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37:杨虎城的剿共战绩(西安事变1)(1/2)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三十七

杨虎城

1935年7月,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已经是酷夏时节,气温高达40度。骄阳似火,酷热难捱,人只要稍微一动,就是一身大汗。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总统府里面,也有一群人全身大汗,但他们却并不是因为天气。

一个不大的会议室里面有五个人,一个宽大会议桌的左首是国民政府的中央军的首脑,军政部长何应钦将军。何应钦中等身材,带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但是出身军人的特点,让他不管在什么时候,坐姿都是笔直的。

他是贵州人,曾经留学日本学习军事,是国民党的老党员,也是国民党军事的最高层人物。在蒋介石还没有掌握大权的时期,他在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的总教官,北伐期间他指挥之后中央军雏形的第一军,占领福建和浙江两省。又在蒋介石最危险的时期(宁汉分裂,汪精卫组织武汉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并出动军队进攻南京。北伐刚进行了一半,由于内部分裂,被迫中止,蒋介石迫于形势宣布下野。败退到长江北边的新直系和鲁系军阀随即全线反攻,北伐军刚占领的重镇徐州沦陷。新直系数万大军攻打南京附近地区,一部数万人从南京附近的龙潭渡江。何应钦在龙潭大败新直系,保住了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也挽救了北伐),力挽狂澜的击退新直系军阀孙传芳对南京的全面进攻。在蒋介石看来,何应钦几乎是长坂坡救主的赵子龙。之后何应钦一直处于军事高层,参加了中原大战和对日军的作战。热河会战期间,张学良指挥失误导致东北军几乎没有打就全线崩溃,日本轻松攻打到长城一线,离北平城只有100多公里。当时东北军已经全线崩溃,军官士兵四散奔逃,失去作战能力,河北危在旦夕。何应钦在危机情况下受蒋介石委托,率领包括12个中央军师在内的各方联军20多万人,以重大伤亡的代价,将日军阻挡在长城一线,从而获得很高的声誉。

但何应钦曾经留学日本多年,出身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他深知日本军事力量此时的强大和中华民国现有军事力量的薄弱。比较实际的何不主张和日军尽快决战,而是首先有段备军备战的时间。何的原话是,如果此时开战,就是用士兵的血肉去跟日军的坦克大炮拼,会有极为惨重的牺牲。长城会战中,由于日军炮火强大,后勤补给充分,有完善的海空军配合,我军只有步枪,手榴弹和帮助运输物资的耕牛,日军一个班轻武器的火力强于我们一个排,日军一个营的重火力,我们一个师都赶不上。各条战线作战的损失是敌人的三到十倍,硬是靠血肉长城硬拼才勉强取胜。这样打仗即使我们获胜,也会损失巨大,是惨胜,国内精华损失一空,战后仍然无法复兴,被别国踩在脚下。我们应该用一段时间来积蓄国内力量,削平军阀割据,全国范围备军备战,等待有利于我的国际形势变化后再出击。

由此,何应钦被媒体称为亲日派,日本军阀的走狗,颇受舆论谴责。蒋介石将其调入江西中央苏区担任总司令,进行剿共工作。但何应钦指挥围剿作战不利,被蒋介石又取消了总司令的职务,让其到华北和日本人周旋。何充当蒋介石的前台人物,承担了所有和日本谈判的汉奸恶名,声誉也一落千丈,由此何应钦对蒋介石不满。

