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55:西路军兵败古浪(西安事变19)(1/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五十五

马步芳

西渡黄河的西路军,结局是极为悲惨的,而他们悲惨的结局和西安事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强大的西路军

宁夏战役虽然失败,但红军仍然有三个军西渡黄河成功,其中红9军和红30军都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军。

红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现在还有6500余人。红9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早在1932年就已经成军,其骨干官兵都有4年多作战经验,是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

红9军军长孙玉清和政委陈海松都是有很名的战将。孙玉清早在1927年黄麻起义参加红军(黄麻起义是红四方面军建军的第一战),从普通士兵干起,身经上百场战斗,一步步积功升职,到了1932年10月任32团团长。1933年初,他率部参加了历时4个月的反四川军阀田颂尧三路围攻的战役。孙玉清领导的32团仅仅以一个团兵力,在侯家梁一战居然消灭川军3个团,缴枪700支,俘敌500余名。接着又以一个团兵力在中魁山击溃6个团的进攻,算是创造红军历史上的一个记录。由于能力突出,1934年,孙玉清被破格提升为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长。1935年8月,毛儿盖会议后,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第9军任军长。

政委陈海松,1930年黄麻起义加入红军,年仅16岁。在反田颂尧三路围攻作战中,年仅19岁的红二十五师副营长陈海松,率两个连200多人死守杀牛坪阵地。他充分利用杀牛坪的地形优势,以小部分兵力扼守要点,大部分兵力则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法,抗击了川军5个团的轮番攻击,与敌人激战3昼夜,毙伤1500多人,阵地寸土未失。此战过后,陈海松被徐向前看重,破格提拔为三十六团政委,后在20岁被提拔为红二十五师政委(师长是许世友)。此后转战四方,战功卓越,21岁被任命为红9军政委。

红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有7000人。红30军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其现有兵力比红9军还多。

政委李先念,早在大雪山和毛泽东第一次见面时候,李先念跟毛泽东分析了红军的形势,指出红军将来应该怎么办,李先念说的每一句话都正中毛泽东下怀。除了毛泽东以外,周恩来,朱德都被其清醒的分析所钦佩。毛当时特地问了李先念的岁数,李先念回答今年26岁。毛泽东就说:先念同志少年有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军事政治头脑,非常不简单。这也是之后李先念被毛泽东重用的起点。后李先念在40岁担任湖北省主席,45岁担任国家副总理和财政部长,最后在1983年担任国家主席。

军长程世才和李先念差不多,17岁参军,1933年成为30军最有战斗力的第88师师长,后又担任红30军军长。他身经百战,英勇无比,曾经挥舞大刀参加过激烈的肉搏战,因身负重伤而两次昏迷过去,是所谓战争大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当时的11师政委李先念多少年后回忆起来还说:“在战场上,程世才气势夺人,身先士卒,一往无前,就像出山的猛虎。”

红5军,是中央红军一支最著名的部队。他们兵力虽然只有3000余人,但名气却是最大的。红5军就是原来中央红军的红5军团,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红5军团的骨干是董振堂在宁都起义,拉走的西北军第26路军约1.7万余人。由于宁都起义时候带走了2万多件武器,红5军团的装备很好,另外由于以西北军为主干,该军传承了西北军特别擅长防御的特点(台儿庄会战中守城的就是西北军),防守能力非常强。这支部队在长征中一直担任后卫部队,损失极为惨重。

在湘江会战中,红5军团的34师甚至被全歼。虽然艰难,但红5军团都成功的完成了任务,被命名为铁流后卫。

自从红军从大草地上分裂以后,由于红5军团和张国焘的主力在一起,一直归张国焘领导。张认为红5军团不太可靠,派出自己最亲信的秘书黄超去该军担任政委。在当时政委是军团最高决策者,具有最终的决策权,是站在党的立场上监督军队的。

