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51:“扯淡的特务”(西安事变15)(2/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五十一

蒋介石与戴笠

这是在1936年6月的事情,当时红军西征,宁夏军阀马鸿宾的马培青三十五师和红军在甘肃鏖战,马部105旅冶成章部在阜城被红军包围,两个步兵团被重创,只有一个骑兵团突围走。此时附近的东北骑兵军军长何柱国率一部奉蒋介石命令解救105旅。当时何柱国由于一直在甘肃作战,并不清楚东北军和红军合作的事情。张学良怕何柱国和红军产生误会,特别让105师师长刘多荃率部赶到甘肃,暗中跟何柱国联系,交代了事情。张学良随即和周恩来谈到奉命解围的事情,希望红军协助他们。周恩来和毛泽东等人商量以后同意,决定让出一条路,让骑兵六师去解救三十五师。得到这个承诺以后,何柱国命令白凤翔的东北军骑兵六师一部赶快去救援。骑兵六师16团,17团随即策马激进,由于已经得到红军的承诺,该团根本没有做战斗准备。结果该团突然被红军包围在山谷里面,一阵火力急袭以后,措手不及的两个团一部逃走,一部被迫全部缴械投降,还伤亡了不少人。后红军解释是误把他们当做马鸿宾的骑兵救援部队,所以伏击了,并且向何柱国道歉,还释放了所有的被俘东北军骑兵,交还了缴获的武器。

虽然这样,但这个骑兵16团团长因为部下有伤亡,非常的不满,愤愤不平。回到骑兵军驻地以后,他一再向周围官兵和朋友宣称不是自己无能,是红军达成协议以后背信。由此这件事传的沸沸扬扬,尤其骑兵16团,17团的官兵都知道内情,上千张嘴说起来,可不是小事情。

这个情报也被军统特务报给了曾扩情,随后转交戴笠,是东北军通匪最好的证据。

张学良很快通过东北军特务头子黎天才得知此事,张当时正处于准备起事最紧要的关头,不允许出现任何影响大局的事情。此时发现出了这种事情,狂怒之下的张学良下令将16团团长枪决,罪名是作战不利。

张学良枪决16团团长引起众多异议,客观来说,张学良虽然对东北,对国家都不负责任,但对自己的子弟兵东北军还是很好的,算得上一个好长官。此时杀了16团团长,主要也是迫不得已,为了灭口和消除证据,同时威吓部下知情者不要乱说。但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杀得了一个人,能封的了千万张嘴吗?

稍后胡宗南部和红军开始交手,胡部从一些缴获红军的资料中,惊讶的发现居然有前几天蒋介石给他们部署的详细军事作战计划。胡宗南由此也向蒋介石报告,共匪获得我们的情报太详细太迅速,一定是内部有人泄密,最有可能的就是张学良和王以哲(这种计划只有东北军中央军胡宗南部有)。胡宗南甚至敲山震虎的发电报给张学良,要求张严查部下是否有通共情况,让张学良非常紧张。

除了军方的这些情报以外,军统中还有专门监听张杨部队电报的侦听机构。通过侦听电报,曾扩情他们发现王以哲洛川和西安都有秘密电台同中共联络。军统译电组甚至译出了一小部电报的内容,由此王以哲和张学良都开始注意电报联络的事情,不到紧要关头,不敢随便发电到陕北。

至于对杨虎城内部的谍报工作,军统做的更早,也获得很多情报。可以说,曾扩情领导的军方情报机关,基本已经确定了张扬通共的事实。由此中共和东北军私下通商,打假仗,秘密电报联络这类信息,还有杨虎城部下很多共产党员,杨的太太和秘书都是共产党员等情报,全部送到戴笠处。

其中也有一些错误情报,甚至还有些匪夷所思的内容,诸如毛泽东和张学良会面,杨虎城和苏联特使密谈等等。这些数量惊人的情报全部汇报给蒋介石,也造成了蒋的困惑。

蒋虽然得知张学良肯定和中共有勾结,但始终认为张学良只是为了保存实力。而保存实力是军阀的特点,国内大大小小军阀无不如此,也不算奇怪。长征一路过来,陈济棠,龙云,刘文辉,刘湘,杨森等军阀无不和红军联络,试图达成默契。

