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44:张学良和中共的第一次谈判(西安事变8)(3/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四十四

退到陕北以后,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深感形势严峻

1935年底红军已经被中央军逼入陕北,四川北部,兵力锐减,朝不保夕。蒋介石认为红军再也没有出路,消灭他们顶多只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时间。他认为迫于这种形势,苏联会让中共向他投降的。

蒋介石认为处理中共军事打击为主,也要政治攻势,能够收编更好。

所以他在1935年10月秘密会见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表示愿意和苏联合作抗日。同时表示希望苏联压迫中共同政府谈判,让中共向政府投降。鲍格莫洛夫表示同意,但需要向斯大林汇报。

蒋介石同时命令邓文仪在1936年1月3日立即和中共在苏联的负责人王明联系,讨论中共投降的问题。

另外他派出中统老大陈立夫带着外交官张冲赶赴柏林,希望一旦邓文仪和王明谈判出中共投诚的具体方案,他们就立即赶赴莫斯科,进行中苏两国合作的谈判。

邓文仪在蒋介石的命令下给王明提出的要求如下:

1.取消中共的苏维埃政府,所有苏维埃政府的官员进入南京政府工作。

2.取消红军,所部编入国民革命军,军官可以保留,但必须接受中央派出的政工干部。

3.中共可以保留现有的政党,要么保持以前国共合作,要么保持中共作为独立党派存在。

4.红军将来会被派到内蒙古参加抗日作战。

5.中央政府可以提供给红军一些武器装备和补给。

这个条件在蒋介石看来已经非常宽容了,毕竟他认为再需要一年时间就可以将中共彻底消灭掉。

但王明表示目前很难接受这种方案,不过提出继续谈判的要求,还提出派中共代表1月25日从莫斯科出发赶赴南京。就在出发前夕的1月23日,邓文仪突然告诉王明,蒋介石拒绝和苏联继续谈判,让他回柏林。

原来蒋介石在1月22日再次会见苏联大使鲍格莫洛夫时,这个大使表示苏联可以提供数亿卢布的军事物资给中国,但是苏联政府拒绝压迫中共向中央政府投诚。

蒋介石认为苏联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对中共的支持,也就等于没有把中国政府当做盟友对待,仍然试图借助中共将其推翻,双方合作就无从谈起。他急电邓文仪立即停止谈判,并且命令在柏林等待和苏联谈判的陈立夫立即回国。

虽然苏联这边僵了,但蒋介石终究是个明智的人,懂得孙子兵法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的道理。他知道王明只是常驻苏联的代表,更多代表苏联利益,不能代表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中央。他指示中统直接和陕北的中共中央联系,讨论投诚的问题。

由此国民党找到中共北方局,在北方局表示不能做主以后,他们又通过关系派董健吾赶赴苏区。

董健吾拿着中央的伪装身份赶到陕西,试图进入陕北。但是由于两军作战,表面上信息交通全部封锁,董健吾等了40多天,都没有办法进入苏区,只得铤而走险找到张学良,于是发生了上面的事情。

由此,张学良确定了和中共谈判的决心,他当时的想法就是,你蒋介石能谈,我张学良为什么不能谈。

张学良初次接触中共

和李克农见面之前,张学良心里算是有些底,不再那么害怕背上通匪的罪名。张学良认为还是要套套李克农的话,摸摸中共各方面的态度到底如何,不能随便表明自己的立场。

李克农心里却是另外一套想法,此时的中共是自南昌起义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中央红军加上陕北地方武装总数还不到1万5000人。由于自身力量薄弱,红军必须团结其他力量以自保。

从瓦窑堡出发之前,周恩来和毛泽东曾经仔细交代李克农对张学良的态度,以及对张学良的统战策略。李克农接到的底线就是两点:1.东北军张学良必须和蒋介石分开,张学良不能在蒋体系内和中共谈判。如果张学良跟蒋介石一条心,联合张学良就无从谈起。2.达成两军不进攻协议,保持双方和平。