黄超是一个特殊人物,他的出生日期不明,也是一个老革命。黄早在1925年加入中共,曾去苏联中山大学接受培训,回国以后组织过地下工作。到了红四方面军以后,黄超对张国焘忠心耿耿,被张重用。除了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各军的政治处主任以外,还一直担任张国焘的机要秘书,是张最信任的副官。

除了这三个军以外,还有500多人的骑兵师,1300多人的妇女独立团(全部由妇女组成)及机关后勤等非战斗人员,西路军全军总数为21800余人。兵力不算少,干部战士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不过由于普遍经历了一年长征,没有任何休整的时间,所有人都极为疲惫,弹药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但是这2万多人仅有各种枪械约8000支,对于一支没有大量多人操作武器的部队来说,步枪装备数至少要超过三分之二,但西路军的步枪装备大约是三分之一,也就相当于两到三个战士中只有一个可以作战,这是相当不好的。

全军子弹总数仅有12万发,其中红9军每支步枪15发子弹,红30军每支步枪25发,最差的红5军,每支步枪子弹仅有5发。这样的弹药储备,只能保证一次较大规模战役,如果连续作战是无法坚持的。

西路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是陈昌浩。

徐向前为黄埔一期生,中共最强的四大战将之一(林,彭,粟,徐),他的特点是头脑清晰,战略眼光超群,战术指挥老辣,一生少有败仗,是不可多得高级军事人才。徐是张国焘的左右手,最为器重的军事将领。

陈昌浩为当年留苏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有着极强的政治能力和军事战略头脑,尤其作风勇敢顽强,思路敏捷,年轻气盛(当年才30岁),敢于直言不讳,张国焘都忌他三分。陈昌浩和张国焘的关系很好,从1930年陈从苏联回国以后,就一直担任张国焘的副手,其能力出色,被张视为左右手。

张国焘曾经跟人家戏称他文有陈昌浩,武有徐向前,只要有这两个人在,红四方面军就不会垮。

综上所述,西路军是一支精兵猛将如云的部队,并非一支弱旅,但也有着弹药不足,部队疲乏的严重问题。

西渡黄河以后,西路军得到中共中央的命令,让他们自行向青海进发,准备接受在新疆哈密的苏联军事援助。当时苏联已经将1100吨箱装军火物资运送到了哈密,等待红军的到来。中央这个命令也就意味着,西路军必须和盘踞青海的青马穆斯林地方军阀交手了。

青马穆斯林军阀

当时中国西北有两大穆斯林地方势力盘踞,一股是以宁夏马鸿逵,马鸿宾为首的宁马势力,另一股就是盘踞青海的马步芳,马步青的青马势力。宁马和青马都是清末地方回教势力反叛清政府的军队演变而来。

1863年(同治三年),由于满清政府腐败,对西北控制力下降,在陕西,宁夏,甘肃的回教穆斯林极端力量纷纷发动武装反叛,当时甘肃河州地区的大阿訇(回教的教长)马占鳌起兵反清,青马的先祖马海宴此时投身叛军中,是马占鳌最厉害的战将,和宁马的祖先马千龄并肩作战。

1872年,清政府还有顽强战斗力的湘军左宗棠奉命来甘肃剿匪,命令回教叛军投降。当时马占鳌等人知道不是左宗棠的对手,但他们认为如果现在投降,难免一死,不如拼死打一仗再说。结果青马宁马叛军利用湘军轻敌的机会,在太子寺一战中大败湘军。迫使湘军后退几十里,全军陷入混乱。之后马占鳌力排众议,在马海宴,马千龄的支持下,向满清政府投降。左宗棠畏惧青马宁马叛军的力量,加之需要以回治回,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还给予他们很好的归顺条件。

随后青马宁马叛军被朝廷整体收编,没有将其武装力量拆散,叛军内重要头目全部给予官爵。青马宁马武装随即作为满清政府的急先锋,帮助清军剿灭了当地其他多股强大的穆斯林叛军,扫平了西北回教叛乱,立下了大功。此事件奠定了青马宁马崛起的基础。

