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64:捉放曹(西安事变28)(2/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六十四

杨虎城很明白此时已经四面楚歌,只能希望蒋介石和他们达成协议,放弃对他们的消灭。

13日南京政府已经召开了大会,一致主张强硬立场。他们不但将张学良所有职务解除并且喝令其投降,会上还委任何应钦为总司令,大军四面向西安开进,准备武力讨伐。

此时洛阳的中央军46军樊嵩甫部行动极为迅速,他们火速出兵陕西东大门潼关,将东北军3个营全部歼灭,而奉命增援潼关的十七路军42师师长冯钦哉已经在电话中表明和杨虎城决裂。

由此张杨在军事上急剧恶化,潼关失去后,陕西的东大门已经被打开,42师脱离十七路军也让杨虎城一下子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部队。更可怕的是从潼关到西安一线距离并不远,中央军大军最多10天就可以杀到西安。

此时樊嵩甫又转兵攻击华县,华县的2个东北军营拼死防守,樊嵩甫随即使用了平射炮,看来华县丢失只是时间问题。华县离西安不到100公里,这也就是说中央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兵临城下,并没有丝毫和平解决的意思。

张杨对于中央军的进展迅速和冯钦哉的倒戈深感恐惧。据陈诚回忆,当时张学良神色惶恐的找到他说:你的大将樊嵩甫已经攻破潼关了,你帮忙下个手令让他不要进攻。

陈诚笑道:我以前是他长官,自然可以命令他。现在我是阶下囚,就算我写了手令,你看他会听吗?

军事上急剧恶化,政治上恶化的则更快。

此时,中共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决策转变。

鉴于军事上的恶化,中共在14日考虑同意和张杨成立西北抗日联军,并且将部队调到西安附近协助防御,帮助张杨稳住局面。

当日中共电告张学良,说明了三方需要宣布成立西北抗日联军,张学良率领东北军是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是第二路军总司令,红军是第三路军,朱德是总司令。

张杨接到这个电报以后仅仅高兴了一天。

就在14日,苏联甚至没有告知中共,就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根据当时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回忆,斯大林极为愤怒甚至破口大骂。苏联在14日当日通过《真理报》等媒体大肆批驳西安事变,甚至辱骂张杨是强盗,叛徒,指责他们受日本特务指使。

晴天霹雳

这一举动犹如晴天霹雳,不但远远超过张杨的预计,甚至连毛周也没有想到苏联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发布三军成立抗日联军就无疑于公然和苏联作对。在当时,毛泽东,周恩来都没有这个胆量,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15日,毛泽东急电张学良,要求千万不要发布三军联合的公告,但表明这只是考虑国际影响,实际上红军一定会暗中和张杨站在一起。毛泽东要求这个通告只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内部发发即可,帮助张杨稳定军心就行了。

其实张杨都不是笨蛋,尤其杨虎城是老政治家,他立即明白是什么意思。

他们都已经知道了苏联对他们的攻击,都深感惊讶。尤其张学良反应特别大,张的秘书宋黎(中共党员)曾经有这样的回忆:塔斯社广播了《真理报》、《消息报》的报道后,张学良手拿新闻记录稿下楼,在楼梯口遇到宋黎,面对宋黎自言自语地说:我救了共产党,你们就这样对待我。他还两次不满地问秘书刘鼎(中共党员):苏联广播为什么骂我受日本人指使?

此时张杨还有一线希望,也就是苏联是否是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在国际上放出这种说法,实际上仍然会暗中支持他们。所以张杨急切盼望中共答复苏联的立场,也希望周恩来赶快到达西安。

此时中共没有得到苏联的直接指示,自然也无法回复他们。17日针对张学良的询问,中共电报回答说:我们对远方已作几次报告,尚无回报……惟远方政府,目前为应付外交,或尚不能公开赞助我们。

实际16日苏联已经发了电报给中共,不过中共方面解释是电报译码不出来。很多学者认为此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苏联为了中共这个电台前后派出林彪堂兄林育英等人。这些人都是苏联培养的谍报精英,甚至远比国民党的同行要厉害的多,绝不可能存在连个电报都解码不出来的情况。而且此次前后不下数百份绝密电报,也从来没有出现过电报解不出来的情况。

