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如何刺破比特币泡沫?

比特币突破1000美元了!当美国电商为“黑色星期五”购物节的日销售额突破11.98亿美元而欢呼时,中国网民正为比特币跌宕于1100-1200美元的价格而纠结。想一想,今年4月,它才100美元,而2011年,它才1美元。该进入还是该撤出,这场疯狂游戏会如何收场?

不论比特币这个奇特的生物如何让人惊叫,我们还是可以用一些经济常识来理解和分析它。把比特币和其他货币稍加对比,你会发现,比特币的另一面被忽视了。比如,我们会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一美元兑换8块人民币变成了6块。我们也会说人民币不值钱了,以前吃碗面才6块,现在得15块了。

这种日常用语说明了货币的两个侧面,一个是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兑换功能,一个是货币对实物和服务的购买力。

当你把眼光天天盯着Mt.Gox市场或者“比特币中国”的行情图时,你关心的只是比特币的汇率,而比特币到底能在中国购买什么商品和服务?除了百度的加速乐(一个网络加速服务),以及某些商家的炒作噱头,其他物品屈指可数。换句话说,比特币在中国,目前只有投资(投机)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

在今天这个时点,普通人通过挖矿的方法来获取比特币,已经太难了。所以,你只好用人民币购买。那么,购买比特币之后,你能拿它做什么呢?买不到比萨饼,你也不需要虚拟服务,那么只有等着它升值,最后换回人民币了。或者等比特币贬值,你损失自己的财富。

比特币的问题在于,它的兑换价值(和其他货币兑换)被放大,而交易(对应商品)价值则越来越小。如果说人民币对应的是中国经济,那么,比特币对应的比特币经济体又在哪里呢?如果你是一个一辈子生活在中国的人,你几乎不需要考虑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而比特币的持有者,只关心汇率,不关心其他(也没啥可关心的),尤其在中国。

比特币并没有取代法币的迹象(渗透到更多的日常生活中),它倒是放大了人的贪欲,对经济体却没有多大贡献。中国最著名的比特币吹鼓手李笑来11月18日出现在一个网络论坛里。他的话颇具概括性:比特币这个被普遍认为是“理想主义产物”的东西,其实几乎全都是被投机者支撑的。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观点更是一针见血:“目前来说,买入比特币还是一笔好的投资。但是这并不说明这次实验成功了。我们建立一个货币制度的初衷,不是使得那些持有货币的人变得富有,而是让交易变得便利,让整个经济体获益。而这些比特币都没能带给我们。”

根据初始算法,比特币的最终发行量将限制在2100万个。这个特性是最易引发争议之所在。支持者认为,这是比特币对海量滥发的美元、人民币、欧元的最佳优势。或者说,计算机黑客们想用p2p网络、数学和加密算法,战胜华尔街的贪婪金融家。而另一方面,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则认为,这种具有通缩特性的货币,最终会造成经济衰退。

当然,我们很难说比特币经济体在走向衰退,但最终结果差不多。因为,随着比特币汇率的飙升,持有者越来越愿意囤积比特币,而不是使用比特币。换句话说,比特币经济体很有可能会越来越萎缩。试想一个100美元的商品,你本来可以用1个比特币购买,现在只要0.1个比特币就可以购买。那么,你显然会把比特币攥在手里。

“知乎”上有一位叫李滢浩的同学说出了通缩型货币的荒谬之处:“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对于一个总量一定的货币,占有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十分之一,不单意味着占有了现有社会财富的十分之一,还意味着占有了自此以后所有人类所创造财富的十分之一。这不可能被接受。货币代表已经产生的财富,而不是窃取子孙后代的劳动。”

如果说比特币最终能渗透到现实经济,那么,最初获得比特币并一直持有的人,将因不劳而获而掌握大量财富。这可能吗?如果可能,则预示着掌握法币(美元、人民币……)和现实财富的权贵们,将会和比特币大佬们,展开一次决斗。

当比特币的汇率一路狂奔时,当它只有投机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时,它的结局可想而知了。

而对政府而言,刺破比特币的泡沫也易如反掌──只要禁止人民币和比特币的集中交易,比如关掉那些提供交易的平台。如此一来,中国人手里的比特币大概就一文不值了。因为你无法拿比特币购买实物。

其实,2009年商务部和文化部就曾发布新规,禁止在实体经济中使用虚拟货币,特别是用这种货币交换商品和服务,或者兑换人民币。当时的禁令主要是针对Q币。

比特币犹如货币史上的一抹焰火,将以最短的时间,向旁观者展示人性的疯狂极致和实验性游戏的跌宕精彩之处。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