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之战国篇3:精、忠、勇、义话廉颇

——中华五千神传文化大系列之点睛人物

提起廉颇这位战国名将,就会让人们想起“将相和”的故事。这个故事在课本上都学过。不必过多引述,大家都很清楚。

本文首先要简单的说一点课本上没有提到的,但在正史中载入的部分: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当时的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历经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在赵惠文王初年,秦军进犯赵国,被廉颇打败;后来逼迫秦国改变策略,联合赵、韩、燕、魏等国讨伐齐国,大破齐军,威震列国。回国后拜为上卿。

后来因和氏璧的出现,蔺相如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蔺相如以他的智慧与果敢还有大度,在战国纷争的年代为赵国赢得了信誉与实力。尤其是对于廉颇妒忌的忍让,感化了廉颇,强有力的稳定了赵国的大局。同时廉颇的负荆请罪的举动足矣让其流芳千古。也凸显了廉颇性格中那种可敬与可爱的本性与那种忠勇的气节!

后来,在孝成王的时候,秦军攻打赵国,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兵锋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果断的采取了筑垒固守,达到以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事情。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这足可见廉颇的足智多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诱使赵王将廉颇换掉,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长平一仗,赵军大败,损失近五十万精锐部队。赵国从此转向衰弱。

在后来的邯郸保卫战中,秦国对赵直接间接动用兵力在六十五万人左右,其中对邯郸作战的部队就达四十五万人。说其悲壮与惨烈,更多的是双方的实力对比,如前所述赵国的兵力、国力在长平之战后已大不如前,邯郸地区可作战的部队不过十万。且在秦军不断围困和进攻下能保住都城不破,实在令人惊叹。

当时守将为大将军廉颇、宫卫统领乐乘,而平原君赵胜成为邯郸之战实际的最高指挥官。同时赵之邯郸的下民因长平之战,每家皆有丧子、丧夫、丧父,故同仇敌忾,誓卫赵都。邯郸之战中赵国几临危急,但在赵国优秀将领的指挥下、赵国士兵的顽强抵抗下及赵国下民的舍身支援下都一一化解。从中可看出赵国所独有的、异于六国的气质,更加的悲壮血气、坚强不屈、团结一致。

后来燕国成赵国国力衰弱而攻入,被廉颇打败,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

赵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当时廉颇觉得君王昏庸、奸臣当道,继续留在赵国或许有性命之忧,于是出走于魏国。后来赵王因秦军多次围攻赵国,想从新启用廉颇,就派使臣到魏国看望廉颇。廉颇在使臣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因使臣已经被奸臣郭开收买,回复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已经老了,就没有启用他。后来廉颇又来到楚国,但也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时年约八十五。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生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

以上是正史中廉颇一生的概况。

其实作为武将,“忠”、“勇”一般是本份。是否有谋略,这是智慧大小所致。纵观廉颇为武的一生,看不出一般为武者“大老粗”的特点。虽然有时也“小心眼”,但若对方能以诚相待,他肯定会知错必改。这一点其实是最难能可贵的。

无论是谁。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犯了错误,真心诚意的改过,别人不会笑话自己,反而会更加信任自己。这样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才会稳定局面,大家步调一致的沿着某个目标同行。

而这一切性格的表现对于廉颇而言,不可能是为将之后凭空而来的,肯定是年少时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受过那样的教育,才导致他那种顾全大局,丹心可鉴的性格。但查遍史书,这些都无从记载。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用文字或实物所记载的历史是会有很多空白的。这种方式割裂了历史的真实与完整性。要想真正的恢复历史的真实与完整性似乎需要从另外的角度探寻。

也许从史书中我们无法查找出廉颇这种让万世敬仰的人格是怎样形成的,但从历史所记述的关于廉颇的点滴来看,我们后人能从廉颇的身上学到那种对于作战技巧的“精”熟与智慧,那种一心为国的“忠”,那种身先士卒的“勇”和知错能改的“义”。虽然后来的赵王因有奸臣从中作梗无法继续让廉颇为将,但廉颇的碧血丹心,足矣是天地可鉴、八方可比了。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虽然国际上战事不多、但国内外的环境依旧非常复杂多变,此时我们更加需要廉颇这种充满着“精、忠、勇、义”的精神,不要沉迷于个人一时的得失,要站在全局上考虑问题。多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未来着想。不要听任某人一时奸佞之言,要知道:任何人与党派在位都是一时的,可民族的发展那是长远的!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