但要说张学良和中共结成联盟反中央作战,这点是蒋介石怎么也不相信的。蒋唯一相信的是杨虎城和中共有联络,有可能借助中共保存自己。

曾扩情,马志超,江雄风配合,负责整个陕西的军统情报工作。除了他们以外,中央宪兵一团全团驻扎在西安,有几百兵力,团长杨镇亚也是军统的人,但他们主要负责在西安政府和中央大员的保卫工作。由于兵力有限,在陕西省政府也只有一个连的宪兵站岗。

除了军统在陕西的力量以外,中统在陕西也有力量,就是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省党部在西安已经有多年,设有自己的电台,直接向蒋介石提供情报。省党部表面上是国民党在陕西省最高的党务机关,权力很大,设有专门的特务行动队,可以跳过张杨直接逮捕人。中统传承自身的特点,主要控制陕西的文化教育界,力量相对军统弱了很多。

安排中统军统同时在一个地方是中央的惯例,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允许一个特务机构存在。主要让他们互相促进和互相监视,防止出现单方面失职和被收买的情况。

以上的特务力量不可谓不强,但直接负责政府和军队的马志超,曾扩情均是能力平平,比较有能力的张毅夫,江雄风则是走马灯式的更换,导致特务工作出现一些偏失情况。

更惨的是,在西北负责领导中统军统特务的最高负责人晏道刚,也不称职。晏道刚是长征时期蒋介石的心腹侍从主任,尽心尽力的跟随蒋介石完成对红军长征整整一年多的部署工作,也是蒋最信任的副官。侍从室主任是和蒋接触最多的人,也被蒋视为亲子弟。

晏道刚的资历也很老,他甚至参加过武昌起义,在1934年为蒋介石重用,留在身边担任侍从副官。后蒋介石准备派一个心腹前赴张学良杨虎城处进行监视工作,同时领导中统军统特务。当时蒋让张学良在贺国光,林蔚,晏道刚三人中选择一个担任西北剿总参谋长。张学良考虑再三,选择了为人比较忠厚的晏道刚。

晏道刚向蒋表示自己能力怕不能胜任,蒋对晏道刚比较信任,宽慰他说:与学良协商合作,有困难之事,你可告诉我,没有做不好的事。

晏道刚上任以后,负责领导马志超,曾扩情,江雄风,杨镇亚在内的众多特工头子。但晏道刚为人确实比较老实,做个侍从副官是胜任的,搞政治搞特务则是半个外行人。他很多时候被张杨表面现象迷惑了,甚至被张杨争取了过去。他到了西北居然对张学良比较同情,很多时候站在张学良的角度想问题,对很多问题也帮张隐瞒。晏道刚经常跟蒋介石汇报东北军现状艰难,让蒋对东北军优待一些,甚至建议考虑让东北军抗日。

至于其他时候,晏道刚多跟张杨吃吃喝喝,打打麻将,昏昏度日。直到西安事变爆发当天,晏道刚听到枪响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甚至怀疑红军一部打到了西安或者十七路军挟持张学良叛变,由此可见一斑。

忙碌的蒋介石和《活路》

情报工作总体还算不错,但蒋介石此时却是没有精力立即对付陕西的张扬。

1935年9月红军分裂以后,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8万多大军南下四川(当时北上的毛周中央红军仅有7000人,显然红四方面军才是红军主力)。10月,张国焘部开始进攻四川,试图占领四川成为红军根据地。

由于四川是蒋介石计划中抗日战争最核心的一个省份,是绝不容许红军夺取的。蒋随即部署二十万川军和薛岳十万中央军进行拦截作战。这次作战相当成功,在1935年11月底的百丈关战役中击溃红四方面军主力,迫使其处于战略防御地位。到1935年2月,红军在中央军反攻的压迫下被迫离开川西,北上到川北藏区不毛之地,逐步离开四川境内。短短几个月时间,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减少了一半,仅剩4万多人。

击溃还保有强劲实力的红四方面军后(实际红四方面直到7月才从川北向陕北转移,战事并没有完全结束),蒋介石正准备掉转头对付陕北红军,突然得到陕北中央红军在2月渡过黄河东征山西,阎锡山向其求援的消息。蒋介石急调中央军汤恩伯等部5个师十万大军进入山西,压迫红军全部退回陕北苏区。但直到5月底,红军才全部渡过黄河。