虽然双方面临的形势都很危机,但在张学良见到李克农的时候,仍然不觉笑了。李克农一身陕北商人打扮,加上本人矮胖,笑容可掬,同当地的土商人完全没有区别。

李克农对张学良的印象也不坏,张学良一身笔挺的军装,领口上闪亮的三颗金豆,意气风发,英气逼人,确实有当年东北少帅的派头。

张学良先对李克农客套:李老板这身打扮可真像一个人商人啊。李克农极善言谈,回答说:是啊,我这次就是来跟张副司令谈一桩大买卖。张学良回答:赵镇藩他们是搞零售的,我可是整销哦。

由此,双方心照不宣,王以哲他们是谈具体的两军之前的和平,张学良则是来谈两军大的方面合作问题。

让李克农没有想到的是,张学良对东北军试图和中共合作的事情几乎未置一词,也让李克农之前的精心准备全部失的。

张学良首先发问,主要是摸摸中共的底。

他提出第一个问题,中共去年底在瓦窑堡开大会,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又提出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既然要统一国内力量抗日,蒋介石领导的中央政府无疑是国内最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控制着中国大部分的经济,军事和国家的外交,为什么不联系它。

张学良的原话是,不能同蒋介石的中国中央政府合作,还怎么谈抗日。

张其实是在试探中共对中央政府的态度,看看他们到底是要继续反政府,还是和政府合作。对于张学良来说,如果红军能够和中央政府合作,自己就不算通共,也就没有什么罪过,这样代价最小。

李克农久经世故,自然明白张的意思,他很直白表示。目前蒋介石集中多路大军围攻红军,攻势强大,步步紧逼,不消灭红军不罢休,根本不可能和中共合作。红军就算有意,蒋介石也肯定会断然拒绝,所以中共联合中央政府是根本不可能的。

张学良和蒋介石私交极好,知道蒋介石对中共看法极差,近10年来都竭尽力量将其消灭,不可能和其合作。但张学良仍然认为,从各种角度来说,不联合国民政府没法抗日,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抗日统一战线。

李克农说,如果蒋介石放弃消灭红军的想法,双方还有可能合作,现在刀架在红军脖子上,实在没办法谈。张学良在这点和李克农各执己见,谁也没有说服谁,甚至争执的脸红耳赤。

张学良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共产党要抗日,但是中日目前国力相差数倍,就连国民政府也不是他们对手,红军力量如此之弱,拿什么抗日?

李克农说张学良的观点不对,打仗自然要对比双方军事力量,拼武器,拼国力。但不是说双方实力有差距,己方就肯定不会胜利。再好的武器,再强的国力,也要靠人来用。人的力量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决定性因素。对于抗日来说,中国人心是齐的,所谓万众一心可断金。中国虽然国力不如,但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又有数亿民众支持,有长期作战的条件,可以采用持久战把外表凶悍的小国日本拖垮。

这点张学良表示同意。

张学良又问了第三个问题,目前红军东渡黄河进攻山西(红军已经在20天前2月17日东进),打着抗日的旗号。山西境内没有日军,只有阎锡山的晋军,去那儿打谁去?晋军有十几万之众,红军在山西作战很难成功。而且肯定会让中央军进入山西,对东北军非常不利。如果红军真的想抗日,应该先进入宁夏省,然后转进绥远。绥远有日本扶持的伪蒙古伪军,该省边缘处就有日军驻扎,这才是抗日的正确路线。

李克农感觉这个问题很刺手,不过他回答的很不错。李认为阎锡山是土军阀,和日本勾结,力量不是太强,红军进军山西是有把握的。抗日也需要本钱,红军目前困居陕北,四处都被封锁,人口只有40万人,需要山西相对富裕的地盘作为物资和人员补充。至于去宁夏的问题,李克农没有做解释。