右首则是蒋介石的军师和智囊,现任湖北省主席的杨永泰。杨的岁数较大,已经有50多岁,他的身体也不好,面色发黄,愁眉不展。和全身笔挺军装的何应钦不同,他穿着一身长袍马褂,显得老气横秋。杨不是军人出身,一辈子也没有摸过枪,但是他对于蒋介石的作用一点不低于何应钦。他是广东人,曾经担任过广东省长,是前清秀才出身的政治家。杨此人足智多谋,沉稳老练,很有战略眼光,曾经帮助蒋介石制定种种战略计划。蒋根据杨永泰的意见,在和地方军阀和中共的战役中取得全胜,由此通过五次围剿消灭了中央苏区。他也为蒋介石献计来应对西北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左首傍边坐着的则是一位西装革履带着墨镜的人,这个人和其他两人不同。他面无表情,一声不发,手上玩弄着一只美国制造的打火机。这个人也是蒋介石的一只手臂,他就是时任中华复兴社领导人(特务组织军统的前身)的戴笠。戴笠是浙江人,黄埔六期出身,但是一生没有打过仗。此人几乎无师自通的建立了一整套中国的特务机构,在四一二清党以后几乎将中共在各大城市的地下党一扫而光,迫使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无法立足,转移到中央苏区。之后他甚至逮捕了苏联共产国际远东地区的负责人,几乎切断了中共和苏联的联系。他的卓越能力被蒋介石所钦佩,而戴笠对蒋介石特别忠心。作为国民政府如此重要的角色,戴笠本人居然不是国民党员。蒋介石曾经亲自作为戴笠的推荐人,介绍戴笠入党,但是戴笠拒绝了。他说只愿意做蒋校长的一个无名学生。大家也许会觉得惊讶,其实道理很简单。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加入党派以后难免要加入某个派系,就比如陈果夫陈立夫的CC系。戴笠聪明的不加入国民党,意思就是只是忠心为蒋介石一个人服务,自然深受蒋介石的信任了。

桌子前面的大幅西北军事地图前面,一个身材矮小的将军在滔滔不绝的介绍西北现在的军事形势。这个人就是蒋介石的心腹将领,陈诚将军。陈诚也是浙江人,保定军校毕业,曾经在黄埔担任教官。他的资历比何应钦要浅的多,在北伐期间只是担任总参谋部的一个参谋,后来又担任团长和师长。由于其能力非常出色,对蒋介石又非常的忠心,得到重用。在中原大战期间立下大功,成为蒋介石五大主力的18军军长。之后一直在蒋介石身边效力,负责大战役的总体指挥工作。在对红军第五次围剿期间,陈诚启用能力超强的薛岳等原来反对蒋介石的叛将,成功的将中央红军打的大败,被迫长征,从而肃清了中央苏区。在长征一路,陈诚几乎日夜不停地工作,最终将中央红军从10万人消灭到1万多人,几乎全军覆没。但红军从大渡河绝处逢生以后,陈诚遭到蒋介石的训斥。此时他正在分析红军进入西北的局势。

桌子正对面坐着的则是一个中年人,一身整齐的军服,留着军人式的光头。这个人就是此时中华民国的最高领袖蒋介石。他是浙江宁波附近的奉化溪口镇人,是一个盐商家族的孩子。溪口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蒋介石在这个小地方待到17岁,受到的都是四书五经的传统教育。之后去奉化县(现在的奉化市)求学,试图接受先进教育。之后留学日本,又就读保定军官学校,后又去日本学习军事,还在日本军队实习过。在日本求学的时候,蒋介石被陈其美(陈果夫陈立夫的叔叔)引荐,加入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开始了革命生涯。武昌起义发生以后,蒋介石回国和陈其美发动了浙江的起义,获得成功,还俘虏了满清的浙江巡抚。之后一年,蒋介石得到陈其美的命令,刺杀了试图分裂同盟会的陶成章。

后袁世凯篡权,蒋介石继续跟从陈其美(当时蒋陈已经结拜成兄弟)展开上海的二次革命,结果兵败。蒋介石被袁世凯通缉追捕,无法在上海立足,只好流亡日本,并且在1913年见到了中山先生。

由此,蒋介石成为中山先生最坚定的追随者,之后亲身参加了诸如肇和舰起义,攻打江阴要塞,漳州战斗,福建战斗,救援中山先生等无数秘密军事事件,期间多次被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追捕暗杀,在战斗中也多次遇险,也算九死一生。1916年,蒋介石的义兄陈其美被袁世凯的杀手刺杀,在上海不幸身亡。蒋介石当时运气较好,逃过一劫(蒋介石一生至少逃过5次暗杀,最危险的是1925年10月,蒋介石被同属国民党的粤系刺杀。年轻杀手身穿军服混入蒋介石工作的大楼,趁蒋走入大门上楼之际持左轮手枪向他射击。由于当时双方只有2米,手枪几乎直接指着蒋介石的鼻子。在千钧一发的时候,蒋介石贴身侍卫蒋富春飞身为其挡了一枪。蒋富春为蒋介石家族的远亲,此次受伤未死,后跟随蒋介石一生)。但是当时的蒋介石只是国民党内部一个中级人物,是一个中山先生信任的年轻副官而已,无法和党内众多大佬相比。