有些学者认为是中共已经在16日解码出共产国际的电报,要求他们和张杨划清界限。

不过此时周恩来还没有到西安和蒋介石谈判(刚刚到达延安城下),如果将这个情况立即告知张杨,张杨十有八九立即会炸了窝。说不定还没等周恩来到西安,张杨就自己达成协议把蒋介石放了。或者周恩来到达西安以后也无法和蒋介石单方达成和平协定,有可能张杨根本不让周恩来去见蒋,毕竟西安是他们的地盘,想怎么样都行。

出于这个目的,中共来了个时间差,谎称电报不能解码,争取了5天的时间。而21日宋子文已经代表南京政府的主和派飞抵西安,同周恩来举行过第一次谈判了,双方对协议的基本内容已经商定(20日苏联第二份电报发到中共处)。

虽然这种推论有一定道理,但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

同日,红军向全国发表声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就是停止内战,要求南京政府接受张杨的主张。文稿中说道:西安事变,惊传蒋氏被幽,事出意外。——言下之意自然是自己和张杨发动的事变没有联系,第一次将自己放在了第三方的位置上。

同时毛泽东通过在上海和陈立夫谈判的潘汉年,要求和平解决,甚至提出派和张学良关系很好的澳大利亚籍英国人端纳来西安谈判。

此时军事上情况仍然在恶化,中央军樊嵩甫的大军很快攻陷了华县。同时中央军飞机大肆轰炸从潼关到西安的赤水车站,渭南县城等地,轰炸强度很大,炸毁了上千间房屋。其中东北军军长缪征流奉命去华县指挥作战,他的专列当时正好开到渭南县城,突遇中央军6架飞机轰炸,缪征流狼狈逃入车站捡了一条命。

15日起中央军大军如潮水一般开到潼关,包括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税警团,德械36师等。

此时张杨不但政治上得不到苏联支持,军事上也陷入困境,可谓焦头烂额,那么中共的态度就非常重要。

最重要的一次谈判

16日晚周恩来一行人赶到延安,17日下午张学良派出秘书,共产党员刘鼎乘坐他的私人飞机将周恩来接回西安。

周恩来几乎是刚下飞机,就立即和张学良开始秘密会谈。张先是说了目前军事上的紧张,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实际无力抵抗的现实,希望红军立即开赴西安进行支援。

同时张学良向周恩来告知端纳自14日来西安以后的和平谈判情况,说蒋介石仍然拒不谈判,态度非常强硬,甚至一度拒绝吃饭,还将杨虎城送去的大衣扔在地上。不过经过端纳的说服后,蒋已经稍有好转。南京方面主和派的宋子文,孔祥熙都急于达成协议以后将蒋介石接回到南京。

在到底要如何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上,周恩来表示目前看来只能和平解决,因为蒋介石不同于十月革命的俄国沙皇(当时沙皇已经众叛亲离,没有任何人支持他),也不同于滑铁卢战役后的拿破仑(法军主力都被敌人消灭,已经没有力量继续抵抗),他的力量原封不动;此次不是通过像十月革命似的群众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也不是通过滑铁卢那样消灭了蒋介石的军事力量,而是通过“军事阴谋”手段将其捉住,所以杀了他,或者扣住他不放都是没有好处的。只能说服他同意我们的要求,然后把他释放回去,我们还要拥护他做抗日的领袖。

听到这段话,张学良也吃了一惊,尤其周恩来讲了“军事阴谋”这几个字,让张特别刺耳。要知道,张学良对此次事变的定位是革命,因为他自认为是通过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孤注一掷,实际也帮助了中共,说是革命也不算过分。

12月17日晨,张在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电报中又询问了共产国际对西安事变有何意见中就说到:现此间诸事顺利,一切恩来兄到后详谈。再国际对西安一二•一二革命有何批评,乞告。

