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41:西安事变之前的大形势(西安事变5)(1/2)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四十一

难兄难弟——东北军和陕军

曾经号称中国最强大军阀的奉系,西安事变前已经非常落魄。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丢了东四省和河北的地盘,十几万大军依靠中央提供补给,一举一动受中央节制,算是非常凄凉。

张在热河抗战失败之后被迫去欧洲戒毒,回国以后率领东北军在鄂豫皖苏区剿共。对手不过是徐海东红二十五军的3000多人加上少量地方红军武装,实力还不足东北军的二三十分之一。结果是打了半年,东北军接连失败,损失了5000,6000人,丢尽了颜面。

此时东北军士气跌倒低点,和红二十五军作战期间,一遇到红军冲锋,东北军士兵就立即投降,毫无斗志。装备上依靠当年九一八逃跑带出来的底子,比普通军阀部队强得多,但是消耗一点少一点,已经没法补充。最凄惨的是没有自己的地盘,一举一动都要看别人的眼色。如果中央对张学良不满,不给他每月的军费拨款,东北军士兵连吃饭都成为问题,至于称王称霸早已是无稽之谈了。

而陕西地头蛇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在陕西称王称霸的5年时间内,对三支红军作战完全失败。跟陕北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打了好几年,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围剿,结果自己损失了数千人,还让刘志丹占领了陕北六个县城,盘踞了二十多个县的势力范围,红二十六军正规军也扩大到5000多人,还有数千地方武装。

对付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虽然张国焘无意占领杨虎城的地盘,但在前后几次碰撞中,杨虎城在汉中地区的几个团都被张部一口吃掉,杨最赏识的猛将王劲哉也差点被红军生俘。红四方面军在汉中东进西突,如入无人之境。如果不是依靠20多万川军和胡宗南的数万中央军的压迫,红四方面军可能早就在陕南站住脚了。

对仅有3000多人,在陕南转战试图进入陕北的徐海东,程子华的红二十五军,杨虎城派出三个旅和其鏖战半年,结果二个旅被全歼,一个旅被重创,损失了整整一个师接近1万兵力。

打三支红军的几年内,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约损失了接近2万人的兵力,这对于总数仅有5万人的十七路军来说是极为惨重的损失。

此时蒋介石逐步收拾了全国的大小军阀,将注意点放在了西北,杨虎城坐卧不宁,苦于应付。

此时的东北军和陕军,正是难兄难弟。

对日战争的不可避免

杨虎城1930年开始坐镇西安,成为陕西王,期间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

日本方面疯狂入侵中国。先后在1931年出动4万多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王张学良不战而逃,东北三省迅速沦陷。1932年之后在出动七万大军在上海发动了淞沪一二八事变,粤系十九路军和中央军精锐第五军十万大军拼死抵抗,终于将日寇阻挡在上海市区。1933年入侵热河省,击溃张学良手下不堪一击的东北军,进而逼近长城一线。蒋介石急调12个师中央军和地方军阀共20多万主力激战了数月,以巨大损失将日军挡在长城一线。

从1934年开始,日本由于占领地盘过多,需要一段时间休整消化。加上国际压力太大(日本在国际压迫下,被迫退出联合国的前身国联),被迫停止了大规模的武装入侵行动,转而开始蚕食华北的中小规模军事行动。

1935年日军在察哈尔省(今内蒙古,陕西,河北各一部)挑起张北事件,迫使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辞职。之后日本以全面武力入侵作为威胁,压迫宋哲元和其签订了《秦土协定》,迫使宋哲元西北军正规军撤往察哈尔省的长城以南。长城以北的沙漠和草原地区有很多蒙古族,很多地方由封建蒙古贵族武装控制,西北军撤走以后,当地主要由中国民团武装等非正规军控制。后日军唆使蒙奸——伪内蒙古国军人李守信和德王出动伪军部队将此处中国民团击败,占领了察哈尔北方大部分地区,从而导致该省北部为日伪控制,后成为日本扶持的伪内蒙古国的根据地。