此时蒋介石又准备对付张杨,但又得到两广有异动的消息。

6月1日,两广集中30万大军反中央作战,蒋介石只好急调40万中央军大军南下,直到9月两广事变结束,两广先后垮台,这40万中央大军能够开始北上。

9月蒋介石开始调兵北上,准备彻底解决陕北红军和张扬两个军阀,但又有事情发生。5月12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绥远(内蒙古一部)的化德成立了傀儡政权伪内蒙古军政府,扶持了数万伪内蒙古武装,并且发布声明,随时准备入侵绥远。

到了9月,伪内蒙古军队已经在绥远北部和察绥边境大量集结,战斗一触即发。蒋介石急调中央军汤恩伯13军两个精锐师和中央炮兵部队赶赴绥远。11月,伪内蒙古军全线进攻,由此绥远抗战爆发,直到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该绥远抗战仍然没有彻底结束。

可见,蒋介石虽有心对付张杨,但各种更为重要的事件层出不穷,有心无力。

现在蒋介石通过特务的情报已经知道张杨和中共勾结,但要军事消灭他们,实在腾不出手,只能将两人稳住,不能让他们彻底撕破脸反叛。但对于张杨不能放任不管,需要敲山震虎。蒋介石执行的政策就是清君侧,一旦发现张杨身边有共产党员,一律立即逮捕,绝不手软。通过这种手段暗示中央的态度,让张杨有所顾忌。

此时正好是张杨在内部进行大量宣传的时候,当时在4,5月间,张学良为了加强东北军西北军内部思想教育,由东北方面的亲共人士高崇民,心腹栗又文,共产党员孙达生等人编写了《活路》。其中高崇民写了《抗日问答》的文章,忠心思想是反对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指出东北军必须联共抗日,不然就会灭亡。栗又文写了《关于如何解决抗日经费问题》,孙达生写了《论西北形势》和《整顿东北军内部的两个问题》。《活路》为一种不定期的期刊,意思是东北军的活路在哪里。这里面一些内容甚至比中共刊物还要红,包括《蒋介石是否有日本血统》这类文章,是赤裸裸对蒋介石的攻击。这在当时看来是极为反中央的刊物,足以掉脑袋的。

《活路》的内容在当时根本没有出版社敢印刷,张学良派人直接带着金条去出版社也没人敢接。这些出版社说省党部多次发文给他们:凡是这类作品的,都是共产党,谁承印,谁就犯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如果有人来交印的,把稿子扣下,立即报省党部,隐匿不报,或暗为印刷的一律加重治罪。

张学良实在没办法,最终只好找到杨虎城,杨当时有一个十七路军军方的新城印刷厂,主要是给十七路军参谋处,军需处印些图表和军事材料。杨认为这个印刷厂有重兵保护,又是军队内部的,非常安全,就接受了《活路》的印刷任务。杨命令秘书王菊人(共产党员)将《活路》稿子秘密送到印刷厂,并且嘱咐他要关注负责该厂的军需处长王惟之特别保密。在排版、印刷、装订的时候,王惟之等人密切监视,按实印册数所需发给纸张。印坏的立即烧毁。散工出门时,对印刷工人搜身,以防偷带。

于是《活路》大肆印刷,几个晚上就印刷了8000本,后秘密散发到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各部队中。

这种刊物一旦发出,必然很多人知道,特务也肯定会知道,那时就谈不到什么保密了。杨虎城认为只要保密做的好,抓不到印刷厂,特务也没办法,他对张学良说:这本小册子发到前线官兵手里,作用很大。秘密保不住的时候,特务无非拿枪杆吓人,咱也有枪杆对付。有勇气抗日,不怕特务。特务来软的,我们软对付;来硬的,便和他们硬干。

但军统特务的手确实很长,他们已经安排两名特工潜伏到新城印刷厂内部做印刷工人。他们在排好版后,偷着打了一份校对稿赶忙送给江雄风处。江雄风看到《活路》后瞠目结舌,以他的特工经验,还从没看到如此反动的刊物。江雄风立即奖给两个特工60元大洋,命令他们回去继续监视,同时立即带着稿子向晏道刚汇报。