1924年蒋介石被中山先生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由此开始了他在中国政局最高峰的生涯。中山先生慧眼识人,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蒋介石团结一切力量,平息党内矛盾和中共的纷争,终于完成了北伐,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之后在几年时间内又基本消灭了新军阀,在1931年基本实现了中国腹地大部分地区的实质性统一,就要实现中山先生的梦想了。

但是,此时发生了两件事,首先1931年的918,日军入侵东北,东北王张学良不战而退,导致东北三省全部丢失,由此开始了中日长达14年的拉锯战。这严重打破了蒋介石的既定计划,因为中日两国实力相差太远,短期来说对日作战获胜是不可能的,这也改变了中国的形势。

其次,中共在南方崛起,建立了五大苏区,正规军和民兵总数超过50万人,并且向外飞速扩张。

对于蒋介石来说,消灭内乱是必须的,所以他对日本尽一切力量拖,而对内部军阀和中共势力尽一切力量打。试图在和日本决战之前,将它们全部消灭,从而可以领导一个统一国家对日作战。

1935年7月,红军的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已经在川北大雪山会师,总兵力接近12万(其中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战斗部队和1万多非战斗人员)。蒋介石认为他们北上陕甘的可能性最大,从而开始部署西北剿匪的任务。

作为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红二十五军的徐海东,程子华部已经离开四面被围的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豫转移,并且向陕北刘志丹红二十六军控制的陕北苏区进发。

蒋介石认为中央红军已经只剩1万多人,消灭他们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8万多人才是真正需要头等重视的对手。戴笠的特工传来的资料,张国焘部已经制定计划,准备南下再次翻越大雪山,进攻四川。蒋介石认为,如果红四方面军南下,就要面对20多万川军和10万中央军,双方兵力约是4比1。张的失败是必然的,最终仍然要北上。

所以,蒋介石认为最终消灭红军的地点肯定是在西北,所以召集手下将领进行了这次作战会议。

陈诚分析局势:目前陕北只有共匪刘志丹部红二十六军四个团大约3000人的兵力,其中枪支只有1000多支,另外还有刘志丹新组建的红二十七军1000多人,枪支只有几百支。他们控制区域大概是延长,安定,保安等陕北六个县。这六个县都是非常贫穷的地区,平时柴米油盐都不容易得到。刘志丹部装备很差,自动武器基本没有,一把步枪只有几发子弹。但刘志丹部在此处活动多年,当地群众深受赤匪那套理论毒化,对其非常支持。所以刘部根基牢固,并不容易对付。

目前陕北没有中央军部队,陕北土军阀第八十六师井岳秀部驻守榆林地区,还有原属西北军的高桂滋的第八十四师。榆林王井岳秀自从1916年受封陕北镇守使以来,所部在榆林地区盘踞接近20年,是标准的地头蛇。陕北地区地瘠民贫,扩军非常困难,加上井本人也胸无大志,所以井部始终保持一个师的编制,战斗力较弱。高桂滋本是井岳秀部下一个连长,后改投西北军,最终成为冯玉祥部47军军长。在中原大战期间,高部被我军击败,所部一个军只剩下4000多人,狼狈退往山西平定。平定是阎锡山的地盘,高部在此处困居,无粮无饷,普通士兵一天军饷仅有7,8个铜板,还不如要饭的。有的士兵冬天还穿着单衣,有的士兵连床被子都没有,大部分士兵根本吃不饱饭。结果1931年1月,中共策划该部兵变,拉走了1000多人,在河北成立了红二十四军。虽然之后红二十四军被张学良部下诈降后消灭,但高桂滋由此深恨红军。该部受中央调遣,去陕北和井岳秀配合剿匪。但是所部也只有数千人,战斗力也弱。杨虎城,井岳秀,高桂滋虽然是多年好友,不过此刻他们应该都会自保,不会单独向红军进攻。陕北目前国军的力量只能防守,尚无力消灭刘志丹红二十六军。

蒋介石不高兴的打断陈诚说:辞修啊,这个我们都知道了。你说说杨虎城吧。

陈诚:是,校长。目前陕西主要军事力量就是杨虎城部十七路军,共有二个军,一个独立警备旅。其中第十七军军长孙蔚如,下辖三个旅,共六个团。第七军军长冯钦哉,下辖两个旅,共四个团。这两个军虽然是军的编制,但是实际兵力就是师而已。