1935年日军在河北进行各种军事行动,迫使中央政府签订了《何梅协定》。通过这个协定,抗日主张坚决的中央政府的势力逐步被清除出河北省,张学良在河北残余势力也被清除。该省转而由西北军阀宋哲元控制,因为日本人感觉他比较好打交道。

《何梅协定》以后,日本人乐观地认为他们蚕食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山东,山西,绥远)已经没有大的难度。但可惜的是,这些军阀做惯了土皇帝,都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并不听命于日本人。

河北,察哈尔的宋哲元西北军曾经用大刀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在长城一线血拼数月,牺牲无数,双方有血海深仇。该部在日本威胁下纹丝不动,部下军官士兵人人把日军看做死敌,提起来就咬牙切齿。同时西北军大量扩军备战,所部从3万人迅速扩充到10万之众,让日本人恼怒不已。

山西,绥远的军阀阎锡山在此处苦心经营二十多年,经历无数风雨始终屹立不倒,不可能将地盘交给日本。阎本人狡诈多智,势力在两省根深蒂固,日本通过整治和小规模军事手段都无法让其归顺。

山东军阀韩复榘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20多年军旅生涯让其向来崇尚武力,他依靠10万山东军对日本不理不睬。有一次日本领事将其骗进领事馆对其威逼利诱,试图图穷匕见。韩复榘派火炮包围领事馆要开炮,日本人只得灰溜溜的将其恭送出来。

这些重量级军阀不在乎日本人的威胁,日本人只好找一些过气的一流军阀。日军积极联络原北洋军阀直系领袖吴佩孚,皖系领袖段祺瑞等人。

吴佩孚和段祺瑞对于民族大义还是懂的。他们自认为中国人关起门来打架,怎么打都好说,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自己一把年纪,行将就木,誓死也不做日本人的走狗,留下千古骂名。段祺瑞随即离开日本人势力很强的天津,去了南京,蒋先生亲自迎接,后病重死于上海。

吴佩孚则隐居北平,将上门劝降的日本特务和中国汉奸一个个骂得狗血喷头,并且怒斥日本人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后1938年日军占领北平,还想让吴佩孚出山加入汪伪政府。吴佩孚大骂汪精卫无耻下贱,将来死无葬身之地,得罪了日本人和汪伪政权。日本派出特工以看牙为名(吴佩孚老迈,牙病非常严重),将其在1939年秘密杀死。

过气军阀也不甩日本人,日军只好找一些三四流的小军阀了。

日军在1932年找到过气的北洋军阀,曾经担任皖系军长的张敬尧。日军提供给张敬尧700万元的巨款,让其密谋在平津两市暴动,日军配合其占领河北。结果蒋介石先下手一步,1933年他命令戴笠将张敬尧在北平暗杀。张敬尧在北京使馆区被军统特工近距离伏击,身中三枪当场毙命。由此,日本军方的几年密谋全部失败,负责这个计划的日军高层人物引咎辞职。

稍后,日本人找到了一个无耻之徒,也就是殷汝耕。他本来只是河北冀东非军事区的蓟(县)密(云)区行政公署的一个督察专员,是个小人物。此人有奶就是娘,在日本高官重利引诱下,配合日本策动冀东(河北东部)地区自治。

在长城会战之后,由于日军强大兵力攻破长城各防线,威逼河北全境,国民政府勉强将其阻挡住,实在无力将其全部击退。后被迫签订《塘沽协定》,规定当时日本已经占领的河北省的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地区为非军事区,中国军队不能在此处驻军,只能用警察部队和民团维持治安。这些区域也是日本最先要占领的。

1935年10月,日本唆使汉奸武宜亭带领1000多土匪民团在香河县暴动,占领了该县城。日本以此为由头,扶持了一支伪军部队控制该区域,同时让殷建立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殷汝耕宣布非军事区所属18县以及昌平、宝坻、香河和察哈尔省的延庆、赤诚、龙门共22个县,均属委员会管辖。