此后,青马宁马受满清朝廷册封,开始形成地方军政力量。宁马青马和其他地方军阀力量不同,他并不公然反对中国中央政府,所谓听调不听宣,出兵助战维护教门(指伊斯兰教)。

有人说他们没有骨气,其实这正是青马宁马祖先的精明之处。他们自知凭借一个贫穷省份的回族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和强大的中国中央政府对抗的。他们祖先以武力反叛的结果无一不是失败和族灭,甚至遭受蒙满统治者的残酷屠杀。所谓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只能退而求其次,不能不顾自身实力胡乱要求。

他们很多时候听从中央政府的指挥,以换取地方回教穆斯林的自治地位。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青马宁马出兵助战,是防御最为顽强的部队,伤亡也最为惨重。宁马领袖马鸿宾的父亲马福禄(马千龄的长子)就在北京保卫战中阵亡,宁马另一个领袖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马千龄的四子),和青马领袖马步芳,马步青的祖父马海晏在城破之前,奋力保护慈禧太后等人出逃。在逃亡途中,63岁的马海晏因为过于劳累,病死在宣化。

也就说,青马宁马的祖先都为保护满清统治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而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满清政府的信任(北京一战以后,慈禧太后认为青马宁马都是良回,给予重用),和青马宁马在地方的割据。

到了满清灭亡之前,马海宴子系和马千龄子系分据青海(青马)和宁夏(宁马),成为地道的地方割据力量。他们效忠于汉人中央政府,先后投靠袁世凯,冯玉祥和蒋介石。

青马传到马步芳这一代,在青海盘踞了已经半个世纪,由于自身的特点和青海残酷的现实环境,青马形成一个强大牢固凶残的封建军阀体系。青马以回教为最强有力的精神武器,部队中士兵全部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等,后来吸收入部队的汉人必须全部改信回教。

实战中,青马士兵以圣战和维护宗教为口号,以战死为光荣,所以很少有怯战的。

至于组织上,青马不相信任何外族人,他们任命军官以“甘、河、回、马”(即甘肃人、河州人-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回族、马姓)这四条为用人标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青马高层几乎都有家族和姻亲关系:马步青,兄长;马继援,儿子;马呈祥,马步康,马彪,马步銮,马步勋,堂兄弟;马呈祥、马揆武、马振武,外甥等。青马军队里面的师长,旅长,团长基本全是姓马的,都是一家人,其内部凝聚力可想而知。

民族仇恨和中亚穆斯林骑兵的传统也是他们可怕的武器。西北青海宁夏甘肃等地,历年来都是民族仇杀的战场。尤其元清时代,统治者大多采取屠杀政策,并且挑拨当地各民族仇杀。这些地域回族和汉人,藏族,维族等民族有着数百年仇杀的历史,清朝期间满清政府对回族叛乱地区多次屠杀,也造成了极端的民族仇恨。

另外,传承中亚穆斯林骑兵的特点,青马官兵残忍好战不怕死。骑马冲锋的目标很大,是比较容易中弹的。骑马冲锋的时候,即使马匹中弹,从高速马上摔下的骑手就是不死也会残废。但青马的军官甚至团长旅长等高级军官,一律骑马冲在第一线,官兵全部强调肉搏作战,人人玩的了马刀。同时青马作战全部有督战队,一旦看到前方士兵后退,督战队可以立即开枪,哪怕打死了总司令他们也是没有责任的。

青马还有着残杀俘虏的传统,有着极大的恶名。在之前玉树藏族叛乱,甘肃雷中田叛变,孙殿英的西北军入侵宁夏的战役中,青马对于被俘官兵大部分以马刀砍死,受到当时舆论的谴责。不过按照穆斯林骑兵的传统,一来他们没有办法携带俘虏行军(俘虏都是步行,会影响他们行军速度),二来他们认为投降的人本来就该被杀死。

实战中青马骑兵的正规军极少被俘,甚至在抗战中,青马百余骑兵被日军包围在河边,无法突围,就全部投河自尽,壮烈殉国。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