陕西独立警备旅,下辖三个旅,共六个团。这个警备旅是因为我们取消杨虎城一个师的番号,杨就将警备师编组为警备旅,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师的编制。换句话说,杨虎城部有三个师的编制,总兵力约5万人,大约是一个军。加上归附他的其他小军阀部队,总数有28个团,约6万人。另外,杨虎城还控制陕南各县的民团武装,这些乌合之众总数也有5到6万人。

杨虎城虽然属于冯玉祥西北军编制,但是只是半路出家的非嫡系部队。杨部其实仍然是杨虎城1914在浦城县做土匪时候,那支中秋会的刀客部队几百人发展而来的(刀客为陕西渭河两岸地区一种土匪和流寇的称号,据说早在清朝末年就存在。他们一般带一把锋利的长刀,有的打家劫舍,有的也劫富济贫,做水浒里面土匪的勾当。中秋会则是杨虎城自己创建的地方秘密社团组织,实则他们都是当时黑社会组织哥老会的分支)。

该部在1915年被当地招安以后,经过20年时间的无数风雨,几起几落,依靠杨虎城的能力和早一批老兄弟的团结,最终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杨部战斗力并不强,主要是军官基本都没有文化,不懂得现代战争的指挥。士兵从来都是粮饷不足,训练手段也单一,期间还有赌博和抽大烟的现象,后杨下令枪决了几个人才制止。其实战斗力弱的最重要原因是装备太差。杨部在和唐生智部作战(蒋唐战争)之前,装备是非常差的,有的步枪里面连膛线都没有,一部分士兵用的还是清朝末年的老古董。由于杨部是杂牌,只听杨一个人的命令,所以各派系都不肯给他补充。在我们击败唐生智的战斗中,杨虎城伪装增援唐。进入唐部大本营驻马店以后立即叛变袭击,杀死守城官兵,一下子打下该城,缴获唐囤积的大量武器。唐生智原是我们北伐的急先锋,一个军数万人的编制,装备大量先进武器。这次被杨部偷袭导致失败,大部分武器都被杨部缴获。其中步枪机枪就有4000多支,还有60门大炮,弹药和其他军用品无数。这些武器足够装备两个师的,杨部由此把装备提上了一个台阶。

入主西安以后,杨虎城控制陕西省比较富裕的陕南地区,有自己的稳定税收,还有自己的兵工厂陕西机械制造局,工人有5000多人,设备还算齐全。每年生产千支步枪,少量机枪迫击炮和一定数量子弹,炮弹,基本满足杨部的需要。

杨部为封建军阀部队,内部凝聚力不强,两个军长孙蔚如,冯钦哉都是跟随杨虎城10多年老兄弟。部队内派系林立,老军官排挤新军官,军官排挤文人,文人看不起军官,而老军官之间也斗争激烈。非杨嫡系出身的军官在十七路军中无法受到重用。杨虽为领袖,但是对部下控制不够。杨部成军20年之久,诸如孙蔚如,冯钦哉等人都有自己一批亲信人物,也就是有自己的一个小团体,杨虎城拿他们也没有办法。这些小团体为了自己的利益,敢于和杨虎城对抗。

和孙蔚如,冯钦哉并称十七路军三巨头的西安警备师师长马青苑曾经为杨虎城立下大功,但是因为不是嫡系被多方排挤,多次公开表示对杨不满。杨虎城害怕其叛变投靠我们,随即将马青苑的国民革命军第58师改为西安警备师,并且将该师两个旅长都安排自己心腹人物担任。杨以为警备师的粮饷都依赖西安省供给(如果有中央的编制和番号,可以由中央提供军费,就不依赖杨虎城了)加上安插自己人做旅长,就可以处处限制马青苑,迫使马完全听从自己命令。结果,马青苑将杨虎城任命的两个旅长一杀一捉,率领该师投靠了我们。

第49旅旅长杨渠统也是杨虎城的老部下,虽然战功卓著,但因为不是嫡系而被杨虎城部军官排挤,所部困居甘肃一角半死不活,最终他率领两个旅的部队成建制投靠了我们。

除了非嫡系以外,嫡系孙冯两个军长争斗多年,1928年两人闹到为了争当师长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后杨虎城从日本紧急回来亲自出面调节才作罢,算是貌合神离。