此时周恩来把事件定位为军事阴谋,显然就是否定了张杨对西安事变的定位,和他们有着根本的区别,这就等于预示着中共开始和张杨不走同一条路。

而周恩来主张立即和平解决,丝毫不谈三军合作的态度,也让张极为震撼。

张学良本人还是很直率的,他不愿意再转弯抹角的使用外交词汇,而是直接问周恩来,苏联的态度到底怎么样?他们会不会取消对我们的援助。

周恩来此时已经摸清了苏联的底,知道这事已经无法瞒住,他告知张学良:苏联恐怕不会援助我们。

对于张学良听到这句话的态度,中共和台湾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记载。中共方面诸如杨虎城交际处长申伯纯回忆说张学良听了周恩来的话,顿时心悦诚服,很高兴的接受了周的结论。

但台湾方面张学良的一些副官回忆道:张学良听到周的说法以后很冲动,反应甚为愤慨,似乎觉得被人出卖了,他甚至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以往中共老是吹嘘苏联可以援助,现在他已成骑虎,中共竟临阵抽脚,不兑现了。

即使这样,张认为毕竟苏联还没有明确表态,还有一线希望。他一方面情绪低落,一方面和周恩来继续谈判,希望中共能够继续和他们站在一起,这样至少多了一些力量。他们达成了几点共识,主要也就是中央军撤出潼关之类。

18日,也就是和张学良谈判的第二天,周恩来在张文彬的陪同下(张是毛泽东的秘书,派到杨虎城处做联络工作),面见了杨虎城。周恩来把昨晚的话告知了杨虎城,远比张学良有政治经验的杨大吃一惊。据当时参与者回忆,杨虎城当场错愕不已。

在杨看来,中共和苏联花了巨大的精力试图达成和他的合作,前后派来的特使就有汪锋,王世英,王炳南,张文彬,潘汉年等人。而苏联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张杨和中共合作,保住中共的生存。在此基础上,苏联一再通过王炳南,潘汉年表示愿意给杨虎城大量援助。

那么在杨虎城看来捉蒋不但可以保证张杨的生存,也绝对可以保证中共的生存,完全符合苏联的目标,理应更得到他们的支持。

杨虎城虽然富有政治经验,最大的缺点在于没有什么文化,缺乏政治上的远见,只能依靠智囊团提供意见。可惜他的智囊团里面,杜斌丞,王菊人,米暂沉,申伯纯,王炳南等人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共党员,中共地下党员或者亲共的人士。

显然,杨虎城没有太多的国际战略头脑,他没有明白苏联对于西北联合政府和捉蒋的态度会有根本的不同。

此前,杨虎城在知道苏联发表社论谴责他们后,开始明白事情大大的不好了。他找来苏共党员,也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使者王炳南(他的世侄)询问了苏联的态度,并且对王发了脾气,认为苏联公开表态的内容是出尔反尔,搞得他站在刀尖上进退不得。

在得知周恩来代表中共的立场以后,杨虎城果然和虚浮的张学良不同。杨相对婉转的说道:虽然中共从国家民族利益角度出发,不顾自己和蒋的历史恩怨让人“极端佩服”。但有两点仍然不能确定,第一就是蒋介石能够同意停止内战各党派合作抗日,第二就是蒋介石会不会对他们几个搞西安事变的人进行报复,这都是值得怀疑的,也让他有所顾忌。

周恩来用了和说服张学良完全不同的方法说:现在全国人民和国际列强都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蒋除了这条路,走不通别的路。况且此时蒋介石已经被捉,他心里很明白只有同意停止内战才能活,不然就是死,他不可能选择前者。第二点,蒋介石自然会考虑报复,但只要我们三方紧密团结,并且利用全国人民和地方军阀的支持,就根本不怕他报复。

杨虎城听到这些沉默不语,最终表示认可,但希望立即将他的老朋友也是共产党员南汉宸召回西安帮助他。实则是杨虎城认为需要找一个老朋友彻底了解中共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在此时已经开始不信任中共了。