实际上殷可以控制的地区并不大,支持者很少。成立委员会以后,所有22个县长全部发文声讨殷,冀东到处都是打倒卖国贼,打倒汉奸殷汝耕的标语。这个委员会的中国人大多是无耻之徒,朝秦暮楚,非常不可靠。连日本政界有识之士都认为:他们实际均为人所不齿之流氓地痞集团。而伪军也多为社会渣滓,大多混口饭吃,另外一部分则是东北军于学忠或者西北军宋哲元安插进来的卧底,更不可靠。加上国内外舆论猛烈抨击,殷也几乎站不住脚,连日本政府也感到麻烦。

1936年1月21日,日本外相广田宏毅在日本议会发表演说时指出:冀东自治宣言严重刺激了南京政府,该政府视殷汝耕为国贼。后宋哲元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委员长一职拿了过来,控制了这个委员会的大部分权力,但是仍然有一些权力在日伪手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结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殷部近万伪军饱受日军欺压,甚至被日军以作战不利为名用飞机轰炸,死伤累累。其一部本来就是国府派去的卧底,此时煽动该部在通州宣布反正。该部反正以后和驻守日军激战,此处本是日军后方,日军主要依靠伪军守卫,该城仅留下100多人的一个日军中队(连)把守。该日军部队在数千伪军攻击下,迅速瓦解,全被杀死。

由于伪军中有一部分本来就是土匪和无赖,军纪不严,加上国仇家恨和杀红了眼。他们同时将通州城内100多名日侨杀死,通州事件日本一共死亡了200多人。

日军由此宣传通州大屠杀,宣扬中国军队残酷凶恶。试问,日本在中国14年抗战期间,在哪个县城,哪个城市不杀死100多中国平民?日军一个连,一个营做消遣的所谓扫荡,一次也至少杀死数百中国老百姓。更不要说南京的30万冤魂。

通州事件以后,日本军方震怒,殷汝耕被迫辞职,失去权力,成为汪伪政权里面的一个小角色。后在1947年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枪决。

由此,日本蚕食华北的计划成功了一部分,但是离他们全面控制华北还有距离。此时日本军方已经有了共识,对于华北的国军部队如果不采用全面军事行动是不可能有更大的进展的。所以,中日全面开战迫在眉睫。对这点,中央政府也心知肚明。

蒋先生从1930年起执行先安内后攘外的策略,由于中国国力太弱,加之内部军阀林立,如果不能统一起来一致对外,和日本作战是必败的。远的不说,东北三省就是一个好例子。

日军攻打东北三省的时候,关东军加上地方日军总数也不过4万多人,而东北军总数高达40多万。照常理来说,只要拼命打一下,也不可能短短几个月丢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地方。

结果作战期间,东北军高层如吉林省参谋长兼任代理主席熙洽,辽宁省长臧式毅,哈尔滨的东省特区首长张景惠,黑龙江洮辽镇守使(洮南至辽源一带)张海鹏先后投敌,让日军兵不血刃的占领东北广大地区。

而关内情况更差,当时中央政府紧紧控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这几个省的全部或者一部。其他各省几乎都在地方军阀的控制下,或是被红军控制一部分。

这些军阀好的表面上听从政府号令,差的干脆起兵反抗。从中原大战的1930年以后,比较大的军阀反叛,有十九路军数万大军在福建省的反叛,桂系和粤系联手出动十多万大军在广西广东的反叛,察哈尔同盟军十万大军在察哈尔的反叛等等。

关外三省是张氏父子经营10多年清一色的地盘,根底应该算是很深厚。诸如张景惠之流是张作霖起家时候的老兄弟。这种情况下,日军一进攻,这么多重臣还是纷纷投降。

关内情况远远比不上关外,日军没有进攻之前,各军阀为了保存自己地位和势力,多对日本人持对抗态度。但是一旦日军进攻,兵临城下,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投敌。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