另外杨部嫡系一些人对杨也怀着鬼胎,就如冯钦哉在打败唐生智进入驻马店以后,曾经不通知杨而是主动用缴获的电台向我们邀功,说已经占领了该市。校长后来亲自对其加奖,杨虎城由此对冯钦哉有戒心。

杨部战斗力本来不强,部队在陕西经过5年的和平修养,很多士兵已经不想打仗,军官本都是穷苦农民出身,没有享过福,现在在地方掌握实权以后迅速腐败,贪污受贿,买房买地,私做生意,纳妾嫖妓,赌博抽大烟等。总之,他们贪图享乐,醉生梦死,如果此时让他们再去前线拼命,恐怕大部分人都不愿意。

杨虎城此人从1930年入住陕西以来,就把我们看为最大的敌人,联系一切反对我们的势力以自保。对于红军,杨虎城也是以自保的态度,只要红军不进入陕西,他就尽量避免交战,害怕损失自己的实力。而其部下战斗力较弱,真打起来也不是红军对手,所以和红军交战多次,几乎没有胜绩。

1932年,张国焘红四方面军进入杨虎城的地盘汉中地区,12月杨虎城派部下爱将五十一旅旅长赵寿山率领三个团在城固县伏击红军。结果反而被红军包抄合围,伤亡数百人,丢弃火炮4门,步枪500多支。后赵寿山在红军主力转移以后,捕捉了几十名掉队的红军士兵,向我们谎报汉中大捷,我当时奉校长的命令,没有理会。

1933年初,红军红二十九军在杨部地盘汉中地区打游击,有约1000兵力,成为杨虎城的眼中钉。赵寿山买通了该军一个营长张正万,在马儿崖叛变袭击红二十九军指挥部。张的叛军当场杀死红二十九军军长陈浅伦,政委李艮,陕南特委书记孟芳洲,随后向杨虎城投降。其中陈浅伦、程子文的人头被张正万割下,送到赵寿山处,赵下令悬首西乡县城南门外示众。

红二十九军余部只剩下一个独立团100多人,后被中央红军取消了番号。此战获胜原因主要是红军内部叛变,杨虎城也不容红军长期盘踞他的地盘。此次杨虎城向我再次报汉中大捷,我们授予赵寿山一枚二等一级奖章。

但是之后发生了其他情况,这要雨农来说了。

戴笠接口说:根据我们的情报,杨虎城剿灭红二十九军几百人,主要是消除陕南自己地盘的威胁,并且好向我们邀功,不让我们老是指责其进剿不利。但杨虎城根本不愿意和红军硬拼。马儿崖事件以后,杨虎城先后释放了关押的共产党员周彬如,易厚庵等人,向红军示好。后让他的总参议杜斌丞秘密派遣十七路军中的少校参谋共产党员武志平,前往川北红四方面军张国焘处进行交涉。双方在5月达成互不侵犯的秘密协定,张国焘部不进入陕南,杨虎城部也不进入川北剿共。同时红四方面军可以在杨虎城的地盘设立交通线(秘密运送人和物资的路线),十七路军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资。

但是杨虎城和红军都是临时应变,双方都不可能真正遵守。

陈诚说:雨农说的对。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将围剿的川军击溃,随即撕破协议转兵汉中地区,来调动我们中央军第一师胡宗南部。此时红四方面军有数万之众,战斗力还强过十七路军,杨虎城要分兵一部对付陕北的刘志丹,剩下的部队不是红军对手。

驻守宁羌县的十七路军独立旅被共军击败,团长杨竹荪阵亡,县城也被占领。杨虎城派出爱将第49旅王劲哉部增援,结果被红军伏击,两个团几乎被歼灭,旅长王劲哉骑马混在乱军中才侥幸逃出去。红军又攻陷丐县县城,全歼驻守此处的杨部骑兵团。这几仗,十七路军损失有2000多人。

四方面军在汉中地区将胡宗南调动出来以后,随即从汉中撤退。但是此举让杨虎城非常痛恨,他说红军不讲信义,将俘虏的50多名红军军官全部枪毙在西安城外。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