周恩来这样一表态,此时看来也只有和平解决这一条路。张杨希望中共和他们同进同退,这样至少有中共在陕北的6万红军和在甘肃的2万多西路军可以使用。

经过商讨以后,双方调整了军事部署,十七路军让出了陕北的很多地盘,21日中共中央开入延安,红军主力集中在甘肃东部的环县庆阳一带,防备胡宗南部的进攻,稍后调动到西安附近准备迎击中央军的进攻。

20日苏联第二次发电给中共,表明了他的态度,甚至让中共不要提出联合苏联的口号。苏联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中共自然也彻底下定决心站在第三方角度解决,自行和南京政府达成停战协定。

21日中共从保安县将电报转给西安的周恩来,同时附带了自己对周的谈判要求。周随即把电报告知张杨,由此三方彻底挑明了态度。

此后中共再也没有任何形式上和张杨的合作,红军到整个事变结束也没有向中央军打过一枪。

12月20日,宋子文和端纳乘飞机来到西安调停。周恩来和宋子文有过一次长谈,周明确告知宋,中共没有在事前参与西安事变,事后也希望和平解决,并且愿意站在第三方进行调停,但需要国府同意停战。

21日宋子文飞回南京汇报情况,得到了大部分国府要员的认可。22日宋子文带着宋美龄,端纳,戴笠等人再次飞到西安,此次就是来达成协议,将蒋介石接走的。

在宋美龄等人的劝告下,蒋介石也看清楚了形势。如果他不愿意停止剿共和消灭张杨,恐怕不死也会被长期监禁。这样国民政府再没有人能够控制大局,国民党内部会分裂(其实已经分裂),地方军阀宋哲元,韩复榘,李宗仁,阎锡山,刘湘等等仍然会再次成为土皇帝,国家也会分裂。如果此时日军全面进攻,恐怕就要亡国了。在权衡轻重后,蒋介石认为毕竟国家的稳定和不亡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张杨和中共的问题虽然也是极为重要,但相对前者毕竟是次要的。

蒋介石表现出愿意和平解决的态度,双方开始了谈判。

放不行,不放也不行

可惜形势仍然在恶化中,20日前后,中央军大部队已经齐聚华县到潼关一线,桂永清的中央教导总队以装甲车为前锋向西安开进,张杨东面敌情极为严重。西面胡宗南的第一军率部步步紧逼,而原来封堵西路军的中央军2个军又1个师也纷纷掉头向胡宗南部靠拢,总兵力超过10万人。

总之,张杨四面受敌,情况危急。加之稍后就要和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谈判,如果红军能够和张杨合作,军事上的情况就会好转,谈判桌上自然也会更有利。

鉴于此种情况,张学良在22日明确向周恩来提出,希望红军立即宣布同张杨成立西北军政委员会,也就是让中共宣布和张杨站在一起。毛周等人早已做出不介入的决定,加上已经明确得到苏联的指示,自然不可能这么做。

23日,中共中央再次召开大会,毛泽东明确说:张学良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做。如果对外宣布了,我们第三方的地位就要取消了。由此,会议最终结果是不同意公开宣布和张杨成立联军,仍然以第三方地位出现。

对于这种情况,张杨自然不满意,甚至中共中央一些政治局委员也私下说:张杨在这种紧要关头让我们表态,我们这样做张杨是否会因此不满意。

张杨知道中共的表态以后,知道自己完了。苏联不支持,地方军阀隔岸观火,中共也袖手,张杨现在就成为众矢之的,想不跨恐怕都不行了。现在唯一可做的就是尽快达成和平协定,尽量挽回一些损失,保证下场不至于惨到极点。

此时毕竟中央军刚刚到达华县,红军不愿意出兵帮助,张杨内部涣散,也无力抵抗,如果中央军继续进军势如破竹的攻破渭南打到西安城,一旦兵临城下张杨就连最后一点余地也没有了。要是中央军一下子打破了西安城,将张杨残部包围,难道他们还真能杀掉蒋介石吗?就算此时杀掉蒋又有什么用处?自己最终难逃一死,杀不杀还有什么区别。

张杨明白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本钱和政府谈判。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