。

蒋介石对张扬说:你们说部下不想抗日,但我们身为军人。什么是军人,就是要服从上级命令。张扬再次拿出军队官兵抗日意志高涨的事情,说我们打内战实在调动不了部队,抗日则可以调动自如,锐不可挡。

蒋介石说:抗日之事就不要再说了。你们只要服从我就行了。至于官兵不愿意剿共的问题我来解决。

王曲训练团

10月26日,蒋介石亲自赶赴王曲军官训练团,对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在此受训的第三期学员,以及两军团长以上的军官进行训话。

但这个王曲军官训练团,本来就是张学良和杨虎城用于强化内部将领联共抗日思维的地方,其中还有很多抗日同志会的骨干,蒋介石此行的结果可想而知。

蒋介石讲话的主题也就是要求军官听从中央命令,首先消灭中共,然后再抗日。他说:如果远近不分,缓急不辨,不积极剿共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前后倒置,便是不革命。那样在家就是不孝,为国就是不忠;不忠不孝,便不能算是一个革命军人。

此时下面一些军官,尤其是抗日同志会的骨干非常不满。他们虽然被张学良叮嘱不能做出出格的事情,但仍然气愤不已。顿时台下出现一片咳嗽声,跺脚声。

蒋介石发现情况不对,就语气更加强硬的说:国家有法律纪律在,对这种不忠不孝的军人是要予以坚决制裁的。稍后他又说了一些消灭共产党的重要性,前后讲了大约三十分钟。

按照一般惯例,蒋介石应该与台下的将领一一握手。但此时台下情况已经很乱,张扬怕这些军官会有什么不理智的行动,赶忙宣布握手临时取消。

第二天,抗日同志会的骨干,张学良心腹,号称苗疯子的苗剑秋惹事了。苗和张学良的另一个心腹,副军长黄显声一番议论以后,感觉怒气难忍,就冲上讲台,对军官们进行演讲。苗剑秋大骂道:昨天有人让我们不去打日本而要去打共产党,简直是放屁!我们东北让日本人占了,我们东北军人变成了亡省亡家的人。这时候还有人说这样的混账话,我们东北人稍有点血气,就应该让他走着进来,躺着出去!

这番话很快被特务告知蒋介石,蒋听了非常生气,他让晏道刚去找张学良(晏道刚是蒋派给张学良的参谋长),勒令张将苗剑秋逮捕法办。但苗剑秋是张学良的心腹,知道张的很多秘密,怎么可能交给中央的人。张学良赶忙安排苗剑秋到天津租界暂避,然后汇报说苗剑秋已经畏罪潜逃,此事不了了之。

此时抗日同志会的骨干,包括十七路军和东北军的一部分军官已经开始计划将蒋介石抓起来。张学良自然不愿意这些人打草惊蛇。他在当晚召集王曲主要军官谈话:大家要明白,蒋委员长的讲话针对的是我,不是你们。希望你们安下心来。

实则是张让手下军官不要乱来!

蒋介石对王曲的遭遇早有预计,而且此次王曲之行并不是完全没有作用,还是争取到一些军官的支持,这些在之后的西安事变中表现出来。

第二天蒋介石又和张学良谈了一番话,希望张能够率部剿共。张学良却当场拿出一份毛泽东的公开信,说应该顾及国家民族,接受中共提议,派代表去谈判停战抗日。

蒋介石忍无可忍,训斥张学良幼稚,连如此简单的统战手段也看不穿,这么容易就上了中共的圈套。张学良反唇相讥,双方不欢而散。

蒋介石在29日离开西安,飞往洛阳,在洛阳呆了一个多月。离开西安时,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学良如此无知,可谓我心病。

生日当天的争吵

蒋介石飞到洛阳是因为当时正好是他的五十大寿,中国人的五十岁生日是要隆重大办的。社会各界提议给蒋介石举行大的庆典,但是蒋介石认为此时内忧外患,搞这种劳民伤财的东西实在没有必要。

蒋介石不愿意回南京接受祝寿,就改到了洛阳办公。

在蒋介石大寿的时候,张学良联合阎锡山以祝寿为名面见蒋介石。此时张学良已经知道中共宁夏战役基本失败,开始全力争取阎锡山的支持,试图通过他控制的绥远省(和外蒙古接壤)获得苏联的援助。阎锡山此时也希望利用另外的力量对付日本和蒋介石对晋绥的威胁,双方表面上走到了一起。

结果就在蒋介石50大寿的当天,张学良和蒋又吵了一顿。

三个人刚说了几句,张学良就提到了抗日。蒋介石说:抗日,又是抗日,你讲了多少回了。你作为一个军人,应该分清敌人的远近。共产党就在你的身边,面前,而日本远在千里之外。我们应该先消灭眼前的敌人,免除后顾之忧,然后再去消灭远处的敌人。

蒋介石顿了一下又说:现在共匪已经成强弩之末,短期内不难消灭。一旦消灭共匪,我们就永绝后患,再回头对付日本是事半功倍的。张学良完全不理蒋介石的话,他继续陈述东北军的困境,说明将士不愿意打中共,也认为最大的敌人是日本。

蒋介石见说不通,就问阎锡山:百川,你认为最大敌人是谁?阎锡山回答说:我看还是日寇。学良讲停止内战,实行全民族抗日是很有道理的。

蒋介石对阎锡山的说法大为不满,知道张扬和阎锡山开始站在一边。他说:这样,你们就回答我一句话,到底是我该服从你们呢?还是你们该服从我?

话讲到这个地步,也就没法说了。张学良阎锡山只好告辞走了。出去以后,阎锡山对张学良说:委员长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是说不通的。我回山西以后,部属我的军队做准备,希望你也做好自己的打算。

实际阎锡山是在提醒张学良要准备动手了。

这次争吵之后,11月1日中央军大部兵力已经赶向集结地,蒋介石也准备逐步向张扬摊牌了。

当天蒋介石去洛阳军分校阅兵。在对官兵演讲中,蒋介石表明提出联共的都是汉奸。他说:汉奸有两种,一种是无知识的低级汉奸,如李守信,王英,另外一种是有知识有组织的高等汉奸。他们出卖整个国家与民族,实为汉奸之最……现在断不能用任何理由去主张联共,否则就要出卖国家民族,存心与共匪同声相应,甘心做共产党下面的二等汉奸。共产党不要祖国,不要祖宗,难道你们也不要祖国不要祖宗了吗?共产党是要亡中国的。这种敌人不打,还要什么抗日?当面敌人不打,要打远处的敌人,这种军队还有什么用处?连大汉奸殷汝耕都不如。

当时张学良站在一旁观礼,听到这番话以后,知道蒋是对自己说的,顿时手足无措,心灰意冷。周围的军官也都知道蒋介石说话的用意,纷纷偷看张学良。

在张学良记事以来,除了张作霖以外还从没人敢如此当面指责他。实则蒋介石是再次威逼张学良剿共,但按照当时的局势来说,张学良已经不可能听他的了。

就在双方矛盾一触即发之际,1936年11月13日,日本扶持的伪军王英所部兵分两路从商都分向绥远省的兴和、红格尔图进攻,绥远省主席傅作义急调主力部队给予迎头痛击,蒋介石也命令中央军汤恩伯的13军和炮兵部队赶赴绥远支持。由此绥远抗战爆发,西北形势顿时大变。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