张学良是聪明人,知道红军进军山西确实是为地盘,也可以说是积累抗日力量,就没再多说。

双方谈了一天一夜,李克农不愧外交战线的大师,说话滴水不漏,但表现的非常诚恳。张学良由于不知道中共的底牌,所以也不敢交心,事事留了一手,不敢把借助红军联合苏联的想法跟李克农交底。

到了会谈最后,张学良终于忍不住了,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如果两军都想抗日,现实情况下,没有外援是不行的,红军和东北军如何分别派出代表与苏联联系,商量抗日援助的问题。

李克农立即表示,这个可以由他们牵头。从绥远或者宁夏去苏联的路线太险,之前苏联派来的一支联络小分队在绥远被蒙匪全部杀死,还是化妆从新疆进入苏联比较好。新疆统治者盛世才和苏联关系非常好,双方签订了秘密协议,可以帮忙。

张学良表示他是西北剿匪副总司令,表面上是盛世才的上级,可以从官方派出人和他联系。

会谈到最后,张学良提出两个要求,第一,张感觉李克农仍然是奉命而来,没有决定中共根本政策的权力,所以要求中共派出一位处于决策地位的大员来和其面谈,毛泽东,周恩来都可以,地点可以放在更靠近苏区的延安。

第二希望中共派出一位灰色身份的代表在东北军负责联络。

由此,李克农和张学良的会谈结束。毛泽东交给李克农的两点中,只达成了两军互不进攻的协定,但是没能将张学良和蒋介石分开,而且张学良明显对反蒋极为反感和不信任。

李克农第二天就去了山西前线,向中央汇报。

此时红军的情况还算不错,其主力部队在2月20日进入山西,宣布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击溃阎锡山在山西以西的晋军一部。晋军战斗力一直都不强,强项在于自产较为齐全的军火武装(山西军火厂可以日产手榴弹数千枚,步枪100多支,子弹10几万发,炮弹500多发),包括一些自产的重炮和重机枪。但自从中原大战失利以后,晋军退守晋绥两省,总兵力也从30多万减少到10几万,士兵待遇不高,军官腐败捞钱,战斗力逐步衰弱。此时面对红军背水一战,更是抵抗虚弱。

晋军5个团在晋西的激战中被红军击溃,被俘就有1200人,红军很快控制了石楼,中阳,孝义,汾西等六个县近4000平方公里的地盘。这些地域比陕北要富裕的多,人口也很密集,短期内就招收兵员数千人,通过打土豪杀地主获得几十万银元的军费(山西很多土地主,有大量金银埋在地下。红军一次就从土豪家搜出几百个50两重的银元宝)。

当时红军主要领导人都在石楼县前线指挥,李克农赶赴山西向他们汇报以后,毛周一致认为王以哲比较诚恳,张学良则比较油滑,看来是摸不清红军的底,不敢造次。

周恩来决定亲自去和张学良谈一次,但是目前他人在山西,立即赶回延安也要3月17日左右。电报发给张学良,张表示同意和周恩来会见。

但是就在短短二周时间内,情况又发生改变。

此时红军战局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西北的形势也发生巨大改变。阎锡山看到红军渡过黄河势如破竹,晋军根本抵挡不住,他乱了阵脚。

3月初,阎锡山集中在晋西的主力15个团发动全面反攻,试图将红军驱逐出山西。可惜晋军从1931年中原大战以后就基本没有军事作战,战斗力已经不如往昔。

红军在孝义兑九峪附近力挫晋军4个团的反攻,但是晋军兵力多达3个旅,红军也无法一口吃掉。红军随即分兵三路,绕过晋军正面防线前进,直逼阎锡山的老巢太原。

阎锡山焦头烂额,他深知红军宣扬革命,不但要他的地盘,还要他的命。中央军蒋介石一方虽然也想要他的地盘,至少不会要他的命。当时反蒋的老军阀冯玉祥,唐生智等人,至少还有个中央的高级位子做做,自身的财产也不受影响。两害相比取其轻,只能借助钟馗来打鬼。