晏道刚毕竟跟着蒋介石部署了整个长征的围剿,对中共刊物也是懂的。晏看到《活路》以后也是惊得手足无措,立即召集江雄风,马志超,曾扩情一起商量对策。

由于《活路》是在十七路军印刷厂印刷的,那么肯定是杨虎城部下写出来的。但里面内容有主要是说东北军的,肯定是和十七路军和东北军都有密切关系的分子。四个人经分析以后,认为最有可能的《活路》作者为当时很红的杨虎城幕僚郭增恺。主要郭是杨虎城的心腹幕僚,和杨虎城儿子杨振民是好朋友。实际郭秘密负责杨虎城联络北方军阀的工作,早就被军统盯上。而郭增恺和张学良的关系也不错,曾经去东北支持过东北义勇军,完全写得出这种东西。

郭增恺是杨虎城的心腹,晏道刚也不敢随便逮捕,他立即电报给蒋介石:

西北情况极为复杂,共匪,汉奸,野心军人彼此勾结利用,乘机图逞,此时若不清理,一旦有事将必败坏大局。西安绥靖公署之内,潜伏共党及汉奸甚多,恐为将来之害。而其中为杨主谋者,为全国经济委员会所派之西北专员郭增恺,蒙蔽杨虎城阴接汉奸共匪,以为大局变动时个人势力发展。最近抄获《活路》之反动刊物,力诋中央,煽动东北军联共抗日,即在绥署参谋处印刷。拟恳请钧座将郭增恺调开,如罢免,必须限制其不来西北。

蒋介石接到电报以后,虽然明知郭增恺是杨虎城心腹幕僚,仍然批示:郭增恺应即在陕西逮捕押解京可也。军统特务随即在5月6日将郭增恺秘密逮捕,并且押送到南京陆军监狱去了。

这边晏道刚还是去杨虎城处打了个招呼。晏约杨去总部,先谈了一些陕北军事情况,接着说;何敬之(何应饮)在江西剿共时,随从人员中有共产党,把军事计划偷送到红军方面,结果何吃了大亏。你对你左右的人要常注意。

晏道刚此举实际是非常的愚蠢,等于给杨通风报信。

杨虎城本来发现郭增恺失踪,非常吃惊。现在得知是被蒋介石下令逮捕送到中央去了,也吃了一惊。郭增恺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知道杨虎城试图联络北方军阀的内幕。

杨也不是吃素的,他立即命令十七路军的军法处特务去印刷厂调查。

结果很快发现军需处有两个印刷工人曾在新城城墙上偷看过《活路》。根据这个线索,对全部工人的简历进行了审查,发现有两个历史较复杂的工人,这两个人都在西安警察局侦缉队干过事,他俩常在一起,关系密切。经有关人员邱树荣核对这两个人的照片,证实他们正是在城墙上偷看《活路》的人。又侦知,这二人在续印《活路》的夜里,先照原纸(白报纸)大小带一份光纸进去,偷换了一份印的《活路》,因而按纸数,没有查出来。

这两人下午经常到新城南门外西边木匠铺后院的蒋系特务机关中去。又侦悉:特务机关给了偷《活路》的人60元赏钱。由此证实这两人是偷《活路》的特务无疑,随即把这两个特务捕押军法处。军统失去了证人,不好拿杨虎城问罪。直到西安事变结束,十七路军总部撤销,这两个人才被释放。

这边杨虎城找到中央派到陕西的省长邵力子,痛斥军统胡乱抓人,目的是让中央有顾忌。

而郭增恺本人就吃了大亏,被抓到南京陆军监狱以后,由戴笠亲自审讯。按照军统的规矩,戴笠首先以软手段和其面谈,试图收买郭,但郭也是老政客,在五四运动时候跟周恩来还是朋友,不为所动。

后军统特务开始给其刑讯,军统的酷刑一般人是受不了的,只能老老实实交代。但郭增恺第一不是共产党员,第二连《活路》是什么也不知道,确实没办法说出军统需要的情报。由此折腾了几十天,郭只说出一些杨虎城联络北方军阀的事情,军统最需要得知《活路》问题却没有任何收获。

此时江雄风得到特工密报,他们发现《活路》真正作者是高崇民,共产党员孙达生等人,郭增恺没有参与。

可惜军统素来有两条规矩:一活着进来死了出去,也就是做特务是一辈子的事情,一辈子不能脱离军统。二是有错抓无错放,抓来的嫌疑分子只要案情没有彻底搞清楚,一律不予释放。郭增恺由此被关押在监狱里面,直到西安事变中才被释放回西安。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