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独立的细节

石康有一篇《浅议现代中国女性的优秀》的长微博,看的也许不是全本,因为在这篇中美女性的对比中没有感觉出中国女性的优秀,反倒有许多不那么优秀的地方,至少我看了之后,感慨良多。

石康的主题思想是林黛玉在美国当保姆都不合格。中国女性是被用于安置到厨房和卧室的,年轻、美貌才成为竞争和角逐的资本,中国男人即便在外面窝窝囊囊的,往往能从家中女性的依靠性和依赖性上产生虚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段中国男人的性格分析蛮对,他们求偶对象的出发点是各方面弱于自己,以确保自己的控制力和控制欲。石康通过自己在美国的实际生活,发现普通美国人实现梦想的机会更大,因为一切都源自于自己的创造,取决于个人多方面的努力,因此这里首先是一个人的生存,其次才是女人。比如那些真正的金发美女们自己换轮胎,打捆绑,定装置,盖房子,不会的时候看说明书,一点一点学,一步一步做,如果看到旁边的女人这么独立能干,是不是会忽视她的外貌轮廓而发自内心地认为她很美,我觉得是。在美国谈恋爱是两个性情、趣味相投的生物体彼此吸引彼此靠近的结果,有共同的生活理念和生活向往,不论是安居乐业还是四处漂泊,成熟的判断来自于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前段时间看八零后王老板的随笔集《不愿说谢谢的人》,他讲到刘瑜,说刘瑜除了是一位很感性的人,也是一个务实的人,她写《民主的细节》就是这个目的,喊口号、表决议没有任何用处,是要在社会生活、市民生活中切实的体现出来,所以她写细节,这些细节都做到了,民主就有了,不然民主还能是什么呢?这种由下至上的思维应该成为一个基本理念。

这么多年,我都觉得民主,独立,自立是一些教科书上的口号,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说‌‌“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教育的缺失。我们从小没有学过,而事实上这些是生活中每天要用到的,所以我觉得石康的这篇长微博引起热议,正说明他击中了许多中国年轻人的软肋和要害,有一份工作不代表就独立自强了,心理上的依赖也许更严重、更毒害,无论这份依赖是来自父母还是爱人,都是人格上的缺点。

今天看了一篇日本人教育孩子的组图文章,很全面,很细致。除了我们熟知的耐寒锻炼和灾难逃生,这篇介绍日本幼儿教育的文章其实就是在讲如何从细节培养和塑造一个健康、独立的孩子。比如,小孩一入托就要携带大大小小的包包,装被子、衣服、练习本等等,不一而足,而无论多大的包裹,都要小孩子自己肩背手拿,大人绝不插手,既明确了自己的义务,也培养了分门别类的意识。小孩从入园起反复脱换行头,去学校有统一的校服和鞋帽,玩耍时要穿戴妈妈准备的衣罩,午睡后必须更换一套服装,蔚为壮观,而孩子正是在这些繁琐的细节中学会整理和有条不紊。小孩子在幼儿园没有书本,不学文化课,一个月一册绘本,大小孩子完全混班玩耍,只学习‌‌“微笑‌‌”和‌‌“谢谢‌‌”,咪咪笑的女孩子一定很漂亮。佛教对日本的影响很深,寺庙住持会兼任附近幼儿园的园长,幼儿经常跑到寺院的墓地里玩耍,在生与死的界限之中自有往来。幼儿园毕业会有和大学一样的毕业仪式,日本人坚信礼仪要从孩子抓起。

优秀的教育是相似的,首先满足生物属性,其次才是人的高级属性。简单说,打从出生起,孩子要自己学会吃饭、喝水、穿衣、整理东西、认识自己、躲避灾难、正确对待集体,满足生物属性的孩子就是一个合格的独立个体,可以靠自己生活,养活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更高层次的艺术文化情操。独立性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一种无需依赖任何人都能打理好自己人生的视野和信心。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