阎锡山一方面号称立即编组山西民团武装加入晋军正规军,一年就可以编组15万人,连续三年45万,这样不怕任何对手,一方面阎锡山忍着心中剧痛,邀请中央军进入山西协助围剿红军。

阎锡山从1916年开始统治山西,经历20年时间,山西始终铁板一块,从无一股其他力量能够挤入山西。中央军用尽办法也从来没有在山西站住脚,此时居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别人邀请进入山西。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蒋介石随即命令驻扎在武汉,徐州,洛阳等地的中央军主力汤恩伯部7个师,号称15万大军,由同蒲路向北,正太路向西,分两路火速入晋,并在太原成立了晋陕绥宁四省“剿共总指挥部”。阎锡山也派其全部在晋主力5个师和2个旅由晋中向晋西地区压来。

中央军的战斗力比晋军强的太多,加上晋军总数高达近30万之众。毛泽东,周恩来自知不敌,被迫将部队向晋西收缩,避免被国军围歼,损失主力。中央军和晋军步步推进,迫使红军逐步后退,最终被压缩在黄河以东的狭小区域。红军眼见实在无法在山西站住脚,全部回渡黄河,撤回陕西境内。

实战中晋军损失了大约1万人,红军也有一定损失,尤其红十五军团损失较大,著名战将刘志丹在三交镇战役中阵亡,年仅33岁。一种说法刘志丹亲赴前线指挥,被晋军机枪子弹击中胸部阵亡,最近还有一种说法是红军内部有人认为刘志丹是陕北苏区地头蛇,相当有影响力和人缘,功高盖主,不杀始终留有后患。他们从背后开枪将其杀害,刘志丹的子弹是从背后射入的。总之,红军失去一名悍将。

红军东进表面上宣告征兵7000人,获得40万巨款的军费补充,但不过是小收获,红军最需要的地盘没有打出来。更惨的是,由此中央军大举开入西北,西北局势大为改变。

除了红军以外,西北各地方势力也对红军东征颇为不满。之前中央军只有胡宗南一个师(实际是军编制)在汉中驻扎,总兵力不过3万人,尚不足以动摇地方军阀。

此次红军东征直接引来了中央军10万大军,一举打破了山西的格局,动摇了阎锡山的地位。

阎锡山为西北最强大军阀力量,有两个省的地盘和西北最富裕的山西省,另有十几万人规模的军队。所谓唇亡齿寒,一旦连最强大的阎锡山都跨了,西北其他军阀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接垮掉。

杨虎城的大将孙蔚如甚至跟杨说:红军长征一路,就是帮助中央军来扫清军阀的,贵州四川都是,现在也在山西这样做。

这边张学良也深深恐惧局势的变化,起先西北中只有他东北军拥兵20万之众,为兵力最多的军阀。中央政府虽然不断通过电报催促其进攻红军,但毕竟中央军在西北没有什么兵力,从根本上无法动摇东北军。

张学良就是按兵不动或者假装剿共,中央也不能怎么样他。现在中央军十万大军进入西北,稍后必将开入陕西,东北军的威胁就迫在眉睫了。所以,张学良也迫切想再和中共谈判,争取达成合作的协定。

但是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在从洛川飞回西安的路上出现问题,只好送到武汉修理,所以3月17日和周恩来会面时间被迫推迟。飞机快要修好的时候,张学良又有要事去上海处理,会面时间又延后。

张办完事回到西安以后,突发喉病,几乎不能说话,赶忙找医生治疗,由此再次推迟见面时间,定为4月8日见面。

可以说,李克农和张学良的会谈始终处于两军停止军事行动的层次,而周恩来则是希望两军成为战略盟友。即将举行的延安会谈,改变了中国未来的半个世纪。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