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微历史〗“常凯申”误译事件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1. 康有为1898年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逃出清廷的魔掌,是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政治人物第一次借助外国驻华使馆外交官力量成功逃亡的案例之一。只是由于事情牵涉太过机密,许多细节当年不论是康有为,还是外国使馆,都讳莫如深,不愿深谈。——《27战,中国近代史之旅》

2. 维基:【“常凯申”误译事件】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中第三章中,多处错译人名、期刊、书名、出版地和出版社,其中包括把英文资料中的Chiang Kai-shek(蒋介石)误译成常凯申(第82页)此事件之后,“常凯申”成为中国部分网民在论坛上对蒋介石的代称,并且用作调侃大陆学术界的浮躁风气。

3. 【20世纪30年代,陈济棠治下广东梅县的班车】陈济棠少年从军,入广东陆军小学,毕业时,他为最后一名。在毕业祝酒时,同学们都向名列榜首的梁安邦祝酒。梁喝得醉昏昏,便说:“大家将来都能有出息,除了陈伯南(陈济棠字)。”有人道:“不要小看陈济棠,他可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梁一听说:“伯南如能出人头地,我给他捧靴。”后来,陈济棠掌握了广东军政大权,梁来找陈济棠说:“伯南,我给你捧靴来了。”

4. @英国病人:舌尖上的毛主席

5. 57版《辞海》的时代色彩:彭德怀受批判,就删去“平江起义”“百团大战”,在“八路军”“第一野战军”中也不提彭是领导人;田汉受批评,“义勇军进行曲”不收了;林彪红极一时,在“湖南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就把林排在显著位置;陈独秀是右倾机会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就不写他是首任总书记……

6. 夏商:《萧军日记》日前在香港出版。延安整风的政治逻辑一直延续至今,文革就是扩大版的延安整风,包括最近推进的干部自我检查,都是当年的翻版。萧军是延安整风亲历人,其日记是第一手材料,比高华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更翔实更接近历史原貌,两者结合起来看,就知道中共的前世今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7. @安普若-安校长:1934年,在一场游行庆典上,伦敦市民高举镜子一睹英国王室的风采。摄影师Maynard Owen Williams称这些镜子是简易的“潜望镜”。

8. 可是,你没回来。

9. 国家人文历史:1975年,全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战犯特赦大会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举行,黄维终于榜上有名。管理所中多年的特殊优待使他不得不感动,但他内心的许多原则是始终未突破的,他至死没有说过蒋介石一句坏话,美国记者问他对蒋介石的评价,他说:“这个人是个英雄,但他的那一套过时了,所以失败了。”

10. 傅国涌:张郎郎1970年在北京看守所死刑号与遇罗克相遇,他说那时候如有选举,遇罗克会得到很多人的选票。他发现牢房里有很多杀人不眨眼的人,对遇罗克都是毕恭毕敬,因为他们都知道遇罗克敢跟政府较劲,在他们眼中那就是真正的英雄。遇罗克的《出身论》为当时中国被污辱被损害的底层人代言,他们非常尊敬他。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